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的出现,才让英国人对茶爱得死心塌地


对英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一杯茶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在茶里加奶、加糖、加柠檬等。


但其实,英国人形成饮茶习惯也不过短短两三个世纪。

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英国人最早也沉迷于喝咖啡。


不曾想,是一种真菌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历史,使英国人“被迫”嗜茶如命。



实际上,茶和咖啡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传入英国的。

几个世纪来,茶在和咖啡争宠的过程中,一直节节败退。


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英国伦敦开设了欧洲首家咖啡馆。

作为一种新兴的饮料,能起到提神作用的咖啡受到了很大欢迎。


再加上咖啡馆收费低廉,支付一便士即可续杯,大家都乐于前往。

在咖啡馆里,人们既能休闲解乏,也能在那里阅读报刊、交流信息、针砭时弊等。



很快,伦敦咖啡馆成为了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其数量也不断增加。

反观同时进来的茶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就非常有限。


虽说茶叶也同样作为新饮品,有在公共场合流通。

兴许茶的价格比咖啡贵得多,所以并不叫座。


等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茶叶只是偶尔出现在达官贵族的家宴中,丝毫没能普及。



彼时,咖啡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英国市场。 

到了17世纪末,光是伦敦地区就拥有了2000多家咖啡馆。

 

不过好景不长,咖啡在英国很快遭遇到了阻碍。

原因在于,当时绝大多数英国咖啡馆是仅限男性进入。


部分英国所谓的“绅士们”,则借机躲到那里逃避家庭责任。

这不免会激怒了勤恳的英国主妇们,将气全都撒在了咖啡馆的头上,甚至对此进行抵制。



相比之下,18世纪后的茶叶似乎迎来了一场逆袭的机会。


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都喜欢上了饮茶。

这使得喝茶开始在英国女人中传播,成为时髦的生活方式。

 

可即便如此,咖啡仍占据着不可比拟的地位,其需求量是茶叶远不能及的。



咖啡之所以能取得压倒性胜利,背后隐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

其实一开始,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操纵着欧洲咖啡贸易的局面。


当时他们构建了一套系统,独占性地在阿拉伯半岛收购摩卡咖啡。

之后利用原本是海盗船的公司贸易船来搬运,并自行销售、流通咖啡。


他们想先以低廉的价格培养人们喝咖啡的习惯,之后从中获得巨额收益。

 


谁能想到,东印度公司的发财梦被荷兰人打破了。

因为荷兰人在印度南部的一个锡兰岛,也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开发大规模的咖啡园。


在那里,他们生产出了比摩卡咖啡更加低廉的爪哇咖啡,并在欧洲大陆流通起来。

这无疑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咖啡贸易,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在这样的局势下,英国人喝到了物美价廉的咖啡。

与此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则无奈地将业务转移到和中国的茶贸易上来。



不过到了19世纪,茶叶更是差一点全军覆没了。

因为英国从荷兰人手中获得了斯里兰卡的掌控权。

 

与荷兰人不同,当时嗜爱咖啡的英国人疯狂地四处开发咖啡种植园。

据统计,种植面积再次增长一倍,达到近1600平方公里。



在当时的斯里兰卡,近15%的农田上生长着咖啡树。

从1840年到1870年的30年间,斯里兰卡的咖啡出口量增加了足足20倍。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此单一的生态圈看似稳定,其实并不是件好事。


果不其然,一场潜伏已久的咖啡锈病也让这里咖啡产业彻底崩盘。



从1875年开始,咖啡的植株叶背就逐渐出现肉眼可见的现黄色斑点。

从植株底部,开始不断向上扩散。


晴朗的天气加剧了病情扩散,能够躲过一劫的咖啡少之又少。

病斑不断变大,颜色也从由黄转红。


这些红色斑点合并成一个个大病斑。

就好像是生了铁锈一般,因此称它为咖啡锈病。



实际上,咖啡锈病(coffee rust)由咖啡锈菌(Hemileia vastatrix)引起。

这种病菌能够侵染多达27种咖啡属植物。


作为一种病原菌,它们会通过孢子囊散发出大量孢子,借着风、雨传向远方。

孢子落在一片片咖啡树上,芽管穿入植株,便会导致大片片地感染。


这种病最终导致出现症状的叶片落叶,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这会使枝条死亡,从而降低咖啡浆果的数量。



