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忽然之间,美国盟友都在对华“示好”

CFIC导读

加拿大在北极问题上选择与中国同路。

欧盟驻华大使强调,欧中合作目标“很远大”。

澳大利亚正在形成共识:不能搞砸中澳关系。


“美国的盟友队伍为什么这么难带了?”


5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满是无奈地问道。


美媒因何心生感慨?看看最近美国多个盟友的表态就知道了……


加拿大在北极问题上选择与中国同路


“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结束中国与加拿大的争端。”


10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再次对中加关系表示忧虑,并称要给两国局势“降温”。


特鲁多这次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还有实际行动。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1日报道,加拿大执政党自由党派出议员安德鲁·莱斯利,参加了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一场关于北极区域合作的研讨会。


▲安德鲁·莱斯利(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


报道称,莱斯利在会上表示,加拿大“欢迎”在北极地区与中国的合作。


加拿大《环球邮报》在报道中透露了更多细节,报道称,莱斯利在发言中说:“加拿大愿意与那些虽然离北极有一定距离,但存在共同利益的国家合作,这对于加拿大来说越来越重要。”


受访时他还赞扬中国签署了“关于北极未来的各种非常重要的协议”,并称“让我们关注通过国际合作带来的积极气氛,而不是所谓的剑拔弩张”。


此番言论显然意有所指,报道指出,莱斯利是在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结束几天后发表上述言论的,在那场会议上,蓬佩奥大放厥词,不仅大肆渲染中俄在北极的“威胁”,甚至连加拿大也不放过,称后者对“西北航道”的主权是非法的。


而莱斯利在上海演讲时则表达了与蓬佩奥针锋相对的观点,他不仅没有像美国一样表达“担忧”,还特别强调“没有理由质疑中国”。


▲加拿大在北极事务上表达对华合作意愿,引起加媒关注。(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


“在北极问题上,渥太华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起,而是选择与北京同路。”报道称。


“演讲是为了向中国展示合作意愿。”一位加拿大前外交官说,“这与当前紧张的中加关系有关。”


欧盟驻华大使强调,欧中合作目标“很远大”


同一场研讨会上,当莱斯利在演讲中传递合作信号时,台下接收到这一信号的还有欧盟驻华代表团的成员。


10日,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这场名为“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的现场图片,并表示,欧盟欢迎中国在北极可持续发展与安全方面所做的贡献。


这也成为连日来欧盟向中国传递的又一个积极信号——在此前一天举行的“欧洲日”庆典上,郁白大使同样表态积极。


据《欧洲时报》10日报道,欧盟驻华代表团于9日在北京举行了“欧洲日”庆典,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以及欧盟28个成员国的代表等出席活动。


在庆典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郁白大使演讲称,欧盟在很多方面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欧中合作的目标“很远大”。


▲5月9日,欧盟驻华大使郁白(中)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答记者问。(《欧洲时报》网站)


郁白大使还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促进欧盟发展的最好方式是和中国加强合作,“对能够为发展5G技术和数字变革作贡献的,不分国家和地区,我们都会欢迎。”


欧盟的实际选择也在佐证这一点,正如路透社此前在3月26日报道中所说的,欧盟没有理睬美国有关在全欧盟范围内封锁中国华为公司的呼吁。


澳大利亚正在形成共识:不能搞砸中澳关系!


欧盟对于美国的“不理睬”并非特例,美国的另一个老牌盟友澳大利亚近期似乎也在着意强调自身外交的独立性,并有意无意地与美国拉开距离。


《纽约时报》网站11日报道称,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过去的盟友们正在为一个不再以美国为经济中心的世界做准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即将于5月18日举行的澳大利亚大选中,澳两大政党都在呼吁采取“平衡的外交政策”。


报道指出,两党在对华关系问题上没有出现激烈的辩论,这说明人们普遍承认,中澳经济关系太重要了,不能搞砸。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我们的利益与美国并不完全一致,”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说,“我们不能跟随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


更为明确的反对意见来自澳大利亚外长佩恩,《悉尼先驱晨报》网站9日报道称,佩恩驳斥了美国官员关于美中较量相当于“文明冲突”的言论。


“这显然不是澳大利亚看待这些问题的背景。”佩恩说。


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政界对华态度为何转变如此之大?


