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来之不易的烈士证,曝光了侵华日军罪行

如果烈士认定的理由在档案里,就去档案里追查;如果烈士认定的理由在文献里,就在文献中寻觅。烈士证或许会迟到,却从来不会缺失。今年 9 月 30 日是我国第 5 个烈士纪念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了经过多年曲折调查取证,帮助两位牺牲在七三一部队的抗日志士、抗联战士遗属,申报获得革命烈士证的背后故事。

因为七三一部队在战时的绝密性、隐蔽性和战后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因素,导致这支部队的来龙去脉笼罩在巨大的迷雾之中,七三一陈列馆从草创初期就将 " 学术立馆 " 作为立馆之本,经过几十年多方调查取证,终于将大量档案、文献、史料、证言挖掘出来,汇聚在一起,揭开一个又一个历史谜团,这其中就包括两张珍贵的烈士证。

一页档案与一个心愿

1997 年,时任七三一陈列馆副馆长的金成民在黑龙江省档案馆浩如烟海的日伪档案里整整寻觅了三个月,直到一枚 " 特移扱 " 字样的长方形印章映入眼帘,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最为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 特别移送 " 档案重见天日。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 这是证明七三一部队罪行不可动摇的铁证。"

李鹏阁烈士证

李凤琴是生活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小区内的一位普通老人,在 70 余年的人生经历中,她没有喊过一声 " 爸爸 ",只从奶奶的口中得知,父亲叫李鹏阁,1917 年二月(农历)出生在辽宁盖县熊岳镇(现黎明村),在熊岳铁东公学堂毕业后考入奉天(沈阳)铁路学院专修科电信科,1936 年毕业后到牡丹江铁路电务段上班,1940 年被提拔为副站长。家中藏有一部电台,随时保持同外界的联系,李鹏阁总是叮嘱家人要随时烧掉有字的文件。

1941 年 6 月的一天,李鹏阁上班后就再也没回来。几天后,一群日本兵闯入家中搜查,结果一无所获。3 个月后,李凤琴出生。对她而言,父亲只是照片上的陌生面孔,没有声音,没有温度,甚至没有可以寻找的方向。数十年来,老人坚定地认为父亲是一位反法西斯斗士,是一名烈士,她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

直到 1998 年,寻找父亲多年的李凤琴从报纸上看到七三一陈列馆对外公布的 " 特别移送 " 名单," 李鹏阁 " 三个字仿若穿越时空的隧道刻入李凤琴家人眼中。被 " 移送 " 的时间是 1941 年 7 月 28 日,全家人五味杂陈,随即前往平房区七三一陈列馆。在空旷的遗址区内,李凤琴冲着天空,终于喊出了人生中第一句 " 爸爸 "。2006 年,李凤琴在七三一陈列馆见到了李鹏阁被 " 特别移送 " 的原始档案,档案 " 关宪高第七六四号 " 记载,李鹏阁于 " 昭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关东宪兵司令官原守 " 签署命令送往 731 部队,即为 1941 年 7 月 28 日签署之 " 特别移送 " 命令。

李鹏阁被 " 特别移送 " 的原始档案。

随着相关档案材料逐一被挖掘整理出来," 特别移送 " 之李鹏阁事件整体越来越清晰明确。在七三一陈列馆大量研究发现的支撑下,李凤琴心中埋藏多年的将李鹏阁申报为烈士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2011 年,七三一陈列馆为李鹏阁烈士出具了《认定函》:" 据掌握之材料及调查情况,可以认定:李鹏阁作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抗日志士,长期从事抗日活动,于 1941 年 7 月 28 日被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以‘特别移送’方式送到 731 部队致死。"

一年后,通过烈士申报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李鹏阁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内容为 " 李鹏阁同志因从事地下革命工作被日本宪兵逮捕移送 731 部队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烈士证下发的第一时间,李凤琴携家中祖孙三代 13 人,前往七三一陈列馆殉难者长廊内刻有李鹏阁名字的石碑前长跪不起,诵读了祭文,一家人压抑心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痛苦寻觅最终尘埃落定。

五个师团与一份情报

2014 年,101 岁的曹汉卿老人在鸡西与世长辞,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始终在致力于完成一件事,就是其岳父原美臻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并下发烈士证书。

原美臻烈士证

相关资料显示,原美臻是抗联第七军司令部的参谋处处长,抗战期间在虎林开了一家名叫原家馆子的饭店,以店老板的身份作掩护,在抗联第七军虎林办事处主任、独立团政委毕于民的指挥下开展情报工作。1941 年 8 月 17 日,由于叛徒出卖,他在虎林县虎林街的安乐区被虎林宪兵分队秘密逮捕,从此不知去向。在特别移送档案《关于处置苏联谍报员的指令》中有清晰记载," 关宪高第九一八号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三日,根据虎林宪高第四二三号报告,准予将苏联谍报员原美臻做特殊输送处理 "。

曹汉卿老人生前经常提及一件事:" 抗战胜利后,苏军曾派人向中方虎林驻军打听一个叫原美臻的人,说苏联元帅、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要亲自接见他。当听说原美臻在 1941 年被关东宪兵队抓走再无音讯,很可能已经牺牲的回答后,这位苏军上校非常感慨地说,太遗憾了,原美臻先生的情报太重要了,能顶五个师的兵力。"

原美臻的三儿子回忆:" 父亲是 1941 年被日军抓走的,一直没有音信,直到 2005 年哈尔滨社科院七三一研究所金成民先生找到了我们,才知道父亲当年被‘特别移送’到七三一部队。"

陈列在七三一馆内的原美臻遗物。

在 " 特别移送 " 档案发现十年之后的 2008 年,原美臻后代一行 7 人首次走进哈尔滨侵华日军第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祭拜。当他们在陈列馆墙上众多受害者名字中看到自己亲人的名字时,一家人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随后,731 罪证陈列馆以档案挖掘整理的内容作为依据,为其出具了《认定书》。3 年之后,原美臻长孙原明从鸡西市民政局取回了盖有民政部大红印章的烈士证书。成为近二十年来,我国为被侵华日军做人体细菌实验而牺牲的抗联烈士颁发的第一份 " 革命烈士证明书 "。

让无名英雄都找到归属

从七三一部队特别移送档案被发现到依据线索寻访取证受害者遗属,七三一陈列馆走过了 20 年的历程。陈列馆讲解词这样说:" 截至目前,特别移送档案中有名无姓、有姓无名、有名有姓和事件关联的受害者人数是 1569 人,而多年来来调查取证寻访的受害者遗属有 42 人 "。

陈列馆的研究人员在翻阅档案、结合史实、认真考证的基础上,先后为桑元庆、李厚彬(宾)、王明生、朱云袖出具了《认定函》,而最终都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申报成功。

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第五展厅内展示的烈士证复印件。

2009 年以来,凡有国家民政部及省、市民政局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来参观,已经担任馆长的金成民都会来担任讲解工作,他在讲解的过程中总会将讲解的重点放在 " 特别移送 " 档案发现、受害者遗属寻访和烈士申报等方面,尤其当走到第五展厅展有烈士证的展柜前时,金成民都会寻求民政部门对尚未成功申报烈士证的受害者遗属给以支持和帮助。

今年是七三一陈列馆赴日跨国取证采访老兵的第 20 年,也是特别移送档案发现的第 21 年。9 月 30 日是第五个国家烈士纪念日,纪念日前一天,陈列馆研究人员还在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挖掘整理档案,梳理证据,为更多受害者遗属争取精神上的安慰与关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