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I之外 没有任何人是贝佐斯的兄弟 (组图)

编者按:树大招风。市值连连上涨并曾突破万亿美元的亚马逊,经常处于各大媒体的头条报道中。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立马就会引来多米洛效应。4月底,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收到的一份文件,该份文件暴露了亚马逊采用的一套人工智能追踪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密切监视员工的一举一动,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系统还可以因此发出警告信甚至辞退信。这篇文章,编译自这份文件暴露后的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之前的相关报道,主要从一线员工角度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这两方面目前的现状,同时并尝试探索了“谁才可能算得上贝佐斯的兄弟?”这一问题的答案。

图片来源:Angela Hsieh/NPR

25年前,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创立了亚马逊。起初,亚马逊还只是一个在线购书平台。

可能连贝佐斯自己都没有想到,亚马逊如今能够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巨头公司之一,涉足领域横跨书籍出版、云服务、配送服务、娱乐、移动支付、实体商店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过去五年中,亚马逊的股票上涨幅度超过600%,从而使亚马逊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家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

在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一篇报道中,巴伦资本(Baron Capital)分析师阿什姆·梅赫拉(Ashim Mehra)向CNBC透露,因广告业务和云计算服务业务的持续增长,亚马逊的市值可能在三至五年内再翻一番,突破两万亿美元大关。

亚马逊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如果你通过亚马逊平台在线购买商品,你的整个购物体验都将是非常便捷和连贯的。

从你打开浏览器并且在Google中搜索希望购买的商品开始,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必然有一个来自亚马逊的官方链接。点开这个链接,后面的购物体验就更加便捷了。除了价格对比和产品评价之外,还有一键下单功能让你快速完成整个购物体验。

然后,不到一个小时之内,这个包裹就会魔法般地出现在你的门廊前。而在这个“魔法”背后,离不开包括订单履行中心、货物传送带、扫描枪、条码打印机以及包装盒等若干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努力工作在一线的仓库工人。他们会根据订单在不同的货架中来来回回并挑选货物,他们会负责核对货品和订单清单并进行打包。

亚马逊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离不开一线员工的辛苦劳作和付出。近年来,有媒体频繁报道,亚马逊仓库工人的工作环境及条件极度恶劣。此外,他们还遭受了差别对待以及低收入等一系列不平等对待。

一线员工并不是贝佐斯的兄弟

贝佐斯并不相信所谓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相反,他认为,应该将两者视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生活和工作,并不是一个天平的两端,而是一个圆圈上的两点。两者组成一个闭环,形成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的有机整体。

然而,在亚马逊一线工作的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日常工作艰辛,强度和压力都不小,好不容易坚持到下班,这一天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这种所谓的工作方式,仿佛既没有做到将工作和生活有机结合,又没有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实际上,更像是把整个人都“贡献”给了亚马逊。

图片来源:Bryan Anselm/The New York Times

1. 恶劣的一线工作环境

据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在北美地区,亚马逊一共设有75个订单履行中心(fulfillment center),共计雇有约12.5万名全职员工。

除北美地区,全球范围内,亚马逊还在捷克、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波兰以及英国等国家设有订单履行中心。

所有的订单履行中心基本上都建立在城市的郊区地带,而且面积都非常大。去年底,亚马逊在俄亥俄州新设的订单履行中心占地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

放眼望去,诺大的订单履行中心尽是一片灰蒙蒙的景象,处处都是灰色的物品和设备。除了商品传输带、叉车或手推车、打包工作台以及零星点缀的亮黄色储物筐,就只剩若干辛苦劳作的一线工人。

他们起早贪黑,每天工作接近10个小时,然而中途休息时间却只有3次。其中,两次带薪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另一次无薪休息及用餐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因为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在工作期间也不敢有一丝懈怠。

