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富套现海底捞15.6亿 却让中国兜底

据新浪财经报道,过去的一季度,餐饮行业惨遭暴击,这期间有人艰难前行,也有人骚操作不断,挑战大家底线,比如“火锅帝国”海底捞(34.85, 0.75, 2.20%)。

5月7日,海底捞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拟以33.2港元/每股的价格出售4700万股股份,共套现近15.6亿港元。

这两个大股东不是别人,正是创始人张勇妻子舒萍及二把手施永宏妻子李燕华,所创立的家族信托基金。

也就是说,海底捞上市不到两年,创始人们已经准备套现离场了,而且是一边撤退到海外,一边让中国兜底!

去年问鼎新一届新加坡首富

去年8月底,《福布斯亚洲》发布2019年新加坡50大富豪榜,雄霸首富10年之久的远东地产黄氏兄弟退居第二。

干掉黄氏兄弟的不是别人,正是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当时他以138亿美元身家(约987亿元),问鼎新一届新加坡首富。

没错,那个被全国膜拜的火锅英雄,早已是外地人了。如今,新加坡首富又要从中国套现了。

海底捞套现这事的核心问题在于,作为前新加坡首富,张勇一边拼命保全自己家族的财产,一边却让中国的银行为海底捞损失兜底。

首先来看,套现的钱去哪了?

针对这则公告,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了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股东配售对增加海底捞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股东配售的总量小,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更不是对未来有不同的预期,公司经营不受任何影响。

另据海底捞公司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股东个人在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有一些资金上的计划和安排。对方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21日,张勇在成都与简阳市签署协议,个人向家乡捐赠一亿人民币提升家乡医疗机构的基础医疗设施,资金在下半年到位。

大家注意,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套现使用的是家族信托基金的名义。

所谓家族信托,是指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富的一种财产管理方式,最早出现在1982年后的美国,因为它能更好保障富人财产传承,这些年被中国富豪逐渐认可。

家族信托怎么保护财产?它有两点好处,一,家族信托下的受益份额、资产配置不用向社会公开。

所以,我虽然是创始人,但有了这层保护,套现的钱干了啥也不用向谁解释。

二,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意思是你一旦把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那财产所有权就不归你了,但基金收益依然根据你的意愿支配。

而且这笔钱是独立的,以后你经营欠债了,离婚分家产了,信托内的财产都不受影响。

看懂了吧,这是富人保护财产的绝佳选择,无论是欧美顶级富豪比尔·盖茨等人,还是我国造梦大师贾跃亭都偏爱于它,新加坡首富张勇当然不会错过。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贾大师一样,海底捞创始人套现的钱一入信托基金将受到绝对保护,未来还有多少次套现转移家族信托的操作,也无从得知。

单看家族信托套现这事并不稀奇,借此保护财产、避税的富人太多了,但结合另一件事看就不一样了。

疫情以来,海底捞遭受重创,据中信建投预测,疫情将为海底捞2020年营收带来约50.4亿元损失。为此,早在2月海底捞就分别从中信银行(3.81, 0.03, 0.79%)、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

这就不地道了,老板在股市套现把利润抽走了,企业损失却靠中国的银行挽救。赚了钱转移到海外,亏了就靠中国兜底?

而且海底捞这些年靠营销收割了一大波用户,在中国没少赚,2019年营收265.56亿,净利润23.45亿。

一年几十亿的利润,停业2个月就四处卖惨,不是涨价就是要贷款,以前的利润难道都被掏空了.....

15亿只是个开端

距离这则公告不足两周之前,海底捞曾发布自愿公告,宣布了未来10-15年的领导人才接班选拔计划,意在为高级管理团队远期退休提前储备与锻炼人才。

前后两个动作不无关联,不过是“套现”退场的更明确信号。

当时,海底捞透露,选拔排除了施永宏、苟轶群、杨小丽创始人团队,并解释为“原因是太贵了,对未来董事会性价比不高”。公开资料显示,张勇夫妇1994年和施永宏夫妇一起创办海底捞火锅,杨小丽和苟轶群分别在1995年和1999年加入,目前张勇担任海底捞董事长,施永宏任执行董事,杨小丽为首席运营官,苟轶群为决策委员。

今年春节以来,海底捞经历了不少风波。先是涨价、公开致歉、恢复原价……一系列动作引起公众关注,如今管理层前后两套动作再使海底捞陷入舆论中心。

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底捞是上市公司,接班人选拔计划并非仅仅是张勇一人决定,所以从张勇宣布海底捞接班人选拔计划开始,就已经为自己获利退场做了铺垫,而此次配售计划公告,是张勇等创始人“套现”退场的更明确信号。

“从海底捞公司的体量和张勇个人财务状况来看,15.6亿港元仅仅是一个开端”,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他解释道,如果市场反应稳定,创始人很有可能继续进行股份配售计划,而这也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此,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表示赞同,从此次小体量的股份配售计划来看,张勇等创始人团队退出海底捞计划已经开始了。

餐饮神话背后的问题

说起海底捞,都说拼的是服务,但服务不是无往不胜的。

26年来,海底捞从四川走向全国,一路飞速扩展,最终在香港敲钟上市,如今市值高达1800亿港元。

我认为,无论多成功,这终归是个流量生意。海底捞虽然开遍海内外,但口味真的一般并无出奇之处,完全是靠服务和飞速扩张撑起来的。

然而,靠服务和扩张门店换取增长有两个隐患:

一、流量见顶,增长乏力。2019年,海底捞营收265.56亿,同比增长56.2%,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4%,增速双双低于2018年。

一方面,海底捞开的店太多了,2019年门店数量已达768家,新开了302家门店,增幅达64.8%。中国城市就这么多,开再多总有个头,流量见顶以后靠什么?

而且新店肯定会对旧店造成分流,海底捞的高翻台率曾羡煞同行,但去年开始其在一二线城市的翻台率首次出现负增长,这就是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负面,老顾客又觉得无微不至的服务其实有点尴尬,毕竟你想在海底捞安安静静的吃顿火锅太难了。

二、高速扩张背后的乱象。2017年8月,海底捞北京两家门店被曝后厨乱象。据《法制晚报》报道,暗访记者在涉事门店后厨多次发现老鼠、打扫卫生的簸箕与餐具同池清洗,用顾客使用的漏勺掏下水道......

事发后,海底捞紧急回应,承认报道属实并致歉。可以看出,所谓服务逆天的餐饮神话,同样有诸多上不了台面的问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