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这个当今世界王者般存在的中国富15代,他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点!

作者:德国优才计划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他的家族,是一个富了15代的中国家族,他更是世界建筑界王一般的存在,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


他却始终说:“我是苏州人。”


他被尊称为“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他让全世界,见识了华人的才华可以有多高!


然而刚刚,这个王者般的中国人,他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点。


他,就是贝聿铭(Bei Yu Ming)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祖籍苏州,而他所在的这个家族,显赫到可怕的地步。


贝家在苏州已有6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清朝贝慕庭,是苏州四富之一;颜料大王贝润生是他的叔祖;祖父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任中央银行总裁,被誉为“金融巨子”。


贝聿铭的父母


绵延不绝的人才已是万中出一,可贝家还有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贝家就在上海拥有房屋近千幢,远东第一豪宅绿屋都是他家的。



哦,对了!康熙皇帝,喜欢得不得了的苏州名园狮子林,也是他家的,他从小就在狮子林玩耍居住。


解放后贝家将其家园捐献给国家,如今狮子林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偏偏贝氏一族,薪火相传15代,还能出了个影响全世界的贝聿铭!


算起来,贝聿铭正好是贝家的富15代,家族的辉煌在他身上,达到了极致巅峰!



贝聿铭自幼便不同凡响,有一回,10来岁的他看到上海正在建设的,上海国际饭店,24层的高度在当时绝无仅有。


当他得知这幢百米高的建筑,是由外国设计师设计的,他顿时油然而生一种愤慨: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能自己来设计摩天大厦吗?


我做一名建筑师!设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楼!上海,成了他建筑梦开始的地方!



18岁,他被家里送往美国读书,本想学成立即回国,可他万没想到……


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虽身在美国,可他时刻关心祖国命运,不止一次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是来学习的,以后要报效国家,我想使祖国变得更富强。



他将对祖国的热爱,全转化为埋头苦读的动力,与此同时,他也遇到一生挚爱卢爱玲。



194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本已准备回国,但日军攻势渐猛,父亲写信劝他等情况好转再回,他只好将回国计划暂时搁浅。


既然不能为祖国出一份力,那就为世界和平献一颗心。他参加了美国空军,加入美国国防部,正逢二战,美军对中国是有援助的,他的这份热爱,又间接传递给了中国。


直到看到抗战胜利,他欣喜若狂再提回国,可祖国很快陷入内战,父亲只能再一次给他写信:等战争结束了,百废待兴之时,有你建设出力的那天。


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呆在美国,在担任了三年助理教授,但一方讲台,远远不足以让他施展才华。于是他很干脆“炒”了哈佛,那可是哈佛哎.......


随后,他选择了早就心心念念的建筑行业,成了第一位踏进美国建筑界的中国人。从此飞龙在天,他一次次大放异彩,书写了一段华人在美建筑界的传奇!



但最开始,美国人并不看好他,觉得这个中国人不行啊。没想到,他一出手就不凡,一栋既美观又实用的大众化公寓,令美国人刮目相看:中国人,很棒!


贝聿铭早年设计的公寓


时间指针指向1954年,之后接二连三的运动,令贝家遭逢打击,更将他那渺茫的回国希望,彻底消散在时代洪流中。


那深爱的最爱的地方,回不去了,他将思乡苦游子泪咽回肚里,从此背井离乡的他,只能将中国情结融进自己的设计,他只能以这种方式报效祖国,他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在建筑界,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1955年,他创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之后,他一次次取得了,光耀人类历史的成绩!


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的设计,让他在美国建筑界一战成名。



得梅因艺术中心,艾佛森美术馆项目,让他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国家荣誉奖,这是协会第一次同时颁奖给,同一个建筑师的两个博物馆作品。



1964年,肯尼迪家族,决定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纪念美国总统肯尼迪。



轰动全球的肯尼迪遇刺事件


当时的他,建筑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充满东方贵族气质,令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成了他的铁粉。


杰奎琳更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



1979年,他苦心孤诣15年的肯尼迪图书馆,终于建成。


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又一次引起巨大轰动。



正面一瞥,海景无限



他所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因此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并授予他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这是海外华人当时获得的最高殊荣,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华人争得了荣光!



