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学院哪家强?中国四所大学上榜!

当下,人工智能无疑已成为最为热门的前沿技术,在尖端AI产品与行业风云人物的推动下,这场技术革命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人类走来。而高校无论是作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孵化场还是诞生地,都将把它列为必争之地,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和产品研发。


去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领域实力排名的开源项目CS ranking,更新了最新排名。目前,在计算机科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卡耐基梅隆大学(CMU)、麻省理工学院(MIT)位列第一、二名,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全球第三。清华大学位列第13名,领跑亚洲高校。


全球大学排名 Top 20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第4到第10名的学校分别为: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可以看出在全球十强榜中我国有四所高校上榜,人工智能实力不容小觑。


全球高校人工智能排行


那么哪些大学正在积极准备领导这场革命呢?我们盘点了近年来全球设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或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情况。


国外篇


卡内基梅隆大学

被誉为"人工智能大本营"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机器人学院(Carnegie Mellon Robotics Academy),专门在机器人科技领域进行实践和研究。CMU不仅在依据论文数目评估的电脑科学顶级学校排名(CSRankings)和综合评估的US News高等教育机构排名中名列人工智能方向第一,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


就在去年,CMU宣布在本科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成为美国首个拥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学校,每年计划招生30~50名学生。据悉,该校计算机科学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的大学部学生,第一年完成基本科目学分后,第二年将有机会以人工智能为主修科目,毕业后可以拿到人工智能学士学位。


CMU的AI专业课程包含了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编程,另外还有AI的基本原理,如机器学习等。除去基础科目,CMU的选修科目更是丰富多彩,包括人类学和艺术、人工智能道德、决策和机器人、机器学习、感知和语言、人类与人工智能交互……可以说涵盖了AI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搭建根据视觉、语言、大规模数据库之类的复杂输入进行决策或者增强人类的模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伯克利有多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包括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BAIR),伯克利信息与系统科学实验室(BLISS),伯克利视觉与学习中心(BVLC),智能系统中心(CIS)和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所(ICSI)等。


其中,BAIR主要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规划和机器人等。其中的机器人和智能机器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用机器人复制动物的行为;其自动化科学和工程实验室从事更广泛的机器人功能的研究,如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和自动化制造;还有计算机可视化小组,让学生学到如何帮助机器人"看的见"。


日前,BAIR实验室成立了BAIR开放研究共享委员会,这是一个新的工业联盟计划,旨在加速尖端人工智能研究。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SAIL)成立于1962年,开启了早期对机器视觉以及机器人的研究,这里也是语音识别技术无可争议的发源地。SAIL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计算生物学、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上世纪60年代,SAIL率先发明了会下西洋棋的计算机,70年代率先发展出人工智能语言,如今又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


2014年,斯坦福发起一项长达100年的人工智能研究计划,集聚人工智能专家、机器人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共同研究人工智能(Al)技术对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另外,国内目前知名度非常高的吴恩达、李飞飞都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参与建立了著名的ImageNet计算机视觉识别数据库及挑战赛,每年都会吸引各大公司的图像识别程序的参加,极大促进了图像识别领域的技术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成立于1963年,其根源在于两个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强国:计算机科学实验室(LCS)和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CSAIL围绕着七大主要领域展开研究,分别为人工智能、计算生物学、图形和视觉、语言和学习、计算理论、机器人、系统(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分布式系统、网络和网络系统、操作系统、编程方法和软件功能等)。


作为MIT最大的实验室,也是全球最大的校园实验室,CSAIL的研究人员在机器人、机器视觉、翻译、健康等AI领域已作出很多贡献,其中不少是世界首创。截至目前,CSAIL已经研发了可以智能抓取的3D打印软抓手,具有编译器的机器人,以及把迷你机器人应用在医药行业。


就在去年MIT计划投资10亿美元,成立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该校的所有研究领域。新学院将致力于MIT的三大主要工作领域:教育、研究和创新,力求成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相关领域的跨学科中心。



艾尔伯塔大学

加拿大西部的艾尔伯塔大学旗下有三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智能研究所(AMII)、强化学习和人工智能组(RLAI)、自控制仿生肢体研究院(BLNC)。其中AMII拥有最多的研究人员,主攻强化学习、深度学习、统计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交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


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学者--阿尔伯塔大学的Richard Sutton教授同时加入了上述的三家实验室。Sutton是学界公认的强化学习之父,强化学习是现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是一种用于学习的计算方法,其中会有一个代理在与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交互时试图最大化其所收到的奖励。


蒙特利尔大学

加拿大蒙特利尔被媒体称作是人工智能的"新硅谷",这主要归功于"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Yoshua Bengio。他是蒙特利尔大学机器学习研究所MILA(Montreal Institutefor Learning Algorithms)的创始人,带领团队进行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超过10年。


在Yoshua Bengio教授的带领下,MILA在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辨别型和生成型)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研究,并应用到视觉、语音和语言方面等领域。在2017年,Yoshua Bengio带领他的团队与企业合作,利用MILA的最新研究,开发为盲人设计的智能工具。使用这种工具,可以生成一种由大量图片叠加而成的定制化地图,继而转化成盲人可以获取的信息,帮助他们"看到"世界。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没有专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但其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牛津的人工智能专业设立在计算机科学下,其人工智能专业研究领域涉及广泛,遍布物联网、智能识别系统、图像识别软件等项目。


2014年谷歌先是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然后在年底展开了与牛津大学的合作,雇佣了7位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其中3位仍然保留牛津大学教授的职称。正是这些人和DeepMind一起研制出了后来名扬天下的AlphaGo。


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未来智能研究中心(Leverhulme Centre for the Future of Intelligence,LCFI)于2016年成立,还联合了牛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力量,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内涵并试图影响其伦理发展。该研究中心的研究范围覆盖人工智能的所有应用领域,从智能手机,外科手术机器人到军用机器人都有涉及。


希伯来大学

以色列以科技创新闻名于世,希伯来大学虽然没有专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但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却丝毫不逊于很多专门成立了实验室的学校。希伯来大学还拥有世界上第一家技术转让公司Yissum,独家负责希伯来大学发明创造的商业化应用。


国内篇


看完了国外的介绍,再来看看国内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都有哪些特色呢?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随着《规划》的推出,各高校纷纷开始筹建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


其中,九校联盟(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

2018年6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李兆基科技大楼揭牌成立。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出任首任院长。清华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称得上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研究院以"一个核心、两个融合"作为发展战略,即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为核心,积极推进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进大范围的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融合,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多学科综合、优秀人才汇聚、高水平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开展源头性和颠覆性创新,力争将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端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

2019年4月,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基础、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治理以及智能医疗、智能社会等方面。


南京大学

2018年3月6日,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由国际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学者、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志华教授担任院长。


学院目前设置"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系统与应用"这两个专业方向,学院教师在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处理、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智能体系统等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主要方面都有长期研究,能够给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专业培养。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在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1982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室(1987年升级为研究所)。校长吴朝晖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都是目前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目前,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发展居国内领先地位。


2016年,浙江大学开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新班,学生完成学业后获得双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增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和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并获批设立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于2015年3月成立,是复旦大学校内的独立二级研究机构。研究院基于复旦大学既有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优势,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着力开展大脑机制解析、脑疾病智能诊疗、类脑智能算法、类脑智能软硬件、新药智能研发、通用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科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