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湖泊杀人事件:1746名村民竟一夜间暴毙

一个和往常一样平静的夜晚,喀麦隆尼奥斯湖附近的村民们恬然睡去。

然而第二天清晨,1746位村民和3500多头牲畜的尸体却惊悚地散落各处。

一夜之间,附近原本喧闹的四个村庄沦为了无生息的空城。

奇怪的是,尸体上没有受伤的痕迹,别说是事后灾难现场的目击者,甚至死者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

一位侥幸脱逃的幸存者约瑟夫·恩克万回忆起这场灾难时悲痛万分。

他从昏迷中醒来,艰难地张开嘴呼吸。

女儿就躺在他隔壁房间,但已经没有了呼吸。

这时他只好拖着软弱无力的身躯爬上摩托车,快速地驶离了死亡之境。

过后才发现,村庄里几乎所有人和牲畜已经成片地死去。

像约瑟夫这样幸运存活下来的,在他的村子里只有6个人。

他们虽然侥幸逃离,但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

他们的眼睛和鼻子灼痛,咳嗽不断,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勒着脖子,有种难以描述的窒息感。

医生对此诊断为气体中毒。


其他村落的幸存者

幸存者大多在灾难发生时还比较清醒,所以才能及时逃离。

据他们说,当时并没有任何灾难发生的征兆,却莫名觉得呼吸困难。

唯一反常的可能就是,当时隐约听见持续了20秒左右的轰隆声。

而且当天晚上的云雾似乎比平时要厚一些。

有的人还看到远处的尼奥斯湖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尼奥斯湖

尼奥斯湖在400多年前还是个熔火汹涌的火山口。

因为火山太久没有喷发,后来积水成泽而形成了一个火山湖。

同样在非洲喀麦隆地区,这样的火山湖就有好几个。

湖泊底下就是一个活火山,因此通常火山湖偶尔伴随有激烈的湖体运动。

但与其他火山湖不同,尼奥斯湖却出奇地平静,湖面很少掀起波澜。


火山熔浆

民间许多非同寻常的湖泊总是伴随着可怕的传说。

尼奥斯湖同样也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当地人把它称为“坏湖”,传说湖里有一个邪灵,会杀死靠近它的人。

而这场没太多线索可寻的灾难,似乎正好印证了尼奥斯湖的神秘传说。

有人猜测,是不是附近村民做错了事,惹得邪灵勃然大怒,于是发起灾难惩戒他们?

传说归传说,还是得从科学的角度辨析事件本身。

从对幸存者的描述和诊断看来,应该是湖水的异常运动产生了某种致命的气体。

于是科学家们对尼奥斯湖的水质进行鉴定,发现其中碳元素的含量异常高。

哪有什么神秘邪灵,一切都可以用科学来还原真相。

当时尼奥斯湖的确“怒气”冲天,这股“怒气”也是致命的毒气。

它把方圆23公里内的1746位居民和3500多头牲畜给“毒死”了。

但这股毒气其实就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二氧化碳。

1986年8月21日这一天,火山口上的尼奥斯湖原本和往常一样宁静。

除了一阵20多秒的浪起云涌。

在这短短的20多秒中,一颗“定时炸弹”被引爆了。

湖面突然喷起了百米高的喷泉。

激起至少25米的波浪扫向岸边的树木,形成了一次小型海啸。

腾空而起的喷泉随即转化为团团雾气。

湖水由清澈的蓝色变为深红色。

这是水底的矿物质铁被猛烈搅动后溶入水体,呈现出的颜色。

而水平面也下降了大约1米。

然而在20公里之外的村民们并没有察觉到尼奥斯湖的这场风暴。

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也不是爆炸,而是轰然爆炸过后释放出1.2立方千米的二氧化碳。

