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妈妈的信:疫情中被你心中所信抚慰

---------妈妈书之观礼土葬仪式

亲爱的妈妈:

您知道吗?遗体吊唁仪式结束棺盖合拢之后,亲朋好友可以决定就此离去或者继续观礼接下来的仪式,就是入土为安或者是火化安葬,周六五月二十三日,我观礼了两个土葬仪式。

先说说第一个,就是周六早上7:00开始的那个,我刚一进大厅,就听见麦克大声喊,请罗杰帮忙。我和罗杰前后脚进门,他是这里的防腐师。麦克合不上棺木,我和罗杰一起凑上去,里面躺着一个慈眉善目老太太,有点不合时宜地带着一顶棉毡帽!罗杰撤掉了老太太身下的一个枕头,问题马上就解决了。麦克转头跟我打了个招呼,马上嘱咐我戴好口罩,交代说这位是新冠逝者!我心头当下一惊!罗杰仍然像我每一次见到他一样,没有戴口罩,当然遗体已经做完防腐,也并不存在空气传播,但我还是觉得当下人人应该戴口罩。

家属陆续到达之后,庙里的出家师父也进入了吊唁厅。来做法事的出家师父是逝者家属今天专门请来的,看来这家是信奉佛教的家庭。法事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麦克请家属上前献花!本来作为疫情中的新冠逝者,宝积山要求不许开棺的。可是这家人不仅要求开棺而且安排了献花环节,让人稍感不适,尤其是做法事的出家师父因为要深喘大气唱诵佛教仪轨,他在法事过程中不得已摘下来口罩。

在我看来,庙里的师父答应佛家弟子的请求来殡仪馆做临别法事,也真的承担了不小的风险呢!谁能想象平时深居简出且深藏不露的出家师父,为能够尽心尽力做好一场临别法事,此时,竟然比其他行业的人还经受更多挑战呢?好在疫情期间,葬礼只允许最多十个人参加,倒也是相应减少了中招的几率。

真心希望这高亢洪亮费尽心力又意义非凡的法事在疫情当下,对逝者进行了深度的抚慰与明确的引领!愿逝者安息,天堂佛国随心所欲任意驰骋!

在法事引导为主要程序的第一场仪式进行的间隙,我顺便去“后面”转了转,查看第二场告别仪式的准备情况。我看见罗杰在里面忙着给一名逝者穿衣。这名逝者昨晚刚从埃德蒙顿运回来,就是接下来今天第二场法事的主角!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峰回路转哀婉悲怆,这名心脏病突发的逝者当初是从多伦多移居去埃德蒙顿的。本来人们预想的都是广阔天地美好憧憬,意气风发前程似锦,结果主人公客死他乡才被人惊觉:无朋友无婚姻无工作无住处一无所有!人生最惨也不过如此,真不知道当初是什么样的理由引导着他离去,继而造就了这样无言的,远离家人朋友且生无可恋的结局?我见到的他穿着普通的棕色毛衣和灰色裤子,没有正装更没有鞋!没有人再会在乎他有没有鞋子。

因为家属同意不开棺木进行遗体告别,罗杰甚至都懒得把遗体像往常那样精调细摆到百分百满意,接着,我看到罗杰用一个小吊车一样的可升降协调的台式器械,先绑住“埃德蒙顿”然后把他转移到,据说是他的姐姐为他定制的棺木中。也是这个姐姐连夜赶去了埃德蒙顿打理了他的遗物并把他运回多伦多。我想,如果人生没有这样一个姐姐呢?就像梵高没有一个弟弟,人生又会是怎样呢?短命的梵高会早死更多年,“埃德蒙顿”就更不好说了,很可能客死他乡再加上无处安葬!

