美中关系急转而下,在美国试图全面反制中国日渐增长的影响力的同时,分析人士指出,一个全球 “顶回”中国影响的趋势正在形成,而且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美国多方反制中国影响力
面对中国日渐增长的影响力,特朗普政府不仅推出了“全政府对华战略”,另外,美国还试图与其他国家一起建立“统一战线”,从情报分享到经济“封堵”甚至扩大外国援助,来阻止中国谋求全球经济和政治主导地位。
最近有报道说,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情报机构组成“五眼联盟”正在加强与德国和日本的合作,交换有关中国在全球扩张的情报。
在经济上,在美加墨三国签署的新协议中,美国也加入了“封堵”中国贸易的战略考量。这项新协议中阻止签约国与非市场经济体达成贸易协议的“毒丸”条款据称就是用来孤立中国的。而且,这个条款有可能在未来美国与日本和欧盟等其他国家达成的贸易协定中被复制。
另外,美国也开始大规模扩大对外援助,为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顶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趋势
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最近举行了中国军力和影响力的研讨会,美国国际战略咨询与商业发展公司克伦普顿集团(Crumpton Group)的中国主管、政治分析人士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在研讨会上说,不仅是美国,其实很多国家都已经对中国采取防范措施,以期“顶回”中国的影响。这差不多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
他说: “我这样说吧,在世界各国首都所进行的讨论,特别是在欧洲,更突出的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跟我们的外国投资委员会一样,他们都在讨论如何制定法律来监管外国投资。澳大利亚制定了新法律来监管来自中国的投资,虽然他们不明确的说出来,但是是有关中国的。在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掠夺性‘国家资本主义’的担心几乎很普遍。”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越南防长2018年6月1日在新加坡会面
欧洲三大经济体加强了对中国的防范
根据最新资料,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是对美国同期投资的9倍,但是,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的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和英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投资。
今年夏天,德国政府阻止一家中国公司对德国西北部艾伦镇的机床制造企业--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发起的收购, 理由是交易可能会“危及德国的公共秩序与安全”。
后来,德国政府又叫停了国有复兴信贷银行(KfW)收购能源公司“50赫兹”公司20%的股份的计划。声明解释说,出于安全政策考虑,德国政府“对保护敏感的能源基础设施有高度兴趣”。
虽然法国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对外国投资的监管措施,但是,法国今年7月将圣纳泽尔(Saint-Nazaire)STX造船厂暂时收归国有的决定据报道与对中国的担忧不无关系。
在英国,英国政府担心外资在国防和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危害英国国家安全,计划赋予政府更大权力,阻止或撤销外资对英国企业的收购交易。在这个举措前,中国公司2016年参与收购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引发争议。
有报道说,欧盟正在考虑是否要针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严格的统一的措施。不过,这项计划可能会遭到北欧和南欧国家的反对。北欧国家认为这可能是贸易保护主义,而南欧国家则希望保留住外国投资。
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研究员韦德宁(Dennis Wilder)提到了是美日欧盟联手推动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改革。美日欧技术官员目前正在讨论这些新规则的制定,包括长期存在的产业补贴、国有企业,还有潜在的强制技术转移的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的总部(2016年6月3日)
不过,奥巴马政府时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瑞恩·哈斯(Ryan Hass)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虽然特朗普政府在某些特定的贸易问题上与日本和欧洲达成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特朗普对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发起了挑战,给自己制造了障碍,因此,要与这些国家一起建成“统一战线”反制中国有点难。
“一带一路”国家也在抵制中国影响力
除了欧美和东北亚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重商主义的憎恨之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五年前倡议的“一带一路”项目也频频遭到沿途国家的“退货”。
《澳大利亚人报》9月份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全球抵制中国影响力的运动刚刚开始。文章说,首先,对这项被中国宣传为提升欧亚和印太地区沿途国家繁荣的项目的投资被注水。更糟糕的是这个项目被认为有可能让沿途小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同时会加剧当地的腐败,而且这些项目有利于中国公司,却对当地的社会和环境带去负面影响。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8月取消前任政府批准的两项中资基建项目,包括去年已经动工的东海岸铁路以及两条能源管道合作项目。
西非国家塞拉利昂10月宣布,将取消一项约4亿美元中国资助的机场项目。塞拉利昂政府官员认为,这个项目“不划算”,将改为依靠世界银行的贷款改善扩建旧机场。
除了马来西亚和塞拉利昂外,一些国家也宣布缩减“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巴基斯坦月初宣布,因为担心债务,将削减该国最大的中资铁路计划。这令人担心被称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巴走廊”的命运。分析指出,这是沿途国家日渐意识到地缘政治安全性,他们不愿意让中国在未来控制自己的国家利益。
海事大国有可能在南中国海结盟
《澳大利亚人》报的评论文章说,在南中国海,北京成功疏远了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海洋大国,而这些国家碰巧又多是美国的盟友或是伙伴。文章说,尽管中国的战略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担心这些国家结成敌意的海上同盟,但是北京现在的做法正驱使这些国家向这个方向发展。
10月2日,在美中贸易对抗加剧之际,澳大利亚联合英国、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四国,在敏感的南中国海海域举行“国际安全演习”。
而且,在美国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自由航行计划,包括远在万里之外的英法两国。
2018年9月28日,上海一条街上的宣传画,包括习近平的漫画形象、中共党徽和中国地图,还有文字“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习近平抛弃“韬光养晦”,导致了全球反制?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环境。克伦普顿集团的政治分析人士布兰切特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提问的时候说,这一切的发生有多种力量的汇合,但是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抛弃了多年来对中国最有效的“韬光养晦”的战略。
他说,“2016 是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年,你发现中国对欧洲很多重要战略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18届三中全会的“红利”也在消失。2013年,18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说,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但是到2016年的时候这个基本上停滞。真的是各种力量汇合到了一起:你看到了商界越来越受限,中国对外国重要战略部门的急剧投资,中国制造2025的宣布,这是掠夺性的。然后,习近平抛掉面具,让人担心他的政治野心,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布兰切特特别提到了外企对习近平所说的“党领导一切”的担忧。他说:“现在如果你说,中国虽然是共产党国家,但是,他们只是藏在幕后,他们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这没有人相信了。在北京,镰刀和锤子随处可见 。……他们蓬勃开展党的建设活动,先是国企,然后在合资企业,现在西方企业直接听到了共产党(的教育)。这一切与习近平19大上说的 ‘党领导一切’相契合。如果党领导一切,其他的生存就没了空间。”
布兰切特说,另外,从国际层面上来说,由于全球化并没有让所有人得到好处,欧洲和美国的民族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在冒头。他说,特朗普只是“扔下了火柴”,如果硬要指责谁的话,只能怪习近平抛弃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有效的战略“韬光养晦”。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韦德宁认为,中国遭到全球“抵制”与中国走向全球没有经验有关。
他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与中国走出世界还比较新(没有经验)有关。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做得太过(overreaching),也有可能犯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国给中国指出来,让中国明白,他们不希望中国在他们的国家做什么。我认为这是积极的手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