以打包工人为例,亚马逊对打包工人的考核目标是,每小时至少完成120个订单包裹的打包,相当于必须在30秒之内完成打包动作。

虽然打包这项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整个打包动作从拣货工人送来的订单商品开始,包括根据订单挑选正确的货品、扫描查看并确认货品细节信息、打印条码标签、选择恰当尺寸的包装盒、完成包裹打包准备、扎实漂亮地完成打包、贴上相应的条码标签,并把它放在传输带上送往下一个目的地等一系列动作。

可想而知,当媒体报道亚马逊仓库员工因业绩考核而丝毫不敢松懈、连小便问题都需要在打包工作台旁通过尿在瓶子里来解决时,人们都并不足为奇。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在亚马逊计划在纽约(专题)建立第二总部时,纽约市劳动工会曾发布了一份针对亚马逊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纽约市劳动工会直接把亚马逊的一线工作环境描述为“要命的”以及“无人性的”。

著有《卧底英国低薪行业六个月》(Hired: Six Months Undercover in Low-Wage Britain)一书的作者詹姆斯·布拉德沃斯(James Bloodworth)在书中透露道,因亚马逊业务的飞速增长,员工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力,他们都不得不尽一切努力满足亚马逊设定的全新业绩目标。

布拉德沃斯告诉英国《太阳报》(The Sun):

亚马逊仓库员工不敢休息上洗手间,因为他们害怕完不成业绩目标,从而受到相应惩罚。

“如果你工作的区域离洗手间较远的话,单单走去洗手间就需要五分钟。而整个来回十分钟,则会被视作‘消极怠工’。”布拉德沃斯补充道。

针对布拉德沃斯的评论,亚马逊官方发表了一则声明,并对此予以否认:

亚马逊自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有益的工作环境。此外,我们还致力于给予每一位员工足够的尊严和尊重。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报道中对亚马逊的指控纯属子虚乌有,是对亚马逊的不实报道……亚马逊确保所有员工都能方便地使用洗手间。只要员工有需求,他们都可以自由地使用洗手间。对此,亚马逊也不会监控员工离开岗位上洗手间的时间……

恶劣的一线工作环境,也让员工遭受各种困苦疾病甚至事故的痛扰。

据美国ABC新闻媒体报道,去年底,美国新泽西(专题)州的亚马逊订单履行中心发生了一起防熊喷雾剂泄漏事故。因机器人不小心刺穿了一罐防熊喷雾剂,从而导致24名员工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几年前,《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还曾报道了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例员工心脏骤停的事件,并引起了广泛质疑,认为亚马逊把员工逼得太紧。

在亚马逊的英国鲁奇利(Rugeley)订单履行中心,之前有一位孕妇,在其轮班工作中因体力不支而申请坐下并段时间休息。然而,这一申请并没有获批。此外,因为员工从事着不断重复地工作,导致不少员工还出现了肌肉骨骼问题。

2. 在亚马逊工作,交朋友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亚马逊对员工的严格和不信任,也在日常经营和管理各个方面不断地被复制和模仿。

在亚马逊工作,员工上班不得私带自己的个人手机。上下班进出订单履行中心时,都必须要经过机场级别的安检。

安检的主要目的,则在于确保员工没有私带违禁品进入工作区域,同时确保他们在离开工作区域时没有偷窃任何公共物品。

然而,诺大的订单履行中心,供员工进出的出入口却并不多。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时,员工还需要排着队等待安检。

图片来源:Bryan Anselm/The New York Times

据前亚马逊员工杰西·巴斯克(Jesse Busk)透露,有时候完成12小时轮班工作后,他不得不在安检队伍中等待接近半个小时,才能顺利离开工作区域。而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亚马逊员工安检时间不计入工作小时,所以也不计工资。

另一方面,因亚马逊日常业绩考核以及内部的野蛮竞争文化,员工不得不争分夺秒地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相关任务。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事之间主要的关系,也主要是相互比拼、一决高低的“敌对”竞争关系。

