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温哥华人鉴定指南

前言:来加十年,也算是老温哥华人了。总结了十条老温哥华人身上的特征,看看你中了几条?

 

一、容易过敏

刚来温哥华的时候,老公就曾经说过:“人在这里呆久了,容易过敏。”当时的我还嗤之以鼻:“我长这么大,从来就没过敏过,怎么可能?”

 

事实证明,那时候的自己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俗话说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信等着看,“过敏”饶过谁?


前年看完郁金香花田回来后,鼻塞流涕了好一阵子。从那之后,就被过敏缠上了。春暖花开杨絮翻飞的时候,每出门一趟,回来之后就狂打喷嚏、狂流鼻涕、眼睛奇痒无比。不仅花粉过敏,而且对灰尘也过敏。家里用不用吸尘,鼻子一闻就知道。


据说在加拿大呆久了容易过敏,是因为这里空气太干净了,没有PM2.5,所以一旦有什么花粉啊灰尘啊,身体就会误以为是敌军来袭,过度防御。由此看来,吸霾倒也不全是坏事,以后回国的时候要且吸且珍惜啊。


二、享受寂寞

在加拿大这种“孤独寂寞冷”的地方,为了不被寂寞逼疯,人总得培养点兴趣爱好。然而,就算是兴趣爱好,这里的跟国内的相比,也都显得“清心寡欲”。

 

国内的兴趣爱好是“一群人的狂欢”:下馆子、斗地主、搓麻将、泡温泉,不管是啥,那都得呼朋唤友三五成群,要的就是个热闹。


这里的兴趣爱好则是“一个人的孤单”:徒步远足、健行骑行、爬山野营、滑雪滑冰、海钓潜水,都是一人一山一海。


在这里,就连排遣寂寞的方式都无比寂寞。在这种“清心寡欲”的地方呆久了,老温哥华人也就学会了享受寂寞。不再怀念国内的呼朋引伴、推杯换盏,开始享受这里的简简单单、人生清欢。


三、亲近自然

加拿大最不缺的就是好山好水好风光,守着这么好的山水风光,当然得无限地亲近自然。这里随便一个公园走进去,就是有着参天古树的原始森林。家门口守着现成的森林,你怎么好意思不去?到处都是健行路径,你怎么好意思不走?


不隔三岔五地走个trail骑个车、爬个山,哪好意思说自己是温村人?

 

出门旅游你好意思住酒店吗?那必须得野营啊,越野越好:必须得在深山老林里深入腹地,最好是呦呦鹿鸣、嗷嗷熊嚎的那种。


在野外露营,应该算是温村人的入村考核必考题了。没有camping过,哪好意思说自己是老温哥华人?


搭起帐篷,点燃篝火,四周林木森森,耳畔鸟鸣兽语,仰头满天星辰。“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这就是豪迈粗犷的地道温村范儿。


四、有真功夫

这里的兴趣爱好,都是真枪实弹、真材实料,容不下任何的风花雪月、小资情调。徒步健行、爬山骑行得脚力好、耐力足;滑雪滑冰、飞行潜水得技术好、技能高;钓鱼挖蚝、捞虾捕蟹得经验足、能吃苦。

 

这里的兴趣爱好不仅野乎乎,而且要有真功夫:上得了山,下得了海,入得了地,捕得了鱼,当然,还要受得了虐吃得了苦。


所谓的兴趣爱好,无非是受虐中找点乐子,苦涩里面咂摸那点甜滋味:一路上手脚并用、跟头骨碌,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登上山顶,山川湖泊尽收眼底;凄风苦雨里一次次扔网收网,网子打开赫然看到一只超大个的螃蟹张牙舞爪;钓鱼的时候跟一只大鱼搏斗半天,最后还是让它脱钩逃跑了,遗憾万分的时候一转头看到满天霞光……


五、不爱打扮

来温哥华时间越长,越不爱打扮。这可能和大环境有关,温哥华人大都走休闲风,穿衣简单。刚来的时候,还想着捯饬捯饬,但后来发现大家都不捯饬,所以索性也就入乡随俗,怎么简单怎么来。

 

老温哥华人一般都懒得化妆,终年素面朝天,一瓶防晒霜打天下。也懒得捯饬,终年朴实无华,一条健身裤走天下。衣橱里最多的应该是各种健身裤、瑜伽裤、冲锋衣、防水衣、防风衣、滑雪服等等。顶多,冬天天冷的时候外面再套件羽绒服。

 

六、不爱打伞

老温哥华人不仅不爱打扮,而且不爱打伞。


夏天太阳再大,也得忍住不能打伞,人家老外都在那脱光了晒日光浴呢,咱也不能露怯不是。记得一次夏天太阳特别毒,奶奶去接孩子们放学的时候让他们打上伞。过马路的时候,指挥交通的义工老太太莫名惊诧: “It~q~s not raining, buddy.