因此,这也使种植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随后疫情的逐年提升,咖啡产量从1870年的4.5万吨跌落到了1889年的2300吨。


当地的农民几乎尝试所有的手段。

他们将翻了一遍土,患病的咖啡植株或是烧了或是掩埋在土里。

 

然而这并没有换来锈病的结束,新种植的咖啡叶仍会生锈。



作为英国人的殖民地,英国政府不能对此坐视不理。

他们派遣一位植物病理学家哈利·沃德,亲赴锡兰岛寻找应对策略。


哈利发现咖啡锈菌只有在孢子阶段可以被杀菌剂杀灭。

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孢子就完成了萌发,从而感染病菌。


可当时全世界还没有一种高效的杀菌剂,以至于该方法不能改变现状。

 


除了斯里兰卡,菲律宾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曾爆发过咖啡锈病。

这种疾病重创了当地的咖啡种植业,使其不再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生产国。


当然,这与它们太过依赖咖啡收益丰厚的农作物脱不了干系,

比如当时的斯里兰卡,无论低海拔的平原和坡地,还是高原、山峰都种满了咖啡树。

 

毫无疑问,这种密集的单一栽培造成了这次的灾难性后果。



同一块地里,单一栽培是传统的种植的方法,但在现代农业中已经不够科学。

有研究发现,单一种植人工马尾松林容易引发严重毛虫的灾害。


如果混合其他植物就能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不同的树木会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复杂的生态链更加稳固不易遭受毁灭性破坏。

 

即使回归经济作物种植,也有间种、套种这类方式。

 


通过在同一块田内间隔种植相同生长期的不同作物,不但能增产,还能利用不同植物起到一定隔离效果,预防虫灾、病害。


同时,更为复杂的作物关系有时还能提高土地肥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如果缺乏对作物混种的思想,就容易引发种植业危机。


比如爱尔兰就曾因单一种植土豆而引发了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


所以这一次,斯里兰卡的种植业也决定放弃种植咖啡。

为了尽快弥补损失,他们从中国和印度引进了茶树,开始种了红茶。


由于茶叶的产量,价格也不再像过去那般昂贵。

慢慢地,它在这场和咖啡的厮杀战中开始取得了领先位置。



无独有偶,进入19世纪,伦敦因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开始频频流行霍乱。

一些流行病学专家确认,霍乱是通过水源传播的。


该结论导致用热水喝茶的习惯,更加成为社会各阶层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虽说没有茶叶也可以喝烧开的水,但没有茶叶肯定会影响喝热水的强制性。


在种种历史渊源下,英国人便将曾经热爱的咖啡逐渐换成了红茶。



斯里兰卡咖啡业的溃败大抵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历史学家认为,这也是现在英国人偏爱喝茶的关键因素。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真菌让英国人对茶叶爱得死心塌地。

英国人喝茶表面上看是文化习俗(茶文化)的传播,其实是微生物的胜利。


*参考资料

coffee.wikipedia.on 22 February 2019, at 14:22 (UTC).

Hemileia vastatrix.wikipedia. on 4 May 2019, at 23:10 (UTC).

咖啡圈里的那杯茶.科学松鼠会.2011.11.17

《菌物志》:杀死那颗咖啡树 2018.

英国人为什么爱喝茶.BBC中文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你的朋友圈,很久没有好看的文章啦

分享这篇,我知道你爱看



SME正在有偿招募优质科普作者

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稿”,了解详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