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我在美国的公交车上遇见了贝聿铭


本文转自北美省钱快报(dealmoon)


5月16日,华裔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

有人说,也许是天堂需要美丽的建筑,所以他们请走了贝聿铭。

他用一生,为世界留下太多传奇设计:肯尼迪图书馆、巴黎卢浮宫、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

……

我翻开字帖里,他留下的签名,想起了那年秋天,在纽约的公交车上,与他相遇的过往。


我在公交车上邂逅贝聿铭


我叫潘诲,那时候,我在NYU Medical Center 读博。

16年前,纽约,一个无风的秋天,

在医院门口的M15公交车站,我遇见了贝聿铭。


他穿着浅棕色的外套,休闲的西裤,手里拿着一束鲜花。

跟我以及另外的三四名乘客在一起,排队等公交

如果卸下了大师的标签,他就人群中普普通通的老人家。

但凭着他的标志性圆圆的眼镜,常年挂着的笑容,我还是认出了他。


那年,他86岁,但是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完全看不出86岁的样子。

他两三步迈上公交车,完全不用扶,在前排挑了一个座位坐下来。

我,虽然学医,但是从小就爱好建筑,贝聿铭就是打开我视野的一扇窗。


他出现在我面前,我感到有些不真实,但是在纽约的曼哈顿,在路边,在地铁里,在公交车上,遇到名人,并不是新鲜事。

毕竟是我从小就敬重的建筑大师,我还是鼓起勇气走上前,问道:

“请问您是贝聿铭先生吗?”

他点了点头。

我小心翼翼地提起一个请求:“请问能给我签个名吗?

虽然他说,“我一般很少这样做(给粉丝签名)

但他还是爽快地接过我递上的纸,写下了他的名字。

他的签名,我一直珍藏至今。

(照片由受访者@潘诲提供,版权属原作者



建筑大师贝聿铭


其实,像潘诲一样,被贝聿铭的想法和创意征服的粉丝千千万万。


就连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和法国前总统,也不例外。

美国前第一夫人 法国总统也是他的粉丝

1964年,肯尼迪被刺杀,他的家族决定建造一座图书馆来纪念他。当时争取这一项目的还有几位名气比贝聿铭大很多的建筑师。

图片来自nysky 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贝聿铭了解到杰奎琳是一个非常在意的别人对她尊重程度和仪表的人。


所以他特地重新布置了事务所,还专门摆上了杰奎琳最喜欢的花草,给她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最终杰奎琳选择了那时几乎没什么名气的贝聿铭。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版权属于原作者


事后这位风华绝代的总统夫人这样解释道:“这是个非常动情的决定……他满是自信,让我想起了杰克。他们是同一年出生的。我决定和他一起迈出大胆的一步。”



图片来自cellcode 版权属于原作者


杰奎琳并不是第一个为贝聿铭“倾倒”的名人。


当初在承接“代表作之一”的巴黎卢浮宫造型时,法国媒体一边倒地反对这个方案。


称贝聿铭的设计看起来像“廉价的钻石”,根本配不上卢浮宫。



贝聿铭回忆在公开展示金字塔设计之后,他经常在巴黎街头遭到不少白眼。


图片来自KKnews 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最终他获得了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力挺,开土动工。



密特朗说这是他执政14年来最大的成就。也成就了贝聿铭在建筑史上的高光时刻。


图片来自KKnews 版权属于原作者


从苏州到香港 富15代贝聿铭


每次他们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苏州人”。


贝聿铭的家族是苏州望族,一个在多个领域均有地位,前前后后富了15代的中国家族……


贝聿铭曾经在苏州园林“狮子林”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他对狮子林的感情很深:“狮子林原来是我们贝家的,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会回狮子林玩。”



所以后来有人说,苏州才是是贝聿铭设计精神的“原点”。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律铭)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83岁的贝聿铭会将自己的“封笔之作”选在故乡--苏州。


图片来自KKnews 版权属于原作者


今天,作为贝老心爱的“小女儿”,苏州博物馆官博也感谢贝聿铭,为贝老送别。


图片来自微博 版权属于原作者


贝聿铭童年的另一半时光是在香港度过的,在他小时候,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1982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贝聿铭和两个儿子,接下了香港中银大厦的项目。



这个业务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客户,更像是自己和家人的一个纽带和联系。


而这座大厦建成后,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香港的地标性建筑。



永怀赤子之心 时时刻刻想要回到中国


贝聿铭18岁到美国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毕业。

不久后,贝聿铭和相恋了4年的陆淑华(Eileen Loo)结婚。并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叫做“定中”。小儿子取名“礼中”。



后来,在贝礼中的一段采访中,他回忆道:当时父亲和母亲,会在自家小花园里种满了来自中国的四季豆。也会和很多中国朋友聚餐,吃中餐。



贝聿铭还在家里自制了一个木质唱片架,用来存放一些将来有一天能带会祖国的音乐唱片。


他老年的时候,还会在家里用广东话念诗



从小,贝老就没有教两个孩子说中文,因为当时他和妻子都认为,总有一天会回到中国,那时候自然就会了,没有必要刻意教。



想起贝聿铭大师在苏州博物馆开馆仪式上曾经激动而自豪地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


他也曾经告诉自己的学生说:不要忘了自己来自哪里。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


大师, 走好!


本文由北美省钱快报编辑原创、内容来受访人自述,微博,三联生活周刊,侨报等媒体,商业机构及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将进行追究。图片来自上述媒体,版权属原作者。

编辑:Lily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