那你以为下雨的时候,老外就会打伞吗?并不会。冬天的“雨哥华”阴雨绵绵,但只要不是瓢泼大雨,一件防水衣就足以打天下。人家老外还穿着短裤冒雨跑步呢,你好意思打伞吗?


七、身怀绝技

拜温村人工昂贵所赐,大家都学会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在温哥华呆上几年,就等于上了几年蓝翔技校,所以老温哥华人都是“十项全能多面手”。

 

老温哥华人都是优秀的农民:既得开地种菜、秧苗育苗、人工授粉、施肥捉虫,还得和抢夺胜利果实的浣熊君斗智斗勇。


老温哥华人都是优秀的园艺师:自己种草皮、剪草坪、打草根、清杂草、除苔藓、剪树枝;优秀的装修工:自己铺地板、换瓷砖、刷墙漆、补屋顶;优秀的水管工:不管是哪儿的下水道堵了,水龙头坏了,自己买来工具配件分分钟搞定;优秀的铲雪工:冬天连绵大雪的时候,每天都要从厚厚的积雪中铲出一条雪路......


老温哥华人,不论男女,都深藏不露、身怀绝技,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八、佛系看病

加拿大的医疗体系,让人一言难尽。你以为发达国家很优越,免费医疗很美好?


Too young, too simple. 这些年深深地体会到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种种弊端,譬如说看病难、看病慢。


碰到啥小病小痛的,不急的话可以约家庭医生,急的话那就得去医院看急诊。从进入急诊室的大门,到见到医生真容,中间你得经历重重关卡和漫长的等待。从接待室到等候室,从一轮一轮的护士到普通医生再到专科医生,中间无止境的等待漫长得让人怀疑人生,不禁要发出灵魂拷问:我看的到底是急诊还是慢诊?


在加国看医生,你就会充分地理解patient这个英文单词的双关含义啊:病人(patient)必须要有耐心(patient),没有足够的耐心哪敢生病啊?


如果需要做手术的话,那面临的将是更为漫长的等待,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不够patient的patient只能选择飞回国内做手术,当天住院当天手术,这边几个月都搞不定的事情分分钟就搞定了。


九、久等成医

领教过加拿大医疗体系的弊端后,老温哥华人“久等成医”,学会了自己给自己看病。俗话说得好,求人不如求己嘛。只要没病到垂危,能不麻烦医生就不麻烦医生,咱就不给负重累累的加拿大医疗系统增加负担了。


每次回国,都会背回来大量药品:父母的降压药、降脂药、降血糖药还有各种常用药,以确保有备无患。有个啥小病小痛的,自己把药一配,也就药到病除了。与其去医院等到生无可恋,还不如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看病。这真是实打实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故土难归

都说“故土难离”,可离开故土多年之后,却越来越发现“故土难归”。


多年以前,硬生生地把自己从故土连根拔起,漂洋过海,万水千山,来到了加拿大。这些年,在这片陌生的土地,慢慢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根越扎越深,树越长越大,枝丫越冒越多......不知不觉,这里成了自己的家,而故土却很难回得去了。这十年,忙着工作事业,忙着生儿育女,只回了三次国。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远方变成了家乡,家乡也就变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只能存活在老温哥华人的心里梦里......


我是谁:彼岸三宝妈,坐标加拿大温哥华,既要带着仨熊娃,又要在职场摸爬滚打。

我写啥:异国生活的酸与甜,养儿育女的苦与乐


“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信是写给别人的日记”这个公众号就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是我写给自己的信,是我写给你的日记。哪怕它激起的只是一圈小小的涟漪,那层层涟漪慢慢荡漾,也会酝酿出一股不小的力量。所以感谢每一个愿意当我“涟漪”的有缘人,你的在看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你的喜欢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