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95岁温哥华中国老奶奶裸捐3568万给中国!被称为是中国最后一位“先生”,所有温哥华人都是她粉丝...


加拿大家园商城 戳我!小姐姐1000种好物等你带回家

近日,南开大学发布消息,叶嘉莹先生再次向学校捐款1711万元。加上去年6月叶先生捐的1857万,这位加拿大华人向南开大学累计捐款高达3568万!


叶嘉莹



消息一出,对文学圈少有关注的朋友可能以为这又是哪位富豪的大手笔。其实不然,叶嘉莹先生其实是一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


和杨绛先生一般被称作“先生”,可见其文学造诣和地位之高,才能获此赞誉。



她还是UBC大学的终身教授,曾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曾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她被公认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学生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在她执教70多年的时间里,席慕蓉、白先勇、陈映真...这些平常我们称之为国学大师的人,都要毕恭毕敬地地称叶嘉莹先生为老师。


用自嘲的“poor Engilsh”传授中国古典文学,让外国弟子们也爱上了古诗。



但就是这样一位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者”,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却非常坎坷,能摆渡她度过难过的只有诗词。


惆怅当年风雨,

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

从来天壤恨,

不肯对人言。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初中时,叶嘉莹的父亲随国民政府南下,从此了无音讯。



1941年夏,叶嘉莹17岁,考入了北京辅仁大学。刚入学,她的母亲就因病离世。长姐如母,叶嘉莹照顾弟弟,成为了一家之主,平时得亏伯父一家的照料。


据了解,叶嘉莹的伯父和伯母也是爱好诗词之人。每当伯母操劳务,年幼的叶嘉莹想要帮忙时遭到了拒绝,伯母总劝她去专心读书。



悲痛是文学创造的最好题材,叶嘉莹在那段时期写了大量诗作。


1945年,叶嘉莹毕业。毕业后便开始在中学做老师,教国文。



1948年,在恩师的介绍下,叶嘉莹嫁为人妇并于同年随丈夫赵钟荪迁至台湾



离开了故乡北平,磨难才算刚刚开始。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那时候的台湾正赶上“白色恐怖(白色恐怖,形容专制社会执政者迫害政治异见人士而导致的社会不安氛围)叶嘉莹一家包括不满周岁的女儿都先后遭遇了牢狱之灾


后来叶嘉莹和女儿被提前释放,但彼时的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住处、丈夫还在牢里,身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境况不可谓不艰难。


无奈,叶嘉莹只能带着幼女寄居在丈夫的亲戚家,因为房子小,母女二人每晚只能等所有人睡下后睡在地上。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出狱,丈夫却性情大变,每每总是把脾气发在叶嘉莹身上。


最绝望的时候叶嘉莹甚至想过自杀,但为了老父亲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叶嘉莹还是坚持了下来,辛苦教书维持生计。



她说终生选众业”,她说诗歌是支持她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1966年,叶嘉莹收到去美国哈佛大学讲课的邀请,正好那时候她的丈夫也想离开台湾。但最终因为签证原因没有办成。


不久叶嘉莹又收到到UBC大学的邀请,便在温哥华定居下来。


叶嘉莹与父亲在温哥华


哪怕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研习古典文学都觉有压力,更何况还要用英文授课,语言问题成为了叶嘉莹在UBC执教的头等难题。


年过半百的叶嘉莹不仅潜心学习英文,为了提高授课质量,还会去旁听西方的文学理论课并找专业书籍研读。


就这样,听课的学生很快从十几个变成上百。叶嘉莹也被授为UBC终身教授。


“诗歌是有生命的,也许我的英文不够好,可我把诗歌感动讲出来了。”



噩耗惊心午夜闻,

呼天肠断信难真。

何期小别才三日,

竟尔人天两地分。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上多久,1976年,叶嘉莹的大女儿和女婿在车祸中双双遇难。她的小女儿也两度患乳腺癌。


1974年摄于UBC校内,长女婚礼,右二为叶嘉莹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小女儿被癌症折磨,接踵而至的打击让叶嘉莹崩溃,最后还是诗词将她从悲伤的泥潭里拉了出来。


世事无常,叶嘉莹经历了背井离乡、人生离别,早已看破人生。先生说“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卅年离家几万里,
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
眼流涕泪心狂喜。


背井离乡、在海外漂泊半生的叶嘉莹想回北京。1979年,她收到了国内批准她教书的许可,先是在北大教书,后又受邀在南开大学教书。


怀着一颗想要把古典文学文化传承给后代的热忱之心,30年来,叶嘉莹自费机票,多次往返加拿大和中国,在国内多所高校免费讲学。


data 丈夫 加拿大 叶嘉莹 女儿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