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西方中心主义成为东西方和解的最大障碍!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大火中的巴黎圣母院(图源:AFP)

巴黎圣母院,这座修造200年,拥有850年历史的天主教教堂,近期被一场大火吞噬。尽管其石筑的主体结构和众多文物幸存,但木质穹顶和尖塔化为灰烬。整个世界都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而扼腕,法国民众更是如丧考妣。然而,就在法国民众哀悼伤痛,各国人民遥祝祈福的同时,一些曾受到法国殖民历史伤害的国家里出现不少不和谐声音,或表示无感,或颇有些“幸灾乐祸”。比如,中国大陆不少网民联系到1862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出现一些怨恨泄愤言论,诸如“烧一万个也顶不上一个圆明园”“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等言辞。

社会中被两种声音撕扯,一方是普世主义的声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人类文明遗产,不分国界、民族、地域,另一方则是民族主义的声音,强调非西方社会和文明被忽视、冷落、和压抑的现实不公,甚至出现极端民族主义的非理性声音,走向取笑其他民族文明成果的冷漠、仇视。然而,在普世主义的理想旗帜下,隐含着现实中难以摆脱的“欧洲中心主义”,而看似有点民粹的民族主义声音,却也表达了与殖民历史关联而来的现实真相。究竟如何化解二者的冲突?

极端民族主义的真相

如果说,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因历史或个人原因没有感受甚至冷漠可以理解,那么那种带有极端民族主义怨恨情绪的“落井下石”却应受到谴责。巴黎圣母院作为法国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尽管属于法国,但也属于全人类的文明遗产,并不应为历史上法国政府殖民主义军事活动背锅。

巴黎圣母院,法文Notre-Dame de Paris,意为“我们的女士”,指基督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她在基督教中被赋予“纯洁、善良、慈爱”的意义,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的神圣象征。而在巴黎圣母院诞生以来,它一直是欧洲宗教文化的中心,拥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831年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出版后,巴黎圣母院随着小说的传播也被赋予了更多人文主义的情怀,成为忠贞、浪漫的爱情象征和为底层苦难发声的人文主义经典。

尽管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它经历过多次战火,但一直在法国人民的修复下筑立,它不仅深深地融入在法国民众的历史、信仰、爱情、生活的点滴里,也成为世界民众瞻仰、想象的浪漫人文回忆。因此,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对于全世界民众来说,都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伤害,是人类文明遗产一种损失。

尽管曾经的法国政府参与到抢劫和火烧圆明园的不光彩事件中,但采取行动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军队,尤其是参与抢劫活动的军人,与受政府统治的法国人民不相干,与法国精神象征的巴黎圣母院无关,这笔账不该扣到今天法国人民身上,更不该借机对巴黎圣母院的损失泄愤。

反思普世主义背后的欧洲中心论

然而,西方应该反思,西方国家对非西方文明的相对轻视是客观事实,以及文明遗产的西方中心主义遗痕仍在。正如西悉尼大学教授摩根(George Morgan)所说,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9成近2000万余件珍贵原住民历史文物付诸一炬,论损失远比圣母院惨重,可在国际(西方)得到的关注,明显远比圣母院火灾为少,彷佛某些文明遗产,比起其他文明“更为珍贵”。而西方国家在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伊拉克战争巴格达博物馆惨遭劫掠,叙利亚逾千年历史的巴尔夏明神庙遭“伊斯兰国”摧毁中并未有像对待巴黎圣母院一样给予足够重视,也未见有同等规模捐款筹建。不管西方自诩多么的“普世主义”,但在文化保护中不自然流露的西方中心主义仍然难脱痕迹。

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近9成珍贵原住民历史文物2000万余件被毁(图源:VCG)

当然这并非单独西方的问题,可以说,整个世界不论东西,在对待西方文明遗产和非西方文明遗产的态度上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世界存在结构和文化力量对比,仍未摆脱西方中心的格局。这并非宣扬一种绝对的文化相对论,强求人们将不同的文化成果不分差别的同等看待,只是警醒世人尤其是西方在对待文化问题时,要对这种“西方中心”有所警醒,不要太过想当然,强力要求一切以西方看齐,而是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的态度,倾听那些被西方主流价值压抑的心声。

西方还应该反思,那么多国家和民众对他们抱有怨恨的根源,或还与他们曾经参与的殖民主义扩张历史不无关系。他们除了留下了太多的历史负债未能有效清还,因此也未能真正争取其他国家的谅解,包括他们从世界各地掠夺而去的文物,至今多数都未能归还。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甚至拒绝归还。坦率地说,这其实也是对他们宣扬的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的背离和侵犯。