此外,在管理层与下属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尽是冷漠无情的态度。

无论是员工的入职培训,还是日常工作中的任务布置等日常沟通,亚马逊的上下级权力文化也特别突出。

卡梅伦·特纳(Cameron Brady-Turner)曾在亚马逊英国工厂的一线担任过打包工。

在特纳原创的题为《亚马逊仓库工人的苦,你可能真的不懂》(中文版译文)的文章中,特纳描述了其在亚马逊工作时,上级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冷漠无情的管理方式和态度。有时候,如果业绩未达标时,他还可能会得到上级的警告甚至威胁。

一方面,日趋严格的工作要求,导致了亚马逊员工在工作中不敢懈怠一分一秒,并尽可能地在这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下属员工的无情管理方式,也导致了内部普遍存在的冷漠人际关系。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如果要想在亚马逊交朋友,那还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3. 任劳任怨的付出,换不到应有的回报

长期以来,在亚马逊工作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之外,员工的收入回报也并不高。

去年底,亚马逊因舆论压力,不得不上调了美国和英国亚马逊工人的最低小时工资。

其中,英国工厂的最低工资涨至每小时9.5英镑;美国工厂的最低工资则涨至每小时15美元。这一举措,将使超过25万亚马逊兼职员工和临时工受益,同时,还有另外10万季节性临时工也会因此受益。

在这之前,英国工厂的最低小时工资为8英镑,而美国工厂的最低小时工资仅为11美元。

2017年,Facebook员工的平均年薪为240,430美元;亚马逊员工的平均年薪却只有28,446美元。所谓平均年薪,可以理解为有一半的亚马逊员工,其年薪还不到平均年薪数。

图片来源:Bryan Anselm/The New York Times

对于市值接近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而言,能不能支付更高的工资从来都不是问题。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在其它若干方面是否存在着针对员工的剥削压榨行为。

而前文提到的恶劣工作环境以及冷漠无情的人际氛围,这是这些剥削压榨行为的冰山一角。

员工拼命地努力,亚马逊却根本不把员工当作兄弟来对待。

任劳任怨的员工,每天天还未亮就早起来到上班地点,等再次走出工作地点时,天又再次黑了下去。

在捡货岗位的工人,因货架表面的灰尘或其它脏东西,吃灰则是家常便饭。一些员工还因为工作的辛苦性,全身皮肤干燥甚至起壳,部分身体还开始流脓,有时候动一动关节,还会产生阵阵的疼痛感。

然而,在亚马逊的眼中,这些问题根本不值得关注。

到头来,员工辛辛苦苦付出,除了能够获得微薄的收入回报,剩下的全都是各种身体及心理疾病,随之而去的还有大好的青春。

AI才是贝佐斯的好兄弟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发展,如果说人工智能开始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也不足为奇。作为行业巨头,亚马逊在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也大量地借助并依靠人工智能来实现高效运作。

实际上,亚马逊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借助人工智能,并基于用户的浏览和消费习惯,来向用户推荐相关产品。近年来,得益于机器学习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推荐系统背后的算法也在不断地提高。

亚马逊全球消费业务主管杰夫·威尔克(Jeff Wilke)透露:

去年底,亚马逊升级了新的算法。在过去,要发现购买这双鞋的消费者同时也买了另一件上衣,需要很长的时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在算法升级后,我们就可以更早地发现用户的相关消费行为,从而及时地向他们推荐新款上衣。

1. 数量倍增的机器人

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Kiva System公司,并将其整编至旗下机器人部门(Amazon Robotics)。

图片来源:Financial Times montage

Kiva System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可以举起重达3000磅的货物,可以像蜜蜂一样阵列结伴式地在仓库中来回穿梭,并达到每秒1.3米的运货速度。

自2014年以来,亚马逊开始不断地在各地的订单履行中心投放机器人。亚马逊仓库中的机器人数量,从2014年底的1万个发展到如今的10万多个。这样的投入,大大地解放了员工的生产力,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仓储服务效率。

配备机器人的亚马逊订单履行中心里,平均每平方英尺可以比投放机器人之前多容纳50%的商品。此外,每个仓库的运营成本还可以降低20%,约2200万美元。

“在投放机器人之前,有专门的拣货工人在整齐排列的货架中来回穿梭,并根据订单从货架上挑拣相应商品,扫描并放入手提袋或手推车里,再运往下一个目的地……”亚马逊欧洲配送中心副总裁罗伊·佩蒂库西(Roy Perticucci)告诉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记者。此外,他还补充道:

