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并未贬低李锐,有一个细节体现出了尊重

北京时间2月28日,在中顾委委员、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的前秘书李锐逝世12天后,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发布李锐讣告报道了这一消息。

在讣告中,新华社仅介绍李锐生平,并未作评价。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此发微博评论称,“这个讣告客观、中性。李锐的晚年颇具争议,这大概是讣告里有简历、无评价的原因。不管怎么说,李锐能够在体制里按部级待遇平静地离去,这样的包容我认为是积极的。”

胡锡进又揣着明白装糊涂?

胡锡进是《环球时报》社评的主笔,还经常以“单仁平”为笔名在《环球时报》发表评论,在互联网上被视为中国左派代表人物。胡锡进发布的评论看似“客观、中性”,其实是在揶揄李锐这名中共自由派代表人物。斯人已逝,仍不忘以“晚年颇具争议”,所以“讣告里有简历、无评价”来揶揄李锐。

《人民日报》不时刊登中顾委委员讣告,这些讣告都是“有简历、无评价”,鲜有例外。胡锡进是中国资深媒体人,又是《人民日报》记者出身,《人民日报》应该是他每天必读报纸吧,难道真的不知道中顾委委员讣告都是“有简历、无评价”?许多中国网民都非常反感胡锡进,批评他“经常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次对李锐讣告的评价是不是也这样,只有胡先生自己心里清楚了。如果不是,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胡先生很少或不看《人民日报》呢?

从2017年至今,先后有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于明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党组书记安志文、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海军原政委李耀文、农牧渔业部原部长林乎加、中共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刘杰、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李锐等七名中顾委委员逝世。中共在《人民日报》为他们发布的讣告都是400多字并配发遗像,除了向守志和李耀文均提到他们“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之外,其余五人都是只介绍生平,不作评价。

中顾委委员讣告均不作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李锐、向守志、安志文的讣告都提到,他们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刘杰、林乎加、于明涛的讣告仅提到他们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而李耀文的讣告没有提到慰问和哀悼。对比这些细节可以发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慰问了病重期间的李锐,说明他们对李锐还是相当尊重的。

事实上,中顾委委员逝世后,中共发表官方讣告,只介绍生平,不作评价早就已经成为惯例。从2012年至2015年之间逝世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赵健民、中共中央调查部原部长罗青长、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杜润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朱穆之都是如此。他们四人的资历都比李锐要老。

李锐1937年加入中共,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1985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和十三大上分别增选、当选为中顾委委员。而赵健民1932年加入中共,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在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中顾委委员。罗青长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共,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在十三大上当选中顾委委员。杜润生1936年加入中共,与李锐一样,在1985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和十三大上分别增选、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李锐与张劲夫不能相提并论

至于有人以中顾委常委、中国国务院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在讣告中被冠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和李锐的讣告进行对比,得出李锐讣告“相比之下则寒酸许多,‘既不忠诚也无贡献’之定论跃然纸上”的结论,这是牵强附会了。

中顾委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于1982年中共十二大,是邓小平为解决新老交替而主张设立的一个独特机构。中顾委历时两届十年,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撤销。中顾委委员人数众多,共有287人,而中顾委常委仅有38人,邓小平、陈云、薄一波、王震等中共元老都曾任中顾委常委。同一时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为40人,与中顾委常委人数相当。中顾委委员相当于中央委员,而中顾委常委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2015年逝世的张劲夫是最后一名中顾委常委。中共为他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级别之葬礼。在第一时间发布讣告并配发遗像,七天后遗体火化,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共七常委到八宝山公墓送别,同时发表张劲夫详细生平并配发六张照片。李锐的官阶远低于张劲夫,两人之讣告岂能相提并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