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调纪念刘少奇,文化大革命会否“脱敏”

1965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毛泽东、刘少奇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莫尼克公主在天安门城楼上(图源:VCG)

北京时间11月23日上午,中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高规格纪念中国国家前主席刘少奇诞辰120周年,七常委集体现身。

由于刘少奇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悲剧命运,官方高调谈及刘少奇,免不了又引发外界对文革这场历史动乱时期的争论。外界猜测,纪念这个文革中的悲剧人物,是否官方对文革尝试进行“脱敏”的前奏?

习近平赞刘少奇“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刘少奇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光辉榜样。并称他,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在这样的大会上,习近平自然是不会把话讲透,不过外界仍然能感受到,这评价确乎从史实中提炼而来。

在毛泽东发动的四清运动、“大跃进”等极左运动中,刘少奇都曾因与毛政见不合而力争。当时,刘少奇与毛泽东在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认识和态度上有分歧,对待四清运动亦有不同看法。

毛刘不合导致了刘少奇在文革中的悲剧命运。1966年,中共发动文化大革命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批斗、软禁,撤销党内一切职务,之后被关押,于1969年11月去世。

不过,刘少奇之子刘源近来出版新书《梦回万里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谈到了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仍然表示,刘少奇和毛泽东交往密切契合,党内第一。

高规格纪念 意不在“脱敏”文革

刘少奇在毛时代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对于当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许多都是通过刘少奇在文革中的政治和个人命运来体认文革的,刘少奇已经成为中国曾经那段历史的象征和符号。

虽然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但中国国内对文革的记录、研究特别是发表仍然是一个禁区,即使以个人回忆录方式呈现对那段历史有所涉及的作品,也相当有限。

分析认为,文化大革命以及六四事件等都是中共执政历史上的负资产,也是中国公共舆论的禁区。不过,近来一些报道显示,中共或有意慢慢尝试对这些敏感问题进行“脱敏”处理。

近日,六四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中共原总书记胡耀邦塑像在其家乡湖南浏阳落成。中共湖南省及长沙市地方官员出席揭幕仪式。胡耀邦纪念馆、故居以及新落成的胡耀邦塑像,也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分析指,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胡耀邦立像本身已说明,胡耀邦仍被官方视为正面遗产,而在公众眼里,胡耀邦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坚定推行改革开放,这也是官方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为他立像的原因。

不过,中共对历史的评价往往采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区别开来的折衷方法,在数日前中国官方国史学会举行的纪念刘少奇的座谈会上,中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指,纪念刘少奇要记取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冤致死的沉痛教训;同时,也要认识和区分“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认识和区分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

因而,中共高调纪念刘少奇,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文革这个历史事件的“脱敏”。通观习的讲话,中共纪念的是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功劳以及个人品德,言辞之间并无提及文革。

况且,历史敏感事件的“脱敏”也非中共当前的重要议程,毕竟,中国当前内有经济转型的挑战,外有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结构性的大地缘战略背景,中共不会贸然挑动公众敏感的历史神经,引起对过往事件的无谓争论。

纪念元老为补足执政合法性历史链条

习近平上台后,中共已多次开会高规格纪念中共多位元老和革命元勋,如朱德、周恩来以及此次的刘少奇等。

今年3月1日两会期间,中共就曾召开高规格座谈会纪念周恩来,七常委悉数出席。

2016年12月1日朱德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时,中共官方也召开了座谈会,七常委也都参加。

分析指,中共开会纪念这些元老,意在放下历史包袱,促进党内团结,补足中共执政合法性历史链条。习近平亦曾表态说,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不能互相否定。

此次纪念刘少奇诞辰的大会,亦是如此,主持大会的栗战书在习讲话后总结,指“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可见,中共对作古元老的纪念,还是为当前的执政团队从历史那里寻求合法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