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们的思念只属于一个人。
不是每个人都到泰国逛过王权免税店,更不是每个人都看过《非常6+1》或《幸运52》。
但每一个华人,都看过他的书。
就算没看过书,也看过剧。
就算不认识鲁迅和大仲马,就算没听过徐志摩或者卡夫卡,但只要你是一个识汉字的华人,几乎都能够毫不费劲地说出5个以上金庸小说里的人物。
他所塑造的宇宙,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之中;他所缔造的成就,毫无疑问地能在悠悠千年之后,与《三国》、《红楼》、《战争与和平》、《冰与火之歌》这样的名字,一道供奉于人类文学史的殿堂之上。
直到一切属于中华、关于人类的记忆,彻底终结的那一日到来为止。
金庸属于中华,更属于世界。
人人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何止是华人。
小编所生活的泰国,同样是一个被“金庸宇宙”所深刻影响过的国度。华人就不用说了,即便是纯粹的泰族人,又何尝不识金庸。
不只是认识,当年人家可是同步“追更”的。
1957年,泰国翻译家查龙·比萨那克将仍在连载当中的《射雕英雄传》翻译成泰文,两年后的1959年,由曼谷班达颂出版社集结出版。
从那时起,每当金庸新作出炉,便会有不同版本的泰语译作问世。
甚至于泰国主流的各大泰语报刊,也纷纷聘请翻译家,同步连载更新金庸的新作。发行量最大的《泰叻报》,用昂贵的传真技术,将金庸的连载传回泰国,同步翻译,滚动更新。结果,连载大受欢迎,《泰叻报》的订阅量从40万暴涨到60万,一举带动了泰国报刊“连载影视剧本”的风气。
就像所有皮克斯动画都被翻译成《XX总动员》一样,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泰国被叫做《玉龙》。
《神雕侠侣》成了《玉龙Ⅱ》,而《倚天屠龙记》自然就是《玉龙Ⅲ》。
也不知道,泰国人究竟怎么就从这三本书里读出了“玉龙”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玉娇龙呢……
无论如何,“金庸宇宙”算是在泰国扎下了根,以至于时至今日,“玉龙三部曲”在泰国仍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1961年,泰国人民光看书不过瘾,干脆在本土拍摄了一部全泰语版的电影《射雕英雄传》。其拍摄年代,仅比香港最初代的粤语电影《射雕》要晚两年。
70年代末开始,直到90年代初,金庸的作品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被不断翻拍成影视剧。在席卷大中华地区的同时,也在泰国风靡一时。
泰国3台、7台、9台等主流电视频道,反复播放港台拍摄的“金庸剧”。其中米雪版《射雕》,在当年的泰国,万人空巷,以至于到今天,米雪来泰,都要牵动泰媒的巨大关注。
90年代,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在席卷中国两岸三地的同时,也在泰国走红。而香港拍摄的一系列“金庸大电影”,同样在泰家喻户晓——1992年徐克导演,李连杰、林青霞出演的那部经典的《东方不败》,甚至成为了那一年泰国电影票房冠军!
皇图霸业笑谈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进入新世纪以后,尽管韩剧和美剧来势汹汹,中国对泰的文化输出的内容也更为多元,但是金庸在泰国的生命力,仍然不减当年。
年青的泰国人,即便是看《钢铁侠》长大的一代,也依旧能够认出不少金庸笔下的人物。
唯一的不同,只是在于——1980年的泰国人,会在电视机前高呼“米雪~~”;
而2010年的泰国人,会在电视机前大喊“亦菲~~”
一名旅泰的中国学者,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我在泰国的住所里,有一位小保安,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有一天夜里,我回来晚了,看到他在值班室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倚天屠龙记》。于是,我问他喜欢哪位女生。他腼腆地说,“周芷若”。
又过了两天,小保安在路上遇到我,很激动地跟我说,“那部戏太好看了,我两天就看完了20集,夜里都没睡觉!而且,我觉得它特别有哲理,看完后我都还在故事里出不来。”我笑着问他,现在喜欢哪个女孩了?他想了想,说,“小昭”。过了一会,又补充道,“她们几个争张无忌时,我都哭了。”这孩子原来也是玻璃心啊。
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泰国人的“金庸记忆”,是在2008年到清迈读书时。
那年,我大学专业全班来泰交换,在清迈一所“皇家大学”里读了八个月。
到了那年中秋节,中国留学生要负责弄一台“中秋晚会”,除了歌舞、戏曲之外,我班女生别出心裁,排练了一档“金庸武侠Cosplay”节目
中秋那晚,当我们用及其简陋的服装布景,装扮成杨过、梅超风、蓝凤凰、东方不败时,台下的泰国学生对我们报以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每一个角色的登台,都会引发一波骚动。七嘴八舌的指认,以及叽叽喳喳的争论声,传遍全场。
“那是杨过吧?那把剑做得真像!”
