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半截河

      半截河行政村位于新安集北4公里处,东至蔡河,西至刘庄,南至王堂,北至朱庄。辖半截河自然村、金城寨、大坑李庄、邢庄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居民473户,2036口人,均是汉族。

半截河村

      半截河自然村,距县城东15公里,新安集西北4公里处。全村183户,951人全是汉族。其中王姓876人,邓姓56人,卢姓6人,孙姓6人,谢姓6人,孔姓1人。

【村名由来】

      其一,隋代大业时,朝廷为加强统治,沟通南北水路交通,开挖了一条纵贯南北长达数千里的大运河。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自洛阳向东南到淮河一段为通济渠,大运河中的通济渠经过黄花城城侧(丰载河—孙楼行政村一带)。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因连日暴雨滂沱,黄花城一带发生了严重内涝。与此同时,黄河溃堤决口,汹涌的黄水卷裹着大量泥沙,吞没了城邑,淤平了河道,运河通济渠沈丘段仅剩下短短一截。后来,幸存者在此地堤岸高处建房而居,并形成村落,故称半截河。

      其二,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六月的一天,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突然一条青龙从天空脱云坠地,之后青龙又借大雨腾空而去。在青龙坠地的地方,留下一条小河,故称半截河。

【史迹传说】

      据说半截河的前身叫黄花城,是大运河途经的一个城郭,用半截河人现今的话说也叫南城子。据说在西周灭商统一天下后,周天子为犒赏功臣和皇亲国戚,大封天下,建立诸侯国,实行分而治之。姬姓人是周天子的后裔,其子孙均有世袭权,姬僚、姬庄、姬广兄弟三人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得封地于此。他们在此大兴土木,修城池一座。因见这里盛产油菜和黄花菜,他们就给这座城邑起名“黄花城”,亦即老百姓说的“南城子”。

      日月轮回,到了隋朝,朝廷为了加强统治,沟通南北交通,大兴水利,开挖了长达数千里的大运河。大运河自洛阳往东南途经许昌、王岗、黄桥、周家口、黄花城,由东蔡河入沙颍河而至淮河,称为通济渠。而这时黄花城已具有相当规模,城里居住人口近万人,房舍近万间,店铺商铺毗邻皆是,经济也比较繁荣。大运河修通后,黄花城建有大码头一座,成为一个重要埠口,往来船只穿梭不断,粮食和其它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出运入,这不仅促进了黄花城的经济发展,也使黄花城名声大增。此时,黄花城周边连年风调雨顺,粮食和经济作物连年取得大丰收。可就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的一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暴雨连下了数日后,风止云收,一个硕大的青龙脱云坠地,掉进黄花城北大运河的通济渠之中,青龙在河中来回摇摆冲撞,在泥中越陷越深,累得精疲力竭,眼看处于决境,再无升天之望。可这时,玉皇大帝看青龙身陷绝境,随派东海龙王、雷公、闪将和风婆布雨布风救助。在一阵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后,青龙得以腾空升天,也撇下了一段又深又宽的短河道。这段河道,比整个大运河任何河段都深得多宽得多,水质也格外清澈。

【姓氏族谱】

      明朝弘治年间,王氏宗族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至黄花城北半截河西岸,在此置地建房,繁衍生息。至今已到十八世,共500多年。半截河现有王姓人口876人,王氏宗亲字辈排列有序,为“晓世兴继光,嘉理庆永祥,道繁成可敬,谨慎德锡芳”。

【名人乡贤】

      王金贵,1863年生于清同治年间,1889年投军袁世凯处,1915年被袁世凯封为清敕将军和串宫候。

      王树棠,1885年生,1919年从军,民国时期任陆军少校。

      王贵儒,男,1945年生,1964年参军,1965年入党,1966年在武汉军区后勤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后任后勤学院党委委员,正团职。

      王金儒,男,1956年出生,1974年高中毕业,1980年考取沈丘师范,现任周口师范语法课教导主任。

      王绍华,男,1965年出生,1983年考取北京军医医科大学,1985年入党,毕业后在太原军区任军医至今。

      王绍军,男,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在县一高任教,后任县教体局副局长。

      王信臣,男1928年出生,1952年入党,历任半截河村初级社、高级社社长和村支书,1958年任新安集公社政工部长和新安集人民公社社长,已逝。

      王玉臣,男,1951年出生,1969年参军,1970年入党,任某军区技术侦察大队副营长助理,1986年转业分配在沈丘县信访局工作,先后任办公室秘书,副局长,已退休。

      王朋,男,1986年生,2004年考取河南省农业大学,2012年留学美国,现留美工作。

      王宁,男,1977年生,1987年考取武汉大学外语系,1991年毕业后赴日留学,1995年毕业留校任教,并落户日本。

      王世华,男,1977年生,1987考取河南地质学院,1991年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省地震局工作,现任局长。

      王全儒,男,1952年生,1973年入伍,1974年入党,1977年8月15日,为抢救落水儿童壮烈牺牲,年仅25岁。1977年9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3军党委追记一等功,1978年3月35日,中共武汉军区党委发布命令,授予王全儒“雷锋式的爱民战士”荣誉称号。

      王玉顺,男,1958年生,1978年参军,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复员后被分配到新安集供销社工作,已逝。

      王超杰,1984年生,2006年考取新疆乌鲁木齐农业大学。

      王安楠,男,1988年生,2008年考取河南省商丘工学院。

      王文涛,男,1994年生,2012年考入西安武警工程学院,现在北京武警部队服役。

【珍稀古树】

      半截河松柏园。在该村的东南头有一片松柏园,是清咸丰二年(1852年),王氏十二世王云峰在本家坟院栽植的,当时栽植26棵,存活24棵。截至目前,仍存活的有15棵,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半截河村方圆几十个村的老百姓在男婚女嫁的时候,都会去王家的松柏园求些松柏树枝,那是喜期中不可或缺的喜庆物品,有四季长青和百年好合的寓意。