曾于2012年至2018年担任新华社堪培拉分社首席记者的徐海静告诉记者,除了国内选举因素之外,澳政府的系列动作也反映出当前澳大利亚在对华政策方面矛盾、纠结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产生了焦虑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政府单边主义做派愈加明显,澳害怕失去美国保护。


▲澳大利亚堪培拉(新华社)


据徐海静观察,中国对澳大利亚经济很重要,这是澳国内各党派均认可的事实。澳大利亚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更希望继续在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


“澳大利亚政客的言论并不代表其力挺中国,而是从其本国利益出发,提醒国内‘不要冲在太前面’。”她说。


徐海静同时强调,在全球、地区秩序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亚对华矛盾心态在全球并不少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拿大和欧盟正在发生的摇摆和转变,同样是这种心态的折射。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

记者:唐立辛


延伸

阅读

特朗普“傲慢外交”的后果……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5月6日发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文章称,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外交有损美国的公信力,也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


文章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政府对公共外交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然而,公共外交——政府为与他国民众直接开展交流所做的努力——是决策层用来打造软实力的关键工具之一,而当下这场信息革命让此类工具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特朗普


重视硬实力忽视软实力


文章援引多项民调和波特兰“软实力30强指数”的数据显示,自特朗普上任开始,美国的软实力就在持续下降。推文可能有助于设定全球议程,但如果推文对别人没有吸引力的话,那就形不成软实力。


一些为特朗普进行辩解的人回应称,软实力无关紧要;只有包括军事和经济手段的硬实力才有意义。2017年3月,特朗普的预算事务主管米克·马尔瓦尼宣布了一项“硬实力预算”,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的经费由此将削减近30%。


文章称,好在军方领导人更明事理。就在马尔瓦尼宣布这个决定一个月前,时任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警告国会称:“如果你们不给国务院全额拨款,那么最终我就需要多买些军火。”亨利·基辛格也曾指出,国际秩序不仅取决于硬实力方面的平衡,还取决于人们对正当性的看法,而这关键取决于软实力。


文章指出,信息革命总是会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深刻影响。1993年,全世界约有50家网站。到2000年,这一数字超过了500万。今天,网民人数已超过40亿;到202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增至50亿至60亿。“物联网”将连接起数百亿个设备。脸书网站用户数量已超过中美两国人口之和。


特朗普


文章认为,在这样的世界里,吸引力和说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主要通过电台和电视广播开展公共外交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技术进步大幅削减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其结果是信息量爆炸式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种“充裕性悖论”:大量信息反倒导致关注度的不足。


文章称,当面对的信息量来势汹汹时,人们很难弄清楚应该去关注什么。社交媒体设计算法就是为了争夺关注度。声誉变得比过去更重要了,而充斥着社会和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政治斗争常常以立信和毁誉为中心。社交媒体可让来自“好友”的虚假信息看上去更具可信度。


破坏公信力损害软实力


文章认为,声誉在世界政治中一向很重要,但公信力已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权力资源。最有效的宣传手段并不是宣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对话。


例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囚犯在阿布格里卜监狱里的遭遇与美国价值观并不相符,人们由此认为美国道貌岸然,而这种看法不是播放穆斯林在美国幸福生活的照片就能扭转过来的。


文章称,如今,美国总统的推文被证明确属虚假,这不仅有损美国的公信力,也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衡量公共外交效果的标准是人心的转变(在采访或民调中会有所反映),而不是花了多少钱或发布多少条消息。


文章认为,不论是对内政策还是对外政策,如果显得虚伪、傲慢、对他人看法漠不关心,或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念的话,那就会削弱一国的软实力。例如,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后进行的民调中,美国的吸引力急剧下降。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很多人都反对美国打越战,美国当时在全球的地位反映出这项政策不得人心。


资料图片:驻伊美军军官与伊拉克政府军士兵交流。


文章称,怀疑论者认为,这种循环表明软实力并不太重要;各国会出于自身利益进行合作。但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合作是一个有关程度的问题,而合作程度会因吸引力或憎恶而受到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一国的软实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官方政策。鉴于以往的经验,当前有充分理由寄希望于美国会在特朗普之后恢复其软实力,而对公共外交加大投入力度肯定会有所助益。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

文章编辑 | 王恩泰

微信编辑 | 张馨午

微信审核 | 杨宁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