如今,得益于机器人的投放,我们可以让货架自己移动到拣货工人面前,这样的操作方式和以往大不相同。这还将可能开启物流领域的新时代。

的确,机器人的逐渐推广应用,体现了物流行业核心正在发生的转变。原来只能由人工完成的工作,如今可以交由机器人来完成。

图片来源:Bryan Anselm/The New York Times

在亚马逊,自机器人推广后,原来的拣货工人数量大幅度地减少。这些变化,又引起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机器人对人类的就业有何影响?此外,它还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和顾虑。

不过,亚马逊对此表示,通过扩大其在英国的物流网络,实际上它还将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此外,其还计划进一步开设新的物流仓储中心,此举还将新增3500个就业机会。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亚马逊工人的就业,目前暂不清楚。

不过肯定的是,借助人工智能,亚马逊可以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对贝佐斯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2. 日趋高效智能的物流仓储系统

提到物流高效运作,可能很多人以为高效智能的物流系统是必须的,此外,仓储管理也必须做到规范化和整洁化。然而,在亚马逊,你并不一定能看到整洁化的仓储管理。

实际上,借助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亚马逊可以实现从网站到仓库再到消费者手中的高效智能运转。

用亚马逊自己的话来说,这分别是“开始一英里”“中间一英里”和“最后一英里”。

图片来源:Bryan Anselm/The New York Times

开始一英里(First Mile)

当用户在亚马逊网站点击“购买”按钮时,可能简宁·弗赖斯瓦特(Jenny Freshwater)所带领的团队早已经预见到了这种行为。

弗赖斯瓦特是亚马逊供应链技术优化团队的技术总监,她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亚马逊全球销售需求预测分析。

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申请了一项名为“预见性送达”(anticipatory shipping)的专利。这项专利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消费者下单之前,让你购买的商品提前备货至离你最近的订单履行中心。

在一篇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独家报道中,弗赖斯瓦特告诉记者:

我们所做的销售预测分析,绝不仅仅是100件女士衬衫这么简单的事。我们需要预测,消费者购买特定尺寸和颜色的女士衬衫的数量。此外,还需要我们负责的是,如何提前在各大订单履行中心备货,以便消费者下单后做到及时送达。

弗赖斯瓦特所带领的团队,可以做到精准备货,从而让这些待售商品提前转运至离消费者最近的订单履行中心。

中间一英里(Middle Mile)

当你首次到一个朋友的家中时,可能会发现对方的家中并不整洁。无论是客厅、厨房或者是卫生间,都零零散散地堆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物品,有的地方甚至连脚都下不去。

对你而言,这种“库存管理”方式完全不可接受。然而,朋友却告诉你,她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她想要的物品。比如,指甲刀放在洗手间盥洗台下方的第二个抽屉中靠右边的抽屉内壁旁,电视遥控器在客厅角落跑步机旁边的储物箱盖上。

所以,你可能不得不佩服她这一套所谓的“混乱仓储”管理方法。

实际上,整洁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并不一定是必须的。在亚马逊,同样也可以发现“混乱仓储”的身影,而且这种库存管理方式,还被证明是非常高效的库存管理。

亚马逊之所以能实现高效的物流仓储管理,离不开“混乱仓储”(Chaotic Storage)发挥的作用。

和实体商店不同的是,亚马逊的订单履行中心几乎储存了所有了待售的商品。因此,要对所有的商品进行储存和管理,必须需要大量的空间。同时,也更是一种挑战。

在你的心目中,要实现高效物流运作,离不开规范整洁的仓储管理。干净整洁的仓库中,有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货架,玲琅满目的商品也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此外,所有的货架以及商品都还有特定的编号,并且按照字母顺序、SKU以及其它参数来进行规范管理。