也就是从湖面蒸腾而出的雾气。

它们形成约50米厚的气体层,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几个村庄的方向快速扩散。


毒气传播方向

火山湖在高处,而村落在山脚。

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的1.5倍,因此漂浮在靠近地面的低空。

这也抢占了供人们呼吸的空气位置。

大量的二氧化碳像一个从天而降的枕头牢牢捂住所有动物的鼻子和嘴巴。

村庄里的牛、羊等牲畜猝不及防地窒息死去。

正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大概占了4~5.3%。

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气体一般从高浓度往低浓度流动。

所以正常情况下,体内的二氧化碳能够顺畅地排出体外。


尼奥斯湖上空萦绕着二氧化碳气层

但是一旦比例失衡,体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甚至可能倒灌进肺部。

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这时人类的呼吸就很难进行了。

而如果超过15%,大部分需氧型生物都会立即死亡。

所以,人虽然强大,在恶劣环境面前却也变得手无缚鸡之力啊。

沉睡中的人们甚至不知不觉就被夺去了性命。

少有人在悲痛的折磨下,从睡梦中醒来,却又软弱无力地迈不动脚步逃跑。

或者说根本逃不出天罗地网的死亡封锁。

这场灾难席卷了四个村庄,数千生物在短短几分钟内窒息丧生。

要说灾难发生得突如其来,其实也早已暗藏危机。

事实上,几百年来尼奥斯湖都是一个看似平静的隐形炸弹。

湖泊的底下就是个活火山,虽然长年都没有爆发迹象,但微弱的岩浆活动已经把大量的气体释放到水体中。

其中就包括高浓度的甲烷和二氧化碳。

但气体却也不能逸出水面,而是被禁锢在湖里。

每升水中就可以溶解超过5升的二氧化碳。而在热带温度下,冰冷的水面天然形成了一个隐形的“盖子”,把气体封锁在水中。

所以在尼奥斯湖208米深的湖水中,实际在400多年来不断积聚了大量的碳酸。

这些碳酸要是释放到空气中,大约可以产生160万吨的二氧化碳。

这就像是个装满高压碳酸饮料的湖。

听起来甚至流露出可乐的美味口感,也许味道还不错。

但要是快速打开摇晃过的可乐瓶,也会有大量气体和可乐喷涌而出。

尼奥斯湖中“碳酸饮料”的爆发可就不是浪费和可惜那么简单了。

这引发了一场没有血腥没有风雨,却死伤无数的巨大灾难。

虽然已经抓到了残忍杀害村民和牲畜的“凶手”,但触发灾难的导火索还是一个谜。

好端端的一个“碳酸湖”,怎么就突然爆发,把400年的陈年“毒气”给放出来了呢?

其实这样的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两年前,尼奥斯湖南边60公里的莫瑙恩湖也出现了同样的气体爆发。

当时附近村落有37人也以同样的方式丧生。

而事故也是发生得莫名其妙,无从问责,最后不了了之。


莫瑙恩湖

在尼奥斯湖这次严峻的伤亡面前,人们才开始重视调查背后的原因。

经过科学家们的现场考察和多方争议,最后提出了一个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湖水能溶解的气体含量有限,二氧化碳已经濒临过饱和状态。

而当时的强降水打破了湖水的宁静,把底部富含二氧化碳的水翻滚到表面。

所以气体这才突然突破封锁,喷涌而出。

于是,一场湖底喷发(Lake Overturn)就被引爆了。

人们尝到了苦头,也从死亡中吸取了教训。

在全球范围内,火山湖遍布各地。

美国和日本拥有最多的火山湖,中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也是个火山湖。

事件突发让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壮丽景色中包裹的“毒苹果”。

于是,1987年火山湖国际委员会在喀麦隆诞生了。


新西兰的罗托鲁瓦湖也是个火山湖

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预防再有类似的事故发生。

火山湖的隐患不容小觑,湖底的大量危险气体都是积蓄爆炸的能量。

秉承“抛开浓度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的真理,降低水里溶解的气体浓度成了最佳解决方法。

于是人们想方设法对湖水进行人工脱气。

一种低成本、低技术却高实用性的设备因此诞生了。

在火山湖中放置一个浮动平台,平台上安装直径14厘米的排气管道。

浮动平台提供抽水动力,也是给二氧化碳提供了一个强劲的释放动力。

这其实是人为地拧开了封锁碳酸的一个小“瓶盖”。

火山湖上的浮台

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湖水被吸入管道,以大约322公里/小时的速度喷往高处。

在高速喷射的过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

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分成低浓度、多批次地缓慢释放,如此低的剂量也就不会对附近的动物呼吸造成危害。

偶尔看到湖面上竖着几根管子,喷起20多米高的水柱。

这不是闲着没事干在制造彩虹,而是在给湖泊排毒气。

莫瑙恩湖上就安装了这样一个脱气装置。

但在单一的通风口和有限的动力条件下,脱气效率却非常低。

按照预估,喷泉至少得工作5年才能把湖里的二氧化碳给排干净。

而容量更大的尼奥斯湖就需要安装两到三根管子。

但这已经是人类迈出对抗火山湖危害先发制人的的第一步了。

曾经暴躁的火山口在沉寂之后形成了壮丽的火山湖。

但人们依然需要警惕表面风光深处暗藏的危险。

这场在沉默中爆发的灾难,就让死亡的悲痛振聋发聩。

假如没有幸存者的描述和现代科学的预防改进,这或许又是一个流传百年的恐怖传说吧。

如果放在中国古代,可能会被如此描述:丙寅年夏,邪灵怒,夜有异声如雷,云雾填朗空。翌日,人畜尽殆,死者千余,尸无痕,屋未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