当我转回佛事大厅,戴毡帽老太太的吊唁仪式基本结束了,全体吊唁人员决定去墓园参加下葬仪式,于是我怎么说呢?算是有幸吧,第一次坐了一回头车,就是我们平时在路上遇见的引导灵车车队的第一辆车。出家师父的车辆紧跟其后,据说出家师父的车开在遗体灵车前面,是要带领亡者上路并保证一切顺利。

快开进墓园的时候,麦克指给我看一辆停在墓园门口的奔驰,说我们需要跟着这辆车找到下葬墓穴的位置。我们跟随这辆“888”牌照的车进入到墓园里,我想,这辆车主应该是和麦克有合作的墓地经纪人,经济链条上的不同环节。麦克远远指着一个高高隆起的绿色毡毯覆盖的墓穴告诉我说,应该就是这个了,因为通知了墓园今天有棺木入葬,所以墓园已经早早准备停当。

我们下车细看,一大片绿色毡毯已经铺就在墓穴周围,棺椁之上立起来稍离地面的四方的钢架子,特殊的轨道也已搭设停当,麦克和墓园经纪人以及几个墓园工作人员一起,从灵车上费力抬下来棺木,移动到搭设好的轨道上,入葬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我一直比较好奇,这家人如何做到一直置身度外呢? 包括吊唁包括抬棺,吊唁厅里人们很嗨地摆姿势照相,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悲伤肃穆。

此处又无人抬棺,跟我想象中入土仪式真的差别太大!感觉所有人只是来参加了一项普通的社区活动,可以投入也可以日常,可以尽兴也可以随意。多少有一种“我们不想被这事打搅”的感觉?也许已经完全看淡放下了!今天所有的看客都平淡安然!反而是作为陌生人的我观摩得颇为感慨,也许真是少见多怪的缘故吧!

亲爱的妈妈,您有没有想过,自己会被记忆多久?不管多久,一定会久过这戴毡帽的老人家。您想过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被记忆?不管怎样,一定会强过这戴毡帽的老人家。想必她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习惯被遗忘了!

太阳火辣辣地在头顶烧腾,阳光刺眼晃耀,眼前之景于我宛如童话般恍惚起来,出家师父的引锓声叮当作响伴随着时而清晰时而遥远的唱诵声,我觉得一切都显得那么迷幻又闪烁,怎么形容呢?富有特殊情调吧!不是痛哭失声也没有撕心裂肺,一切都是从从容容平平常常,孩子们孙子辈玩过家家一样,玩完了全部的程序和仪式。人们继续烧纸并向棺木敬献鲜花,没有任何一个人呈现出丁点的悲伤,抬棺人把抬棺用过的白色手套一双双摆好放置在棺木上,这时候麦克宣布,大家全部进入车子等候,等候墓地工作人员移棺入穴再填土埋葬。

麦克因为要带我去参加另外一场土葬仪式,于是提前离开了。对,我们要去参加“埃德蒙顿”的土葬仪式。拐过一道弯,我从车里望出去,可以看见两个穿着艳黄制服的非常年轻的女孩,拿着工具走向我们刚刚离开的铺绿毡毯的穴位,填土仪式应该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们和提前运送“埃德蒙顿”的埃里克在教堂门口汇合,这间坐落在西区靠近市中心的教堂,其实并不能称作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教堂。被埃塞俄比亚的本区教众买下来,专门做西区东正教教徒的葬礼仪式。楼梯非常狭窄而且空间局促,我们几个决定在教堂外面的台阶上坐下来等。教堂里传出特殊仪式里特殊香料烟雾滚滚的怪异气味,这场教堂的告别仪式非常漫长,非洲兄弟的东正教仪式。谁能设想:一无所有的埃德蒙顿竟然得着了这样一场规模盛大香气缭绕的告别仪式呢?同一天,遭遇的另一位活着被遗忘,死后被记起的人。

趁着教堂的仪式继续的档口,我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和埃里克聊天,他可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呢!埃里克早年从香港来到多伦多,几经周折买下来一间殡仪馆,和太太两个人没日没夜地苦干,最后无法竞争年轻一代不断崛起,无奈卖掉自己的生意,现在也在宝积山打工。您想得到么?麦克主管和这位埃里克大哥都已经是六十五岁的爷爷辈呢,可见年轻一代的华人真的没有多少入行的。

