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男被曝“连骗带借”玩消失卷走$40万巨款!

【今日澳洲10月11日电】(记者 柯木塱)“他的修车行、宝马车、房子都在这里,怎么会骗人?”不久前,车主黄先生被悉尼某修车行的马来西亚华裔“老板”A(简称)借走1.5万澳元,如今对方却似乎人间蒸发。

事实上,受害者远不止他一人。据信,至少10多人被“借走”约40万澳元,结果如出一辙。

A(右)在澳洲南天寺留影

涉事修车行老板韩先生回应今日澳洲App,称这位A先生 “只是帮忙拉生意抽成的”。

“我们也是受害者。”韩先生说,得知骗局后他已报警,目前正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受害人一:黄先生,$1.5万 

“他进货钱不够,问我借”

今年5月中旬,黄先生买了一辆车。没多久,车辆前门发生剐蹭,有螺丝蹭掉了。

“朋友推荐A给我,说人不错,技术也好。”经微信联系后,A建议他直接将车开到位于Homebush的修车行,“我问多少钱,他也没说。”

黄先生了解到,该处不仅维修,也做二手车买卖。仅仅花费20分钟,员工就将车辆修好了。当问及价格时,A却表示“不要钱”。

A称要“带工人坐船看灯光(秀)”

“我觉得他挺仗义,车辆小毛病都不收钱,就经常建议朋友去。”黄先生说,一来二往,双方熟悉起来。

黄先生介绍,在某个500人的客户微信群中,A是群主,以“老板”或“合伙人”的名义张罗着修车行的每件事情。此外,A有一辆车牌号为“A***88”的宝马车。而“另一个老板”韩先生在群里却“基本不说话”。

5月末,A告诉黄先生,因地方受限,将把修车行搬到悉尼Clyde。

A告诉黄先生修车行将迁址

7月初,A找黄先生借钱。“他说要从马来西亚买零件,3天后将发货,但钱不够。”黄先生说,A借走1.5万澳元,称货一到就还钱。

此前,黄先生遭遇过赌徒的骗局。但A自称,已通过韩先生的担保成为PR,在悉尼有房子,也十分痛恨赌徒。

A让黄先生将借款打到其账户

“没问具体情况,心想着他公司都在这里了,我也不怕。”黄先生说,他通过银行转账,将1.5万澳元转到A的私人银行账户中,连借条也没有写。

黄先生通过银行转账借给A1.5万澳元

然而6周之后,A仍未还钱。因装修需要钱,黄先生开始催促A,“他说货还有一半没到,一直拖着。”

直到10月8日晚,黄先生开始觉得不对劲:500人的微信群被解散了。

次日,他立即到修车行了解情况,可员工张口就问:“你是不是被骗钱了?昨天有很多人找A。”员工建议其报警。

黄先生称,A的言行都让人觉得很靠谱

随后,黄先生致电韩先生,可A瞬间成了一名“员工”。“老板说他只是员工,已经‘控制他好几天’,前天已经把他开除了。”

黄先生想不明白:既然韩先生事先发现不对劲,为何不及时通知客户?而且,如果A只是普通员工,为何韩先生任由其以“老板”自称?

受害人二:小吴,$1.7万

“他把客户要修的车卖给我!”

小吴是纽卡斯尔的一名留学生。他原本有一辆丰田凯美瑞,2个月前寻思着换一辆更好车,便在几个二手车微信群中咨询。

8月下旬,在某个微信群中,小吴认识了A,他的头像、名字显示为涉事修车行。此前,朋友帮衬过该修车行,因此小吴觉得靠谱,“冲着实实在在的修车行去的。”

通过多日的微信、电话联系,小吴看中了一辆二手奥迪Q5,价格1.75万澳元,其中一处掉漆处由车行维修好,10月15日可提车。

小吴“购买”的二手奥迪Q5

8月底,按照A的要求,小吴转了3500澳元到其私人银行账户作为订金。A告诉他,微信聊天截图即为订金凭证。

小吴支付了3500澳元作为订金

然而,10月5日,小吴却被A告知可以提前提车,“说车差不多搞好了。”

