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为什么被称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

从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发源后,美丽的塞纳河自西北流入巴黎市区,在市中心一分为二后又合二为一,围成一个形如小船又像摇篮的小岛——西岱岛。岛很小,面积仅0.25平方公里,但它却是巴黎的摇篮,巴黎圣母院就建在这个岛上。

二千多年前,这里还是树木丛生,沼泽遍地,人烟荒无。公元初,罗马帝国的军团抵达这里,在岛上建宫殿、盖教堂,塞纳河畔才渐渐发展起来。公元四世纪前后,基督教成为国教,又建立起圣特埃努教堂,即巴黎圣母院最早的前身。

   

公元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了巴黎圣母院奠基,随后经过一百年陆续修建,终于在1250年建成,成为法兰西早期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例子。“哥特”一词,即“野蛮民族”或“半开化”之意。哥特人是古代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在公元三世纪时十分强盛,曾入侵希腊与意大利,创建过哥特王国。十六世纪后,那些崇拜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的人,为贬低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建筑艺术,就将此类建筑统称为“哥特”式。哥特式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高且尖,屋顶、塔楼、扶壁和门窗等都以尖塔或尖券作为结束。整座建筑都是由直线条构成,很少存在横线线条。如巴黎圣母院的拱顶就较轻,窗子高大、敞亮,室内光线充足,不像老式教堂那样低矮沉重。

建筑宏伟壮观

这座被雨果形容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的大教堂宏伟壮观,全部建筑用产自法国的一种石灰石砌成。据说,圣母院大教堂建成约一百年后,就屡经战火,破败不堪。1831年,雨果出版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功吸引了民众对中世纪建筑的关注。而此时圣母院的早已破败不堪。建筑大师维奥来·勒·杜克在保持原来风格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经过二十年的修建,于1864年重新开放,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巴黎圣母院。

教堂前面是宽阔的、供人们聚集的广场,起着宗教和公民生活的纽带角色。正面呈立方形,上下分为三层,底层有三个桃弧形门洞并列着,左门称“圣母之门”,中柱雕有圣母圣婴像,拱肩画面的内容是圣母的经历。右门称“圣安娜之门”,中柱雕有五世纪巴黎主教的头像,拱肩画面的内容是圣母与两位天使。中门称“最后的审判之门”,中柱雕刻的是:在“世界末日”,耶稣宣判每个人的命运,“灵魂得救”者升入天堂,有罪者则被驱逐进地狱。

三个门洞之上是一长条壁龛,即“国王长廊”,排列着据说是圣母先祖的二十八任帝王的雕像。往上是中间一层,有一圆形巨大花窗,直径约十米,即玫瑰窗,是七百年前的原物。窗下有圣母怀抱圣婴像。

   

再往上,是一座高九十米的尖塔,塔上是一菱形尖顶,顶端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两侧是塔楼,其中就悬挂着名著《巴黎圣母院》里描写的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玛丽”。

圣母院正门入内是长方形大教堂,堂内正殿高于两旁的附属结构,大厅长一百三十米,宽四十八米,高三十五米,可容纳近万人。堂前祭坛中间供着天使和圣女围绕着殉难后的耶稣的大理石雕塑。回廊、墙壁、门窗布满雕塑、绘画,内容全部取材于《圣经》,或用彩色玻璃装饰。整个厅堂给人一种庄严华丽、幽深肃穆的感觉。这里曾是罗马时代的丘比特神殿,罗马人曾将这里当做祭祀诸神的祭坛。

实际上,从外观造型上可以看出,圣母院教堂的精密几何比例,充满张力与尖拱傲然屹立,到处展现出一种和自然的对立、征服,当我们观看它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惊异、恐怖等审美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说,圣母院的选址还是受到所谓“一神信仰”唯一性的影响,强调统领民众的精神领域,重视民众对神明的虔诚膜拜。

   

文化十分丰富

自建成之日起,巴黎圣母院逐渐成为法国宗教、政很多民众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许多重大事件和庆典仪式在此进行。罗丹曾说:“宗教是对世界上一切未曾解释的,而且毫无疑问不能解释的事物的感情;是维护宇宙法则,保存万物的不可知的‘力量’的崇拜;是对‘自然’中我们的官能不能感觉到的,我们的肉眼甚至灵眼无法得见的广泛事物的疑惑;又是我们的心灵的飞跃,向着无限、永恒,向着知识与无尽的爱。”

实际上,综观历史,正如英国·斯威夫特所说:“我们有足够的宗教使我们相互憎恨,但我们没有足够的宗教使我们相互热爱。”圣母院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历史变迁与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430年,在“百年战争”中,英国人攻占了巴黎沦,刚满十个月的英王亨利六世被立为法王,在这里加冕,这是法兰西民族遭受的巨大屈辱;十五年后,法国在“百年战争”中终于取得了胜利,在这里为民族女英雄贞德举行平叛大会,法兰西民族的耻辱终于得到了洗刷;1654年,路易十四在此举行加冕大典,自翊“太阳王”;1774年,路易十六在此加冕的,但是十五年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他也从这里走上断头台;之后,这里先后举行过庆祝攻陷巴士底狱胜利的大会,拿破仑加冕典礼,巴黎市民为一战胜利向圣母感恩,庆祝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集会,甚至戴高乐将军与蓬皮杜总统的追思弥撒也在这里举行……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写道:“这座可敬的历史性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它不但能“写出了人类的世界通史”,而且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制造的交响诗”。

时至今日,圣母院仍然履行着宗教职责,市民的政治、生活等集会均在此举行,成为巴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继续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着宗教、法兰西的艺术文化。


END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