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日子不好过,五成员工兼职送外卖

饿了么公布了一组数据,56%的骑手有第二职业。在这些拥有第二职业的骑手中,26%是创业者,21%是技术工人,4%为自媒体博主,1%为环卫工人。

真是会说话,这就是“主体性叙事”。其实这一组数据,无非是说很多创业者、技术工人、自媒体博主日子都不太好过,开始送外卖了。好像送外卖成为了某种指标,记得不久前有报道说健身行业的不景气,就暗示有不少健身行业都去送外卖了。

瑜伽老师、调酒师变身外卖骑手

4月21日11点多,在上海中环百联的3楼,饿了么骑手邵君华正在取餐。刚成为骑手1个月的她,目前还在摸索中,如何把单子送得更快。而在2个月前,她还是上海某瑜伽馆的瑜伽老师。

大学本科毕业后,邵君华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到上海成为一名瑜伽老师。然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过完春节回沪后,邵君华发现瑜伽馆已经无法继续营业,一下子,工作没了着落。

在居家隔离的14天里,她开始寻找工作机会,偶然的机会她看到饿了么骑手的招聘广告,“短时间内可能瑜伽馆很难再有起色,做骑手时间比较自由,又能保证收入。”抱着这样的想法,邵君华决定试一试。

在送餐过程中,邵君华发现点外卖的白领大多一直坐着,明显缺乏锻炼,“身体形态已经不太标准,腰椎颈椎都会引起疼痛”。她决定给给这些白领“上课”。

一部手机,一个自拍杆,就是她“上课”的装备。在下午跑单的空闲时间,她会选择一个开阔的环境,铺上瑜伽垫,录制简短的视频,回到家后,还会自己配音,加字幕,“这样更容易让观众理解”。

像邵君华这样,因疫情原因转行做骑手的故事还有很多。

例如,1999年出生的邹德虎此前在老家宁夏的酒吧里做调酒师,受疫情影响,2月末,他来到上海找工作,成为了一名饿了么骑手;1997年出生的陈颖凯曾在海底捞做变脸表演,还兼做切配师,在1月初,他成为了一名饿了么骑手。

八成蓝骑士来自农村,56%骑手有第二职业

随着越来越多像邵君华、邹德虎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到外卖骑手这一阵营中,这一群体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报告》显示,蓝骑士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90后占比约为47%,95后新增注册骑手同比增长1.3倍。其中大学生骑手整体占比接近2成。从籍贯来看,老家为天津、上海的骑手中,大学生占比最多,接近4成。

在外卖配送之外,蓝骑士也拥有多重职业身份。

饿了么蜂鸟数据显示,56%的骑手有第二职业,其中,26%为小微创业者,21%为技术工人,4%为自媒体博主,1%为环卫工人。

不过《报告》也提到,农村依然是输出骑手的主要地区,八成蓝骑士来自农村,安徽、河南、四川是骑手输出大省。籍贯来源前五的县城中,60%为国家级贫困县。这些贫困县骑手的平均月薪逾5800元,超过了2019全国城镇平均工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还计划2020年为100个贫困县提供超2万个骑手就业机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