然而,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借助配备条形码以及条形码扫描枪的自动化库存和仓储管理系统,亚马逊可以通过“混乱仓储”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管理。

图片来源:Amazon

所谓“混乱仓储”,简言之,就是随意摆放进入仓库的商品,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管理。

就商品流向而言,从商品运抵订单履行中心时,员工只需要把它们放在肉眼距离能看到的最近的空余货架上。每个货架和商品都有独一的条形码,员工只需要把这两个条形码同时扫描并储存,剩下的则都是人工智能的工作了。

在收到订单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打包清单,并且会告诉挑拣工相应货品的精准位置。为了保证系统的精准性,一旦从货架上移除的商品,都需要再次扫描完成去库存操作。

借助于人工智能,亚马逊采用的这套“混乱仓储”管理模式,可以实现既灵活又高效的仓储物流管理。

因此,就在上个月的25日,亚马逊在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宣布,其计划推出Prime会员一日免费送达服务,这也不足为奇。

最后一英里(Last Mile)

就亚马逊订单送达方式而言,有“标准送达”“Prime会员免费两日送达”“两日送达”“当日送达”等多种送达方式。

而最近计划推出的“一日免费送达”服务,和现在的“一日送达”服务并不相同。

现有的“一日送达”服务,Prime会员要想包邮送达,单笔订单必须消费满35美元才可享受此服务,否则就要收取5.99美元的运费,而非Prime会员则需支付8.99美元的运费。

最近计划推出的“一日免费送达”服务,只要是Prime会员,即可享受无门槛包邮送达服务。

借助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亚马逊在从开始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整个环节中效率飞速提高,并且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此外,在最后一公里方面,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亚马逊还在物流配送领域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位。

就订单配送而言,亚马逊基本依赖于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FedEx)和美国邮政(USPS)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不过,结合Uber的商业模式,亚马逊也自创了自己的众包物流平台(Amazon Flex),并招募拥有私家车的兼职司机为其配送订单包裹。

这种模式的成功推广,主要也是依靠人工智能持续性地计算不同时段所需兼职司机数量。系统会结合某固定区域内派送包裹的数量及重量,以及相应注册车辆的实际可用空间进行一系列计算。

3. 饱受诟病的人工智能系统

在贝佐斯眼中,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亚马逊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也让亚马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更加大。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即便耗费近10亿美元或者更多的金额,也在所不惜。

在亚马逊,人工智能除了运用在从开始一英里到最后一英里到整个物流仓储服务环节,它也被广泛运用在员工身上。

去年底,路透社(Reuters)的一篇文章透露,亚马逊的机器学习专家发现了一个秘密,亚马逊内部招聘引擎系统更加偏向于男性求职者。

自2014年以来,亚马逊就开始在研发用来审核求职者简历的人工智能系统,从而以更高效便捷地放松寻找适合的求职者。这套系统可以自动为求职者打分。然而在2015年底,亚马逊发现,这套系统在审核求职简历的过程中会出现“重男轻女”的现象。

经查实,因为这套系统模型是基于对过去十年亚马逊收到的求职简历分析而建立的,其中大多数求职者都是男性(当然也这是互联网企业的普遍现象),所以系统就出现了这种“重男轻女”的偏见。

虽然亚马逊曾尝试修正这套系统,但仍然无法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随后,在2017年,亚马逊决定放弃使用这套系统。

亚马逊并没有对此发表官方声明,但提到关于这套系统的评价时,其称“这套系统从来都不是决定招聘与否的主要标准”。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此外,据多家外媒近日报道,亚马逊订单履行中心配置了一套特殊的人工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追踪员工的工作时间,并发现员工的消极怠工时间(time off task,ToT),还可以自动发出警告信甚至辞退信。

根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收到的一份文件,这套系统可以监控员工扫描订单商品的间隔时间,从而基于此生成相关报告。

在一线员工的主管查阅系统生成的数据报告后,如果发现员工有ToT时段的,会与他们进行对话,并了解真实原因。除非有合理解释(比如上洗手间),否则均将被视作工作怠慢、效率低下,并且受到相应警告,情况严重的还将直接予以辞退。