“东方不败拿的是毛衣线?——中国学生去哪儿找的人妖,演得挺像的……”
“亦菲!亦菲!我爱你——”
“亦菲个鬼,人家那叫小龙女好吧……”
那天晚上,除了穿旗袍的女生跳的《Nobody》(那一年正流行这神曲)之外,反响最好的节目,就是这个低配版的《金庸群侠传》。
对了,老汉当年也上台了。演东方不败的,就是我。
4年后,我回到泰国大学教书,主授《中国地理》、《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当代社会》、《中国文学哲学史》四大“地狱难度”课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和本科水平的泰国学生讲明白,是很困难的。
金庸先生在泰国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为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港台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放一段《倚天屠龙记》。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义”和“侠”的哲学内涵?
放一段《笑傲江湖》。
清朝乾隆年间的服饰风格特点?
放一段《书剑恩仇录》,加上《还珠格格》辅助。
YouTube视频网站上,这类东西数不胜数。
而且光是泰语配音的版本,以及不同的字幕组,就有好几种。
感谢王晶、徐克、张纪中等导演,以及泰国字幕组、配音组的辛勤工作——尤其要感谢金庸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半桶水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便利。
每当我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播放金庸武侠的片段和MV,我自己都会不由自主地,和泰国学生一样看得入神,忘了下课的时间。
在心中,我由衷地感叹那个武侠世界的雄奇与瑰丽。感叹金庸先生如梦似幻的笔,为中国文明,所锻造出的那一缕长剑欢歌的魂魄。
若没有他,中国留给世界的精彩,会少了很多。
而中国人老成世故的生命中,也将少了许多仅存的浪漫、纯真、豪迈、正义,以及那几近失传的,高贵与自由。
幸好有他。
中国为自己,也为台下的泰国青年,留下了这硕果仅存的美好。
老汉年纪不大,没有经历过那个“看金庸会被老师没收”的年代。
印象中,从我上中学那时起,金庸便已经不是什么“闲书毒草”,而早已成为登堂入室的名著,中央电视台每三年翻拍一次的民族文化瑰宝。
无论你看还是不看,无论你迷或者不迷,都绕不开金庸的宇宙。金庸的哲学,情感,精神,都已经随着那字里行间的侠骨柔情,随着那荧幕上的刀光剑影,一道深深地镶嵌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源代码之中。
无数次,我们用金庸的目光去想象身边的世界,去虚构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唯如此,我们才能将庸碌的生命,想象成一次荣光闪耀的“华山论剑”;将冗杂的日常,理解成一场豪情满怀的“笑傲江湖”;
多少人,从金庸那里,学会了什么叫一往而深的爱情,学会了一诺千金的信义,学会了山外有山的胸怀,学会了风霜雪雨的刻苦,萌生了开宗立派的豪情与勇气,明白了“为国为民”的伟岸与圣洁。
有的人,从岳不群的道路上退出,悬崖勒马,成为了令狐冲。
也有的人,从灭绝师太的执拗中醒来,大彻大悟,变成了张三丰。
从他的书中,许多中国人,学会了生而为人的从容与体面。
他的骄傲,他的灵魂,他的爱憎。
他从中国悠长的历史与文学中,提炼而出的“千古侠客之梦”,早已沉淀在你我的心中,融入中华民族的血管和骨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或许有朝一日,机缘俱足,这份豪侠与高贵,便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爆发出炫目耀眼的光芒。
金庸不老,江湖永在。
无论是在中国人心中,还是在世界的记忆里。
他,与他所缔造的那个武侠江湖,都将千秋不朽,万里无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