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异常高温!数百只海象摔落悬崖,超级病菌“死而复生”

 

据本周《华盛顿邮报》报道,俄罗斯西北部的北冰洋入口附近,气温已上升到84华氏度(29摄氏度)。


与此同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415ppm。ppm(parts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一



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拥有35万人口,坐落在通往北冰洋巴伦支海的白海旁边。

 

每年这个时候,这里的平均温度为54华氏度,近日却出现了84度的热潮。


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以东的农村地区,气温更是飙升至87度(约31摄氏度)。

 

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边境到白海的许多地方,都创下历史高温记录,比平均温度高出30-40度(约20摄氏度)。


二氧化碳浓度直线上升,

图源:华盛顿邮报

 

而这个地方,距离芬兰边境只有500公里。


随着这里温度飙升,芬兰也受到暖流影响,温度上升至25摄氏度,这是该国迄今为止的最高温度。



 

全球变暖,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每况愈下的全球环境,在人类活动稀少的那些领域,越发明显地变糟了。

 

在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季节提前了一个月左右开始。


在阿拉斯加州,有几条河流在有记录以来的最早日期,看到冬季冰层破裂。

 

整个北极地区,海冰的范围已经徘徊在几周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事实上,去年12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已经揭示了95%的北极最古老,最厚的漂浮海冰已经丢失。

 

NASA记录的卫星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漂浮海冰从1984年到2016年间在不断消失。


 

大部分居住在适宜人类生存区域的人们,不会对此有过多感慨。

 

冰川的确在消融,但那与相隔万里的我们有什么关联呢?


1985、1993、2016年北极最厚的漂浮海冰不断丢失

 

人们只关心眼前的事情,比如手头的工作、月底入户的工资,


对北冰洋上发生的巨变以及那里发生的惨案充耳不闻。


 

北冰洋正在发生的变故,对生活在内陆且温度适宜的人们来说,确实感觉非常遥远。

 

但我们可以从生活在那附近的海象身上,提前看到某些征兆。


 

在俄罗斯偏远的东北海岸上,生活着数万只海象,这是地球上最大的海象聚集地。

 

它们的家原本在海冰上,但现在冰已经向北退去,不知所踪。而这里离它们的觅食地最近,它们只能守在这里。

 

数千年以来,海冰一直在增长与消退之间保持平衡,但如今的夏天,海冰覆盖率比1980年减少了百分之四十。


 

这些海象不得不在海岸上挤成堆,仅一个海滩就挤满了十万多只海象,彼此分享狭小的活动空间。

 

数百只海象为了寻找更宽阔自在的栖息之所,奋力爬上八十米高的悬崖。


这对习惯在海冰上生活、重达1吨的海象来说并不容易,觅食时它们还得重返海里。


许多海象在此过程中滑落,摔死在悬崖下的海岸上……


 

尸体一只堆叠着一只,然而惨剧还在继续发生。

 


北冰洋海岸上的海象们,已经被海冰消融逼迫至此,它们的族群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减少。

 

而人类对此还在远远观望。


一种生物的消亡一定会对其他的物种有所警示。


这个世界优胜劣汰,弱小易亡,一切物种在自然之下都是渺小的存在。


人们却总是生活在各自的舒适区中,忘却了自然的残酷和真相。



在一部科幻灾难恐怖电影《解冻》中,同样是在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的背景下,


一只科学小分队发现远古时期的猛犸象。原已在冰层中成为化石,随着冰融,猛犸象身体里的寄生虫复活……

 

虽说是恐怖科幻,但剧本中冰层下“死而复生”的现象,在现实中确有可能发生。

 

全球变暖有可能使永久冻土下的病菌“死灰复燃”,重新成为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

 

永久冻土寒冷、黑暗、无氧,pH值为中性。


冻结在此,呈休眠状态的微生物、种子和孢子可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苏醒。


图源:网络


随着地球变暖,更多的永久冻土将会融化。正常情况下,每年夏天约有50厘米深的表层永冻层融化。

 

这意味着冰川融化可能会打开疾病的“潘多拉魔盒”。


 

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气候学家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登载,他们已经在北极发现了一种病毒,其年龄估计超过3万年。

 

在俄罗斯的北极地区,冻土融化带来病菌已经是一个问题。

 

20世纪初,那里爆发的炭疽热导致大约150万只驯鹿死亡。这些动物连同受感染的牛,都埋在近地表的永久冻土层中。


 图源:网络

人类 发生 可能 海冰 融化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