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现象”与“打倒胡鞍钢”运动

若是列举此次中美贸易战的衍生副产品,中国智库和学者声誉的巨大受损可能算是其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更是其中的知名代表,其“中国综合国力全面超美论”的学术结论,现下在中国网络空间沦为笑柄,他本人此前也被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海内外人士呼吁逐驱出母校。

千人联名要求解聘一名教授,在中国并不多见,但这一情况正发生在胡鞍钢身上。

本次引起争议的观点,源自于胡鞍钢2017年6月发表的研究成果,其中称,中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上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2016年,这三大实力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因此,对胡鞍钢及其言论的批评声,主要集中在了该观点与事实不符,并且存在误导作用上。

而尽管舆论场对胡鞍钢的批判反映出,过度的实力自信在中国并没有受众市场,中国社会对这样的傲慢有很高警惕,但假如没有中美贸易战,胡鞍钢的观点虽然一定会被质疑和批判,但或许也不至于把自己弄成像现在这样成为全民批判的靶子,饱受狼狈与难堪。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一意孤行的坚持下,一场中美贸易战将之前中国社会里那股膨胀和虚假的宣传打回原型,而当人们发现,这类经不起风雨考验的话语体系,竟然与胡鞍钢的学术研究如出一辙,于是方才恍然大悟,并愤而攻之。

但此大趋势之下,中国社会也不乏存在维护胡鞍钢的声音,这些声音普遍极力反对通过联署信逼迫学校解聘胡鞍钢的行为,认为这是践踏了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虽然观点向来饱受争议的中国媒体《环球时报》此前也参与到了批评胡鞍钢的阵营中,但该报总编辑胡锡进却在社交媒体上为其辩护,“如果因为他宣传这一国情认识就解除他的职务,这是比他学术错误可怕得多的社会政治错误”。

对于常年行走于庙堂之上的胡鞍钢来说,若把贸易战的责任要他来承担,似乎是夸大了其作用,但是,若说他的言行完全与此无关,也肯定说不过去。胡鞍钢所在的国情研究院是被中国官方钦定为高端智库的,建言献策是此类智库的重要任务,但它们往往如此不讲事实地自吹,甚至研究出如此学术成果,不遭舆论唾骂才怪,说他“斯文扫地”的确恰如其分。

在中国,胡鞍钢这类人竟能够四处招摇,似乎早已是一种政治现象,而知识分子甚至普通民众拿这一类道德沦丧的学术从业者打靶找乐,也早已是一种政治现象。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胡鞍钢们舞的是假学术之剑,他们的本意在于攀附权势,最大限度的为自己争取个人利益;而批评他们的人则舞的是学术打假之剑,他们的本意在于嘲弄和批评那个产生无良文人的社会现实。

总而言之,“驱逐胡鞍钢”事件的目的,已经不在于惩罚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早已指向要在社会形成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不能为了政治投机而坏了学术良心。在目前环境下,这需要中国官方给予相应的惩戒机制,但如何形成惩戒机制又不危及学术自由,还需要社会更多的集思广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