在肯尼迪图书馆落成前一年,他还完成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而之后,闻名世界的法国卢浮宫重建计划,更是让他站上世界之巅,称霸世界建筑界。



1981年,法国为重建卢浮宫寻设设计师,结果13位世界知名博物馆馆长,都共同推荐了贝聿铭。没想到这个消息刺激了法国人,卢浮宫代表着法国昔日荣耀,现在,却要让一个华人来主持重建,法国人实在无法接受,他们喊叫着:这会毁了巴黎!



几乎全民反对,可想而知他面临多么巨大得压力,但,艺术是全世界的,他还是拿出了设计图。


而当他的玻璃金字塔型入口,设计图对外公布后,反对更猛烈。


天知道,在卢浮宫前放个金字塔,他是怎样想出来的。


法国各大主流报纸都嘲笑他,法国文化部长更是公开批评,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在当时建筑沟通会上,反对者说的话更是难听,以至于把他的翻译都气哭了。


随便拎一句大意就是:你一个中国人,把毁我们法国卢浮宫当做自己的事业,毫不利己,专门损人,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病……



激烈不休“争吵”持续两年后,法国人终于选择了相信他。



而时间证明,他是对的!1988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落成,法国人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一度让埃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


造访卢浮宫的游客激增数倍,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他用三角形、光线、玻璃,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的杰作。



法国人都开始改口称赞:“这个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他还因此被授予了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保持一贯的低姿态说: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在接受人类最伟大的卢浮宫设计同时,他始终也没有忘记,东方才是自己的根,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出一份力!



在国外几十年,他从未停止过对祖国的思念。


他和妻子总共育有三子一女,3个儿子分别名为,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寓意就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可见他的爱国之情有多深厚。


他还在家里种了四季豆,以慰藉思乡之情。


他深爱中国诗词、绘画、园林,这些正是他设计的灵感之源泉,他以中国为根,长出西方的枝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正是出自他口。



1974年,57岁的他回到了,心心念念已阔别40年的故土。


而他一看到当时的北京,就怀着深深忧虑。


在人民大会堂得欢迎晚宴上,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会把传统的中国建筑破坏掉的。


没想到他的进言被采纳,之后政策规定北京二环以内不建高楼,故宫周边不准新建建筑物。


可他仍旧忧心忡忡,因为他发现还有很多建筑,被西方设计冲撞,再不见当初传统特色,开始变得不伦不类。他心中有了一个使命,一定要探索中国建筑复兴的道路!



80年代时机终于来了,他开始为祖国设计香山饭店,他说:


北京香山饭店在他的设计生涯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他下的功夫比国外其他设计高出10倍。



最终,他用中西结合新方法,给我们带来的全新视觉感受,更给祖国带来一个全新建筑起点。



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中银大厦,也是他设计的。他说:


他要赋予这座建筑以“中国人的雄心”。



1990年,中银大厦就正式落成,跻身当时香港第一高楼,使用面积是一旁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他足足省出了一半的钢材!


线条看似随性又不失格调,被誉为是几何的绝唱。



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外形就像是雨后春笋,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和进步。



完成卢浮宫项目时,他很从容很谦虚,可为祖国完成中银大厦后,他毫不掩饰喜悦之情:“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纵观他的一生,他创造的有着中国风的西方建筑,无一例外成为全世界的瑰宝和财富。

在他的身上,并存着中西两个世界,他才华横溢,是被全世界所需要的人。



他的才华是世界的,可他的人和心,始终是中国的。


“我来自中国苏州。”


当在国外被问及是哪里人时,他总是这样自信地回答。


1990年他宣布退休,但全世界找他出山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而2002年,85岁高龄的他,凝聚自己一生智慧的封山之作,献给了自己魂牵梦萦的故里,便是苏州博物馆新馆。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疯狂。



天人合一、意境悠远,堪称中国最美的博物馆。



2010年,93岁的他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而此前他已获得作为一个建筑师,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荣誉。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普利兹克奖……



2017年3月31日,99岁的他,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他写下一段感言:


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国的血液,建筑无国界,它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2019年5月16日,杰出的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102岁。


他生前常说:


人生来名誉再多,死也带不去,而真正能留在人世间的,就只有建筑本身。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答案。



既赢得了出世的成就,又收获了入世的繁华。


他用一个世纪的时光,在四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给世人留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里,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激励了无数中国人,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了信心和底气!


他是真正的大师风骨,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赢家,全世界只有一个贝聿铭,贝老,您一路走好!


更多延伸阅读请点击...


慈怀读书会主编系列书籍

点击获取2019您的春日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