埃里克给我介绍了殡仪的历史和现状,提到自己很多有趣的过往,因为不想就这样退休无所事事而再返职场贡献余热。“哦,不缺钱!就是想有点事情做!”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疫情中昼夜颠倒游戏人生,能有几人能像面前的两位老人一样郑重地用力地活着,“有事要做”在目前大多数人百无聊赖无事可做的大环境下,愈加显出弥足珍贵!

“ 埃德蒙顿”冗长吊唁终于结束了,他被遗忘得太久,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被想起。终于大家一切就绪,麦克开头车带领进入墓园,将要进行今天第二场土葬仪式。可能是因为匆忙,这次土葬地点的选择也许受到限制,我眼前所见可以不折不扣说是个光秃秃乱糟糟的场地,除了绿色毡毯似曾相识外,其余的跟我们在国内农村见到的坟地相似。一大片黄土空地上,密密麻麻竖起一排排墓碑,看起来真的感觉不太好,目光所及,没有草地没有树木更没有一丝阴凉,更遑论华人看重的流水桥梁庙宇。如果有选择,我不会选择来这里。

可是,人们有选择么?很多人没有。看到了熟悉的钢架子,我知道就是这里了。棺木一搭上四方的钢架,人群里突然传来响亮放肆的哭喊声,因为声音来的太突兀,我吓了一跳!只见一个黑衣包头的中年女人,据说是亡者的姐姐为主的哭阵,上演了一台哭戏。怎么说呢?这哭声里有节奏和韵律在,感觉是叙事唱诗,刚才在教堂里,棺木移入灵车时,这哭声已经突兀一次了,它就那么不经意地猛然响起,就像突然被谁按下了开关。

东正教的两个教士穿着粉色的长袍戴着同色的方帽,都没有戴口罩。前面一个甩着一个冒烟的绳圈,兜着点燃的香料;另一个持着一面三尖头的方戟,口中念念有词。俩人绕着棺木熏香念诵七圈之后,站定在背西向东的棺木头位前。据说,这样逝者重生站起之时,面孔必是朝向东方的。这跟我们华人要坐北朝南差异很大,我想这就是为何华人买房要选大门朝南,而其他人种更喜欢东西朝向的房子的深层原因吧。

粉色长袍的教士们背西朝东站定之后继续做法事,冒烟的兜绳香料重点在棺木头位晃动,师傅模样的长者一大堆念诵之后,举着方戟的徒弟模样的年轻人会随声附和一句“阿门”,听起来是一个比较长的念诵仪式。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麦克以为教士们结束了,宣布所有人上车观礼墓地工作人员填土,可是搞笑的事,教士显然只是简短停顿,并没有真的结束,麦克因为要赶回公司去见下一个客户,就决定先行一步,我当然赶紧也搭他车离开,就留下敬业的埃里克继续听完剩下的法事。

同样因为疫情原因,下葬仪式也是局限10人,直到麦克和我驾车离开墓园大门时,我才看清楚还有三四辆车不能进入墓园去送别“埃德蒙顿”,是不是有点费解,生前无人过问,死后多出来如此众多朋友!非洲人民的人生不好理解啊!

今天目击观礼的两场土葬仪式,虽然有点诧异于现场所见所闻,但我心中仍然深刻真切地感受到宗教的轻抚和安慰。不论是佛教的《大悲咒》简短唱诵,还是东正教的轮香举戟长诗,我都从中体会到那份庄重祈请与安宁治愈。

妈妈,您现在应该体会到,在这疫情肆虐中能被自己心中所信抚慰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好吧,为了对比此时的宗教抚慰,我下次要给您讲彼时的无人问津的更多故事。

爱您的小芙

五月二十三日

多伦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