10月8日9时许,小吴从韩国飞回澳洲,A直接将奥迪车开至悉尼机场接机,让小吴当日提车并结尾款。

拿到车后,小吴到银行取了1万澳元现金给A,并再次转账3500澳元。

因车辆油漆受损处未修,因此减免了500澳元。但是,小吴却没能第一时间拿到过户纸,“说明天去车行找他拿。”

小吴通过银行支付了A3500澳元

“我们还一起吃了早餐,完全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小吴告诉记者,当日,他驾驶车辆从悉尼返回纽卡斯尔,A还叮嘱,“到了报个平安”。

10月9日,小吴开车到悉尼,准备找A拿过户纸,但对方却未回复微信。

当他致电位于Clyde的修车行咨询时,一位自称老板的一句话让他懵了,“他说,你也被A骗了吧?”

小吴被告知此截图为订金凭证

随后,小吴才知道这辆奥迪A5并非欲出售的二手车,而仅仅是放在车行维修,“他把客户要修的车卖给我!”

当车主出示车辆所属证明时,小吴只能将车辆交还。与此同时,车行老板韩先生告知,骗局与他无关。

小吴“购买”的二手奥迪Q5

“我只是个学生,1.7万不是小钱啊!”小吴无奈地说。原本的凯美瑞已经出售,如今无车寸步难行。而且,他也不愿意向家人提起此事,心理压力很大,“怕家人担心。”

受害人三:小戴,$1.5万

“他说进二手车差点钱”

和小吴一样,小戴也是悉尼的一名留学生,今年7月刚从国内到此留学。不久后,他曾向韩先生购买了一辆二手车。

小戴有一个悉尼的朋友,他与A很熟,经常到该修车行。于是,小戴与A也渐渐熟悉起来。“A就是修车行管事的。”他说。

在小戴印象中,A修车的价格较为优惠。有一次,他的车被蹭需要补漆,便咨询A。一般来说,这需要花费上千澳元。

然而,A却建议小戴贴车纸,并推荐了另一位专业人员,仅花费了200澳元。“感觉他没有坑我。”小戴说,自此他对A的印象更好了。

“A怎么都有股份吧,而且他开着一辆不便宜的宝马,车牌是他的名字,我也知道他住哪里。”小戴说,自己因此对他很信任。

借钱当日,A请小戴吃饭

9月20日,小戴请A验车。这一天,A称请他吃饭,并向他借了1.5万澳元,理由是“进二手车差点钱”,并称2周后归还。

钱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借出,但没有写借条。

小戴借给A 1.5万澳元

10月8日晚,在未还钱的前提下,A又找小戴借1万澳元。“说他老婆要用到钱,我觉得不对劲了。”于是,小戴找到了韩先生。后者提醒他,千万别再借钱给A,“说已经将A开除了。”

那天晚上,小戴报警,并在A家门口守了一夜。但他不仅没等到人,房东还告诉他,A欠下1000澳元房租。

小戴说,10月9日上午,他竟然还打通了A的电话,后者信誓旦旦称次日还钱。但下午开始,电话就打不通了。

小戴借给A 1.5万澳元

提起韩先生,小戴表达了同情,“他应该是受害者,也可怜,不是同伙。”

如今,借出去的1.5万澳元能否能追讨成了未知数,小戴说,只能怪自己太大意了。

修车行老板韩先生:“我和母亲也被借2.3万澳元”

本周四上午,今日澳洲App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涉事修车行老板韩先生。他称,接受采访前的一刻,正配合受害者、警方积极处理此事,“最近一直在处理”。

“A不是修车行员工,更不是合伙人、老板。修车行是我的。”韩先生表示,他是修车行的法人代表,公司也为他全额投资,在法律上,A与修车行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A到底是谁?“他只是给我们拉生意的。”韩先生说,每拉成一单生意,A将分得一部分提成。

