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经济大潮背后的新“工运”兴起

弥漫在中国网络上的一场“维权”活动已经持续近半个月,虽未产生直接的冲突,却也产生不小的轰动,并引起中国官媒的警惕。

近日,中国互联网公司员工在职场实名社交平台上爆料,公司开始统计每位员工的加班时长,并据此裁人。与此同时,3月底,中国大陆一位程序员在开源代码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项名为“996.ICU”的项目,呼吁抵制互联网公司不成文的长工时制度。

中国政府忽视了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新型劳工权益诉求(图源:996.ICU网页截图)

所谓的“996.ICU”,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个星期工作6天”,一周工时至少60小时的制度;而ICU则代表工作过劳后,被送入加护病房(ICU)的意思。这则项目意在讽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996工作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程序员实施“压榨”的职场规则。

在这个项目中,程序员向外界介绍了什么是“996”,面对“996”,他们能做什么,以及他们创建这个项目的目的,并且列举了当前实行“996工作制”的数十家中国互联网公司,附上他们实行“996”的“证据”。针对中国程序员的这次“愤怒”,外界将之定义为“程序员的一次集体觉醒”,更令外界意外的是,半个月内,这个项目已达到超过19万个加星(相当于点赞)。

以至于中国官媒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一众主流媒体先后发声表示“需要重新审视加班文化”“重视新的社会劳动权益主张”。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一众互联网创业公司实行“996”“007”(员工从0点到0点轮班工作,每周工作7天)等“加班规则”早已成为一种职场文化,公司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甚至对这种机制进行话术包装,赋予其“企业文化”的色彩。2016年一家生活服务类中国互联网企业58同城强制执行“996工作制”遭员工反弹;2019年1月杭州某互联网公司在其年会上公开宣布要求员工执行“996”工作制。

曾经中国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造就了以追求“高薪、新业态”流行的就业市场导向。然而在中国互联网初创时期,激烈的竞争也带来了快节奏、强工作的领域现象,以至于这些从那个时期创建的互联网公司多是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而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

出现的一个结果是中国近年“过劳死”现象愈加凸显。2016年12月,新华网曾发表“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我们如何走出过劳时代?”一文时称,“过劳”似乎已成中国职场的常态。过度加班又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2016年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横空出世,迅速火爆中国网络,原因之一是歌词唱出了当前许多上班族的心声——过度劳累,透支健康。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中国互联网企业后来居上,但这个行业的管理方式似乎仍然陈旧,以至于舆论中开始出现这样一种反思:中国虽自诩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却继续坚持着上世纪就流传下来的管理制造加工业的方式——压榨每单位时间内的人力成本来提高利润,在经营着当前所谓的现代化科技公司。

当这群互联网领域内的员工被冠以“程序猿”“码农”在网络上遭到调侃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完成新一轮的资本生长。事实上,此次中国程序员的“网络维权”也正是对当前中国互联网领域劳工现状的不满与反抗。当然,这种反抗最本质的仍是基于互联网行业不健康的工作制度,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年轻一代劳工意识的“集体觉醒”。依照目前形势来看,此次的“维权”将不会是个案,如果仍未引起中国政府足够的重视,新型“工人运动”的力量不排除是中共的新挑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