当天所有ToT时间累计超过30分钟但少于60分钟的,将会收到第一封书面警告;当天所有ToT时间累计超过60分钟但少于120分钟但,将会收到第二封书面警告;当天所有ToT时间累计超过120分钟的,系统就会直接向员工发出辞退信。

此外,这份文件还提到,自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某个订单履行中心因员工消极怠工共计辞退约300名员工。

300名员工,对一个订单履行中心而言,并非小数。

在巴尔的摩的亚马逊订单履行中心,目前共计约有2500名全职员工。假设员工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仅仅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亚马逊每年将要辞退超过10%的员工。

对此,亚马逊发言人向知名科技媒体Business Insider证实:

在那个时间段,巴尔的摩订单履行中心的确辞退了约300名员工,辞退原因均与工作效率低下有关。然而,过去两年以来,巴尔的摩乃至全北美的订单履行中心类似的辞退数量其实已经呈下降趋势。

在北美范围内,这个数字将会更加夸张。对北美75个订单履行中心12.5万全职员工而言,每年亚马逊因工作效率低下这个原因而辞退的员工数量就可能超过上万人。

亚马逊是否还将继续使用这套系统,目前还不得知。但这一系列报道,招来了来自外界的许多批评声音,其中不乏对这套所谓的人工智能追踪系统的强烈不满。

在他们眼中,亚马逊应该把员工当作人来对待,而不是可以长时间保持不间断工作的机器人。

地方自立研究所(Institute for Local Self-Reliance)副所长、著名的亚马逊批评者斯泰西·米切尔(Stacy Mitchell)对此评论说:

我们从亚马逊工人那里不断听到,因为他们总是受这些自动化系统而监视和管理,所以实际上他们一直是被当作机器人来对待。这些员工受机器人监视和管理。

而在亚马逊内部员工眼中,亚马逊的这一些列管理手段和措施更凸显了其没有人性化的企业关怀。

去年,明尼苏达州某亚马逊订单履行中心来自非洲的移民(专题)工人组织了一场针对亚马逊的反抗活动,并抗议亚马逊没有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甚至连祈祷时间也没有。

对此,亚马逊的回应依然非常官方,继续宣扬在亚马逊工作的好处,并提及亚马逊为员工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特别是最低小时时薪和产假等相关政策的优越性方面。

然而,根据The Verge收到的那份文件,一旦员工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则无法享受相应的福利。

图片来源:Michael Seto/Business Insider

针对网络铺天盖地的批评声音,去年,贝佐斯罕见地接受德国最大出版社斯普林格(Springer)首席执行官玛蒂亚斯·德普夫纳(Mathias D?pfner)长达40分钟的专访时表示:

就亚马逊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而言,可以说我是非常自豪的……但当你受到批评时,你应该首先照照镜子,然后思考“这些批评声音是对的吗?”。如果他们是对的,那就要做出改变。否则,就不要改变。

写在最后……

在亚马逊,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物流仓储系统和员工工作效率监管系统的相关领域,还包括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语音助手Alexa、无人超市Amazon Go甚至医疗项目(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

在大量报道面前,仿佛在贝佐斯的眼中,人工智能才是他的好兄弟。而勤勤恳恳辛苦劳作的一线工人,可能连贝佐斯的兄弟都算不上。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贝佐斯眼中,针对亚马逊的批评声音似乎都是错的。此外,可以肯定的是,AI对亚马逊的积极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至于“员工到底是不是贝佐斯的好兄弟?”这个问题,客观来讲,可能还真的算不上。至于员工又是不是他的兄弟,这个问题就无从知晓。

图片来源:Terry Harris/Shutterstock

员工,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人,他们不是机器人。所以,可以理解的是,他们有高产的时候,也必然有低产的时候。

让真正的人类来当你的员工,其好处并不在于,你可以把他当作一颗螺丝钉来对待和使唤,而在于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高级动物,他们可以解决问题,并且在有机会让他们“喘气”的情况下,还可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才是值得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