韩先生强调,近几个月,他也曾听客户提起“A是老板”,但每次听到,他都会解释其与修车行的关系,避免客户误会。

韩先生坦言,他是今年初通过微信“附近的人”认识了A。“他加我,说自己会修车,有客人。”慢慢地,双方有了联系。

A的护照信息

今年6月,从事了9年二手车买卖的韩先生,另择址开了一间修车行,即上文的涉事修车行。

考虑到新店开张需要客户,他便与A达成口头协议。韩先生拍下了对方的护照、驾照等证件,并未发现身份有任何问题,也了解到他有合法工作的权利。

在韩先生看来,A拉客户确实很有一手,能说会道。因此,他也为修车行招徕了不少生意。

2个月前,A向韩先生陆续借了1.9万澳元,连帮忙打理生意的母亲也借给他4000澳元。“他说要办难民签证,老婆要生孩子。”韩先生说,他近日才知道,此外3名员工也共借给A近6000澳元。

发现问题,车行终止与A的“合作”

10月6日晚,A将一辆客户的车开走了,“车刚修好,他说试车。”韩先生说,令他料想不到的是,A直接将车开到客户家里,并以现金的方式擅自收取了维修费。

A发给客户的电子名片

巧的是,该客户是韩先生的租客,并将事情告知。“第二天晚上,我和他说以后别来我的车行了。我们无需再有生意往来,也不需他再介绍客户。”韩先生说。

让韩先生气愤的是,据他了解,修车行中一辆车被他非法出售,但已通过警方追回。

10月8日深夜起,受害者中流传着一则声明。

声明以修车行名义发布

以修车行名义发布的声明表示:

“近日有不法分子以本车行名义收取维修车辆在社会上进行行骗,为维护广大客户的切身利益,避免上当受骗,本车行在此严正声明,本车行收取客户维修车辆后,会经过严格检测,认真排除故障,以精湛的技术维修好每一位客户的车辆,确保车辆上路安全。

对维修、检测、收购二手车、销售二手车所收取的费用,本车行业务人员不得擅自收取现金或非本车行的银行账户,如果由此带来不便之处,恳请广大客户谅解。

请大家互相转发、相互转告,让我们共同携手,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如有客户已经受骗,请及时联系新州警方。”

韩先生接连在朋友圈发布多条声明

韩先生在采访中表示,声明确实为他所发,内容完全属实。

本以为事情就此解决,不料,10月9日上午,陆续有客户来到修车行表示被骗。

“我也是受害者,他对修车行造成不良影响”

韩先生表示,在多起沟通中,他得知A好赌,甚至时常邀约修车行员工、客户一起赌博。不少人猜测,他之所以不断骗钱,是因为赌输了。

他称,发现事态严重后,自己已立即向新州警方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协助受害者解决问题。

“修车行有5辆车的维修费,大部分被A卷走了。”韩先生表示, 这5辆车均是A失联后仍留在车行的。

其中,丰田凯美瑞维修费2000澳元、奔驰9500澳元、马自达1600澳元,奥迪3000澳元,最后一辆马自达维修费暂未确定。

A的证件信息

韩先生称,目前,5个车主已与修车行达成解决协议,也愿意继续将车交给他修理。但具体为何种协议,他表示“不方便说”。

至于A的其他个人行为,韩先生称并不清楚,数额也无法估计。面对这一类受骗者,他称近日也积极配合,协助将受害者损失降至最低。

“我们也是受害者,A做这些事情,对修车行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韩先生无奈地说,事发后,更有一些人“趁火打劫”,谎称自己受骗,要求修车行给予赔偿。

韩先生说,如今他已联系不上A。面对今日澳洲App的采访,他表示自己有义务将事情始末解释清楚,以防更多人上当受骗。他也建议受害者按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

记者从几位受害人处得知,A涉及的“借钱后消失”的金额总数至少超过$20万澳元。另一位不愿公开姓名和身份的“知情者”则告诉记者,他已统计到将近20位受害者,实际总数约高达$40万之巨。

记者多次尝试拨打电话及添加微信,但截至发稿,并无法联系上A。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