早在18世纪末英国诗人拜伦勋爵(Lord Byron)就曾说帕特农神庙的浮雕属于雅典,而维克多·雨果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更是致信表示,“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尽管两百多年过去了,改变并不明显,这个问题仍遗留在现代。两年前,历史学家本尼迪克特?萨瓦(Bénédicte Savoy)从欧洲最雄心勃勃的博物馆开发项目——德国洪堡论坛(Humboldt Forum)顾问委员会辞职,他问道:德国国家收藏品中的人种学文物“滴着多少鲜血”?有不少历史文物专家谴责拒不归还文物的做法为“殖民主义的罪恶”。如今有很多国家和社会组织都在积极呼吁并推动掠夺文物的回家之路,如法国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就曾声明要陆续退还非洲文物。他表示,非洲的文化遗产“不能成为欧洲博物馆的囚徒”,并呼吁修订法律,为归还艺术品做好准备。

但从目前国际法律上来说,要追回那些历史久远的流失文物,比如圆明园大火时期因战争而被抢劫的文物,却面临着重重障碍。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方面关于文物保护的公约,比如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对于公约签订之前的文物劫掠或走私没有法律追溯力,所以不管是政府外交手段,还是民间追索声音,都没有法律依据,最多还是道德意义。

正因国际规则存在的这个不公正的问题,致使历史劫掠文物的归还难以如愿。比如,几十年来,希腊政府一直在争取收回在大英博物馆的帕台农神庙浮雕(Parthenon frieze),埃及政府一直在争取收回在德国博物馆的娜芙蒂蒂胸像(Nefertiti Bust),埃塞俄比亚政府想要收回殖民者从战败的皇帝特沃德罗斯二世(Tewodros II)手中抢走的精美文物,包括令人惊叹的金冠和圣杯、皇室珠宝和宗教法衣,同样遭到拒绝。

2002年12月,针对各国源源不断的文物追索要求,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19家欧美博物馆,共同发表声明,拒绝将收藏的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以此回应世界各国发出的追讨文物呼声。《声明》称,“面对归还已属博物馆藏品的作品呼声一直是这些年来博物馆的重要问题。尽管需要区别对待各个事件,但我们应该承认,博物馆不仅是为一个国家的人民服务的,而是为各国人民服务的。”

当然,除了无法律约束外,拒绝的理由中有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比如被劫掠文物的归属问题,若根据当前的民族国家界限进行划分,一件文物可能引来多个国家的索求。而一些流失文物也确实是通过馈赠、交换、购买等合法途径获得,需要区分对待。而一些地区如政治动荡、军事战乱或经济水平,很难达到欧美等博物馆的技术条件和保护意识,可能造成文物的更大破坏。甚至一些国家存在的人为系统性破坏也不得不防,比如,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伊拉克战争巴格达博物馆惨遭劫掠,叙利亚巴尔夏明神庙遭“伊斯兰国”摧毁,都不是外力所能左右。不做区分地清空欧美博物馆,归还所有文物显然并非对遗产保护的可行方式。

不排斥这些解释在某些情况下有相对的合理性,但对另一些符合条件的国家却未必具有效力,再强行以这些“普世主义”的姿态做借口就有点像某种“殖民主义”的遮羞布了。不论如何,历史中被劫掠而去的文物本身带有的“殖民主义罪恶”,终究需要面对和解决,在此之前,那些展品连同殖民历史都成为被展览的一部分,受到世界的聚焦和争论。在此背景下,少部分民众的激愤情绪也应当被理解。

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

以维护文类文明自居的“普世主义”尽管拥有理想性和合理性,赢得了众多拥簇,然而,若不反思普世的面相后的“殖民主义”历史和遗留,普世主义只怕会沦为“欧洲中心主义”,若如此,也违背了西方尊崇的“普世价值”的真谛。西方应彻底清理其秉持的普世主义背后的殖民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遗存,不应让“西方优越感”成为阻挡东西方和解的最大障碍。

而非西方社会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批评很多时候也难言公允,陷入某种民族主义情绪和怨恨心态中。尽管西方国家对非西方文明的相对轻视是客观事实,以及文明遗产的西方中心主义遗痕仍在。但不论是历史纠葛的化解,还是现实中文物归还、非西方文明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难也并不能忽视。与西方国家需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同等重要的是,非西方国家和社会也应该跳脱狭窄的极端民族主义立场,正视民族国家的建构历史,和文物保护的客观能力,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解决文明遗产的归属和保存问题。

在文明遗产保护问题上,东西方国家都应该有自己新的分工和定位,双方应该本着合作共存的理念,一起为保护人类文明遗产而努力,除了推动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公约之外,西方即便不立马归还文物,也应扩大对归属国的文化交流和支持,让更多具有“本土特质”的文物回归故土,满足本土人民对其文明延续和承继的夙愿,以及要有文物在适当时候归还的准备。而本土社会作为回报,也应允许本土文物的世界保存,以及为本土文物归还创造良好条件。而对于那些有条件接纳文物回归的国家,西方不应再自欺欺人,应尽早商讨文物回归事宜。

只有站立在新的基点上,以保护人类共同文明遗产的理念来对待文物归属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争议,而不是陷入西方中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两个极端,才有望携手共建属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共同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