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拒收塑料“洋垃圾”后,各国怎么办?

来自逾18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日前齐聚日内瓦,同席商讨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及治理可回收循环再利用废弃塑料制品全球贸易。效力于瑞士政府的环境专家Marco Buletti确信,解决方案触手可及。

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产生跨境转移、提倡就地处理以减少跨国运送的主要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英)的各缔约国,于4月29日至5月10日期间在瑞士日内瓦聚首,以期就该如何更好、更妥善地管理全球废塑料贸易达成共识。

如若由挪威发起的提案能在下周顺利获得通过,废塑料出口方将会经要求必须提前获得废塑料进口国的预先核准,此外还需提供相关待出口废塑料数量及类型的更详尽信息。

Marco Buletti目前司职瑞士联邦环境署废弃物管理与资源部门副主任一职。

记者:为什么(我们)亟需一套国际性解决方案以规范废塑料贸易?

Marco Buletti:近年来,大量的废塑料已跨境转移,然而你从来都不知道跨国运送的具体是哪些废塑料。究竟它们是不是可循环再利用的塑料制品?它实际上是可回收的、还是仅仅只是被出口与倾弃到别国的城市废料垃圾?

由于中国自2018年开始禁止进口生活类废塑料,并于2019年起对工业类废塑料入境叫停,此举迫使废塑料潮目前开始寻找全新的倾弃运送路径;与此同时,据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废塑料回收利用,部分国家也纷纷被如潮水般泛滥涌入的废弃塑料制品所淹没。但我们并不清楚,它们是否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我们也不确定,那些废塑料是否在当地得到了适当的管控。

记者:您是否期待在未来两周(“巴塞尔公约”各缔约国)能够就挪威提案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

M.B.:我感觉各缔约国已经陆续开始承认一个难以规避的事实与局面:那些未按照无害环境的方式处理的塑料废弃物,正日渐成为全球性威胁。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预警信号。放眼看看那些在海洋中积滞已久的1.3亿到1.5亿吨、以及每年还不断倾倒、丢弃到海里的新增数百万吨塑料废弃物。我们真的无法再袖手旁观,必须得有所行动了。我非常确定,围绕废塑料垃圾议题,最终会有所决议。如果此次会议无法拍板定案,那么下一轮会议势必会达成共识、做出决策,因为迹象征兆多多少少大体上是积极的、有把握的。

记者:对于瑞士这种国家来说,挪威提案具体会起到什么作用?会改变瑞士的哪些现状?

M.B.:对瑞士而言,该提案不会扭转局面或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瑞士)已经具备一套高度发达且成熟的废物综合管理系统。在我们收集PET或PE(聚乙烯)塑料制品时,我们就已经很清楚那些废塑料将会经回收循环再利用。瑞士有很多城市废物焚烧炉,据此,塑料制品得以通过对环境无害的方式来进行妥善处理,所产生的能源也能够被收回 [有关瑞士塑料制品流向信息,请参见信息框]。

不过从全球角度来看,该提案一旦通过,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国家充斥着大批涌入的进口废塑料,而那这些国家本身也在大量“制造”生成废塑料。关键问题是,在尖端精密废物管理与收集系统方面,它们目前还相当欠缺。

全球废塑料贸易

放眼全球,塑料制品生产产量逐年稳步增长,平均年产量已高达3.2亿吨,但只有区区9%经回收循环再利用,12%被焚烧。

据联合国介绍,粗略估计,截至目前,约已有1亿吨塑料制品被倾弃到海洋中。

中国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废塑料进口地,直至2018年,中国全面停止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塑料“洋垃圾”,中国塑料垃圾进口时代彻底终结。此举也让每年各国往中国转移总计多达700多万吨、总价值高达约37亿美元的废塑料贸易局势受到严重影响,被迫重新洗牌。

全球焚化炉替代方案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英)及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英)携手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去年,废塑料出口大国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以及比利时。

继中国发布废塑料进口禁令以来,废塑料出口经重新定位,转向先运送到马来西亚、越南、泰国中转站,继而转运至印度尼西亚、韩国、台湾、印度和土耳其等相关监管较为宽松的国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