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中共为了向美方示好,推迟了一个宣布限制跨境数据转移的法规。美媒分析,无论能否达成协议,贸易对抗给美中经贸关系造成的影响,都已不可逆转。
2月21日,由中共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分别领衔的中、美代表团在华盛顿举行贸易谈判。
《金融时报》4月21日引述消息称,北京方面本计划在去年年底前,宣布限制跨境数据转移的法规,但监管机构已推迟发布该消息。
早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共《网络安全法》就已明文规定,外国在华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必须将其收集或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如果需要传输到国外,必须经过中共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在《网络安全法》生效之前,中共网信办就发布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对数据出境进行"安全评估"的具体办法和范围。
外界据此推测,中共推迟宣布实施的,很可能就是这个《评估办法》。
根据中共2016年底发布实施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共认为的所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包括但不限于公共通信和广播电视网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科研、水利、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领域,和政府机关的重要信息系统,重要互联网应用系统等,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经济领域。
《金融时报》报导称,跨国公司们担心,中共对所谓"重要数据"的模煳界定,可能迫使他们对云存储数据方式进行成本高昂的重组。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在调查他们的数据,也有一些人正在观望"。
报导说,中共限制数据出境,但很多在华外企出于各种原因,必须经常移出或分析数据,中共这种要求外企"本地化"的要求,可能逼迫这些公司将专有软件甚至人员带入中国,为中共强取技术提供方便,并产生迫使这些企业购买中国本地设备和服务的贸易保护主义效应。这其中包括,外企可能不得不购买中国当地公司的云数据服务。此前,亚马逊已被迫将其在中国的部分云设备出售给当地合作公司。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中方已经提出了不止一个妥协方案,包括设置自由贸易区让美国云计算公司试运营,取消对某些外国云服务供应商设定的50%持股上限等。此外,美国谈判人员施压要求中方对转移数据受限的所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做出清晰界定,中共官员提出可以根据在华市场份额来划定范围,占据市场份额很小的公司将不受网络安全法约束。不过外界怀疑,中方在压力下给出这些提议,可能只是缓兵之计。
美中对抗的影响不会消失
虽然美中正在努力达成贸易协议,但太平洋两岸紧张不安的企业都不愿重返对方的市场。专门处理对华投资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哈里斯(Dan Harris)说:"关税、逮捕、威胁和更高的风险对企业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不会消失。"
投资专家表示,一轮又一轮的关税、投资限制和尖锐言辞,让双方相互投资一直在下滑,美国和中国的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业务。一些在华美国企业已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或柬埔寨等国,一些中国企业也被迫搁置了对美国出口的计划。
美国商会今年2月底在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会员称贸易战将影响他们的长期战略。路透社报导说,大部分美国企业已经将"美中长期冲突"列入其经营重要考量,正在持续从中国撤离。日媒也报导称,大部分日本企业也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撤出中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