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才是中国富豪必修课!95岁华裔老人叶嘉莹卖掉房产,捐出一生全部身家!


点击标题下方金融环球,关注后即可查阅所有精美文章

国人现在最有钱,但有钱就任性,富人比豪宅、名人买车队,到国外买房全额现金、留学生豪车炫富,甚至出国培训酒后性侵个留学生从美国,加拿大,到澳洲,新西兰,全世界留下了一种钱气逼人“土豪”和“财大气粗”印象。


你可能认为有钱炫富,天经地义,是一种实力、成就和地位的表现,但今天的主人公95岁华裔老人,她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人生最生动一课。

近日,已经95岁高龄的叶嘉莹(Florence Chia-ying Yeh),再捐款1857万人民币给南开大学的” 迦陵基金“,以支持古典文化的研究。加上叶女士于去年向南开大学捐赠的1857万元,截止目前,叶女士累计捐款3568万元人民币!


站在讲台上,95岁的叶女士表示:“感谢给我机会,使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在南开园得到实现”。



或者不了解叶老的人以为她是亿万富翁,富可敌国的来做公益事业。


但是其实,叶老是捐出了自己卖房所得款,再是捐出自己的版税、稿酬所得,几乎是捐出全部身家了


这种气度与风范,又有几人能及?


一生坎坷,至亲相继离去


叶嘉莹一生坎坷。


1924年生于北京传统书香世家,她3岁识字,6岁诵读唐诗宋词,可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的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读初中时抗战爆发,北平陷落,在后方工作的父亲失去联系。



读高中时母亲因开刀治病,死在回北京的火车上。


1941年至1945年,她就读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专供古典文学,这段求学经历激起她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决心。



1948年结婚之后她随丈夫迁居台湾,又遭遇了白色恐怖。


刚生下第一个女儿才四个月,丈夫就被怀疑“通共”而入狱。



第二年在中学教书的她,连同不满周岁的女儿,跟校长和几位同事一道也被抓进了监狱。


出来后寄居别人家中,只能打地铺。



1967年7月,因为丈夫希望离开台湾,叶嘉莹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后来由于签证原因未能久居美国,就这样和温哥华结缘,携全家来到了UBC大学。

在温哥华,面对着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西人学生,叶嘉莹开始用英语教授有时说中文都难以理解的中国古典诗词。


(叶嘉莹与父亲在加拿大的合影)


为了给学生上课,叶嘉莹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每天都要查单词直到深夜。


为了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诗词,当时已年过半百的叶嘉莹“有空就跑去旁听西方的文学理论课,找他们的书来读,发现有意思。很多用中文讲不通的话,用我们的理论讲不通的事儿,用英文都讲通了。不但让外国人贯通了,我们中国人也是豁然畅通。”


很快,叶嘉莹获获得了UBC终身教授。


1974年,女儿结婚,叶嘉莹一席中式旗袍参加婚礼。


然而,仅仅两年后,女儿和女婿就因车祸双双离开


这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叶嘉莹十分悲痛,她在温哥华家中整日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首首催泪,句句断肠。



饱经乱离,因缘际会来到海外执教,方才觉得家人已经安顿好,生活也归于平静,可以安享晚年了,便迎来如此晴天霹雳。


然而,叶老在悲痛过后,却又重新站了起来。


这一次,她决定回国执教。



从1979年初,开始在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执教后,漫长的30年里,她开始了暑假回国教书、开学返回UBC的迁徙式生活。


那时的学术交流远不像今天这么轻松,所有的机票全要自理。


做老师,教书、育人,讲中国古典诗词70多年,叶嘉莹桃李满天下。


君子忧道不忧贫




说到捐赠缘由,去年叶嘉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作为回应。


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就捐献出自己的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当时合人民币90万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2015年,年逾九旬的叶嘉莹卖掉了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住宅,叶落归根、回国定居。


已经年过90的她宣布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将身后所有积蓄、藏书、书画,全部捐给南开,设立“迦陵基金”,衷心希望祖国的莘莘学子们能够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2018年,叶嘉莹女士委托基金会卖掉京津两处房产,捐款1857万;现在又将自己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出。



“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



如今,捐出一生身家的叶老,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但是她说,自己有诗词为伴,并不需要人陪。


中国 叶嘉莹 回国 女士 诗词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