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996:一场中国互联网大佬遭遇的舆论风波

这究竟是一场“福报”,是奋斗者的宣言,还是被互联网放大镜放大的“声音”?一场关于工作时间“996”的讨论,在4月的中国的网络上突然火爆起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等一众中国互联网“大佬”力挺996,认为这代表奋斗的价值。很多普通网民以及中国官媒,却大声反对,强调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将马云、刘强东标签化为“资本家”,认为996是一种剥削。 一时间996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们,立场迥异、泾渭分明。


中国互联网大佬将996与奋斗简单划等号的说法遭遇中国舆论反弹(图源:VCG)

这究竟是一场“福报”,是奋斗者的宣言,还是被互联网放大镜放大的“声音”?一场关于工作时间“996”的讨论,在4月的中国的网络上突然火爆起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等一众中国互联网“大佬”力挺996,认为这代表奋斗的价值。很多普通网民以及中国官媒,却大声反对,强调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将马云、刘强东标签化为“资本家”,认为996是一种剥削。 一时间996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们,立场迥异、泾渭分明。

立场决定态度

什么是996?所谓996代指“996工作制”,指的是劳动者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用工制度,有时也被用来指代一系列资方要求劳方延长工时而不额外给薪的工作制度。最初多因中国互联网及软件行业的员工交流而产生此词。

关于996的讨论并非太阳底下的新鲜事,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早已是一种工作常态。此次发酵是因为2019年3月,一名中国网民开发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该项目说明中发起人这样写到:“什么是996.ICU?工作996,生病ICU”。他将996工作制下最低72个工时与《劳动合同法》等条文对比,并呼吁“程序员生命为重(Developers’ lives matter)”。此事形成蝴蝶风暴,马云、刘强东接连现身回应,形成公共讨论。

简单梳理可以发现,这个公共话题的讨论中,涉事各方几乎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态度”。对于通过“996”获得财富的马云等互联网大佬来说, “996是福报”,“成功需要996”。中国网民则持普遍反对观点,将“资本家”的帽子扣在马、刘等人头上,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家剥削的判断没有过时。以往甚少在此类议题上参与的中国媒体,此次却声音不断,中共喉舌媒体《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中国国内政治媒体《半月谈》认为马云等人在偷换概念,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

因为今天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因此关于996的一系列争论也得到了包括《金融时报》在内的诸多西方媒体关注,话题发酵的影响力在不断外延。

996之争,一时间让高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遭遇舆论的洪水猛兽。

始于喧嚣 止于理性

喧嚣过后,鸡毛落地,对于996的讨论应该往理性的红线靠拢。

首先,剥离开网友情绪化的宣泄,实则996的问题被互联网这个放大镜给放大了。互联网这个传播工具的特殊之处在于,犹如一个螺旋,会让原本声量大的人可以更加大声,而原本就沉默的族群会更加沉默。这在不同的产业和领域表现的尤其明显。

其实996这种超时劳动作业在中国很多行业还是很普遍,现在聚焦和争议的这些行业,比如程序员之类的,基本上还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在低端行业的流水线上,确实还有很多人在超时且没有保障的工作,这是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另类演绎。只是低端流水线上的这些群体不擅长表达,有了抱怨不擅长在互联网上发声。而此次996的抗议群体则是最擅长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族群——以程序员为代表的互联网从业者。相比之下,他们能够产生的舆论声量是指数级的增长。

除行业、领域因素外,对于996的理性认知,也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差别。对于程序员和科研人员来说,很多时候都是项目制为导向,在项目进行中不可避免996,但在项目完成后,可能会有比较长的放松时间。但是对于另外一些行业,比如公交车司机、高空作业等来说,不管主观上愿意不愿意,996工作制都是不现实的,这是劳动强度和工作属性决定的。

再者,从中国《劳动法》的维度而言,正如马云和刘强东所说,996并不是互联网企业强制性的工作制度,并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中国大陆有很严格的《劳动法》,通常公共假日和额外加班时间都会有二倍乃至多倍工资的规定。这是舆论场上一些人揪住《劳动法》不放的一个源头。

996是福报吗?

对于许多进入大城市“漂”的年轻人而言,996是自愿的“奋斗”,是一种希望。但对于另外一些希望能有更多时间拥有自己生活的人而言,996是对他们的束缚。

这两种认知之间的龃龉,提醒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精英”需清楚认识到一个问题,他们不能把996和奋斗简单联系起来,捆绑起来,甚至唯一地等同起来。奋斗的诸多内涵中,一定包括“996”甚至“997”,但是996不等于奋斗,而且要给员工选择的权力。正如《半月谈》评论所言,将合法的8小时工作制作为996的对立面污名化,凡是老老实实8小时上班的就是不努力,不奋斗,求安稳,“没有未来”等等。这是一连串极具迷惑力的操作,这种逻辑一开始就是错的。

但是劳方可能也要清醒,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竞争激烈,既然选择了地处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互联网企业工作,就一定怀揣“奋斗”得到“美好生活”的愿景,就要做好“996”的觉悟。同样,或许也正因为有了包括996在内的诸多奋斗精神,中国才能有了支付宝,有了微信,有了华为遍布世界的基站,这些成功很难仅仅依赖8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得来。当批判完资本之后,或许对于很多劳动者而言,他们也要认清楚,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停留在纸面上的自怨自艾。

当996在内地争得不可开交时,一个香港年轻人的话反倒值得深思:真的可怕的倒不是996,而是有着996的付出,却没有996该有的回报,因为通道已经被阻塞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