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下滑,中国社会更多的矛盾被暴露出来,国进民退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权人想继续掌权,有钱人想继续赚钱。之前经济发展的快,大家相安无事。可惜的是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民众也已经再难承受更多的掠夺与剥削。
公有经济还是私营经济?中国正在陷入所有制陷阱
于是近日,吴小平的一篇《中国私营经济已经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该逐渐离场》的文章,引起了中国舆论的轩然大波。一场关于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战”再次上演。一个说自己代表民众,另一个说自己养活了工人,双方都在打着民众名义,宣布自己的正义与胜利。
这就是关于“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争论的全部实质。中国社会似乎正在掉入“所有制陷阱”。
作为大多数企业家,其实心里都十分清楚,要想搞垮一个企业,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陷入关于责任与产权的争论。
每一个股东、每一个员工,从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加班、每一份贡献开始,都要分割清楚。然后,大家便开始争论是非、追究责任。开始B股东担心A股东一股独大,之后就是A股东怀疑B股东转移资产。所有的“猜疑链”都被启动,最终导致感情破裂,彻底分家。不知中国有多少个企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灰飞烟灭。
对于一个企业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其实也同样如此。不去讨论具体的经济问题,不去关心民众具体的福祉,而是天天讨论“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这种行为不是闲得无聊,就是心怀鬼胎。
曾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曾经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一帮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天天坐在一起讨论“姓资还是姓社”,担心变天,而全然不顾老百姓的生活艰难。
面对这种极左的教条,最终还是邓小平大胆提出“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中国一贯的实用主义传统,无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支持谁,谁也就将获得最大的发展。这是天下最朴素的“真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正是由于私营企业家们兢兢业业、艰苦打拼,解决了中国经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国的私营经济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环保、养老、教育、医疗、住房、更高的工作收入和福利,等等经济需求目前都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程度。老百姓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供应,而更多的是社会服务产品的供应,更多的顶尖科技创新。
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们能否像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兢兢业业、艰苦打拼,来解决新的问题?还是,像当年的那些左倾教条主义一样,同样抱着市场经济的教条不放,不仅看不到民生多艰,更看不到整个社会对于“公众企业”的互换。
相反,中共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已经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蜕变。在“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的问题上,中共采取了十分明显的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政策。谁能解决问题谁就上,谁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政府怎样支持,无论顶着怎样的“光环”,最终也只能选择“离场”。
正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同样,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通过试点和已经产生的经济后果,中共更多的只是在幕后调整着“市场失灵”带来的偏差。
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铁一般的事实似乎更是教育了中共,所谓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实际差别没有那么大。
对于中国民众“仰慕已久”的所谓大型私人企业,例如,波音、通用、摩根等等公司,居然成为了美国政府财政援助的主要对象。在美国、在欧洲,那些所谓的民主国家、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要用政府的钱、要用民众的钱去挽救私人公司,甚至是金融危机的肇事者呢?!
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实质?!什么是国有企业?!原来大到不能倒的就是国企,原来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就是国企,关键时刻能够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就是国企。
对比这种中饱私囊、欺行霸市、鱼肉民众,甚至里通外国的国有企业领导,那些令中国民众引以为傲的华为、海尔,等等私营企业,哪个更像国有企业呢?
对于,那些污染环境、拖欠社保的血汗工厂,以及肆意炒作、抬高房价的投机商,这些民营企业只不过是中国经济的蛀虫。
因此,面对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民众对于企业所有制的理解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在舆论上,炒作悲情和贩卖危机也只能欺骗老百姓一时,但骗不了一世。
在未来5年、10年,谁能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把房价降下来、把工资涨上去,实现共同富裕,谁就将在中国的财富和权力分配中获得主导。
最后,还是邓小平的那句话“无论黑猫白猫,找到耗子就是好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