金城寨

      金城寨东接半截河自然村,西邻刘庄,北靠朱庄,南邻小李庄。现有居民48户,174口人,皆为汉族,耕地面积180亩。

【村名由来】

      清朝年间,郭氏家族居住于蔡河东岸漠滩村,该家族当时良田多、牛具车辆全。仅蔡河两岸和半截河周边就有土地200余亩。春耕秋收,往返一趟30余里,耕种之苦困绕其家族。为便于耕种,清光绪六年(1880年)郭岚峰携其家眷搬迁到此处。当时,此地比较偏僻,为保家人及财产安全。他家修筑了土墙寨,次年又用砖块包其外墙。此寨较为坚固,故称金城寨。

【名人乡贤】  

      郭喜峰,200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在南京外资企业工作。

      郭海峰,2005年考入洛阳师范学院,现在北京工作。

      郭海艳,2008年考入郑州水利学院,现在郑州工作。

      郭巧丽,2003年考入郑州体育学院,现任教于合肥市二中。

      郭春明,2009年考入安阳师范学院,现在安徽合肥工作。

      郭申申,2010年考入河南大学,现在广东工作。

      郭彦君,2012年考入江苏政法大学,现在南京工作。

      郭妍妍,2011年考入河南理工学院,2014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硕博连读。

      郭香香,2014年考入江西大学。

大坑李庄村

      大坑李庄自然村位于新安集北5公里处。117户,443口人,全部为汉族。

【村名由来】

      该村李姓人口占90%以上,且村后有一条大坑,长约280米,故名大坑李庄。

【姓氏族谱】

      李氏来祖于清万历四十五年(1618年)自沙颍河南岸(今周营乡李湾村)搬迁而来定居于大坑李庄。李氏字辈排列如下:“鹏连瑞明亮,安庆友祥传,民富成先泰,松惠继鸿延,锦世建恒运,敬忠秀好全”。

【史迹传说】

      大坑李庄始祖居住处有一铁盘水井,因此又叫铁盘井李或大井李。

      传说,元朝末年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加上天灾人祸,中原大地赤地千里、人烟稀少。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发展中原经济,实行移民政策。当时,山西战乱较少,人口稠密,李氏先祖李龙和其弟李彪、李其顺奉命迁徙到中原,分别在鹿邑、郸城的观音寺、双楼和汲水芦村一带定居。后来李龙看到当地发展前途不大,便带领三子和四子来到了沈丘县沙河南岸的李湾定居。现在李湾仍有老祖爷的坟,没有老祖奶的坟(老祖奶本姓朱)。由此推断,老祖奶留在了郸城的双楼。

      后来,李氏祖先因为害怕当地的长腿蚂蚁,因此又搬迁到现在的大坑李庄。因为先祖是长门,所以那时分家时,分得上扇石磨一扇、上首门枕一个。

       为了不忘山西始祖,每逢过年还要蒸枣山大馍以作纪念。因为山西故土,枣林庄后有青山一座,庄前有大片枣林。

【名人乡贤】

      李强,200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现在上海工作。

      李刘蕊,2003年考入武汉大学,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

      李贺峰,2004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现在江淮汽车制造厂工作。

      李鹏飞,200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在中国一汽工作。

      李廷旭,1977年考入河南商业学院,曾任周口市审计局副局长。

      李鸿年,大专毕业,曾任县物价局副局长。

      李远栋,1980年考入哈尔滨测绘学院,现在周口水利学校工作。

      李莉,2012年考入河北金融学院,现在江苏无锡工作。

      李勇,2003年考入宁波大学,现就职于宁波建远石化有限公司。

邢庄村

      邢庄村位于新安集西北5公里处,120户,469口人,均为汉族。

【村名由来】

      明弘治元年(1488年),邢氏先祖应沈丘魏、白、武三大富翁聘请,从郸城汲冢邢老家来沈丘教书,后在现邢庄所在地定居,邢庄村因先祖姓邢而得名。

【姓氏族谱】

      邢氏祖谱原序:“尝观木皆有本,水亦有源,况人为万物之首,五行之秀,岂无本哉”。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憩吾邢之为本周公之矣,鲁后之第,受封于邢,固因为姓,世为刑侯。于鲁周休传至末世,既夭于狄,复夭于卫,国家失所,世祖离散,逃奔列国,各释居焉,世远年烟,难以俱传,唯我一族,世居河间,迁于林青,传到祖公兄弟四人,俱为名儒。福公奉记林青,禄公、祯公、祥公同进汴京,适值权奸当道,未得大用。皆隐居焉。一治一乱,年德久远,恐其失传,故修庙续谱,永传后世,渊源可考,支派分明,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庶,不忘祖德,二永垂后昆焉。”(摘自郸城汲冢邢氏族谱)

      邢氏字辈排列如下:仁、义、礼、智、诚、正、修、齐、笃、信、好、贤、道、德、诗、书、家、庆、和、协、建、庚、明、良、单、光、显、耀、功、业、洪、昌。

      邢庄现除邢姓还有王、孙、韩、董四姓人家。

【史迹传说】

      邢氏先祖福公、禄公、祯公、祥公兄弟四人,福公居山东林青,禄公居雎县,祯公居拓城,祥公居郸城。北宋末年,祥公入汴京会试,因权臣当道不能得第,祥公来到郸城邢老家居住,隐居于郸城汲冢邢老家,祖坟在郸城西北一里胡庄西北地。

      明弘治元年(1488年),邢沈丘魏、白、武三大富翁为子读书,曾四处出访名师,后到郸城汲冢邢老家,得知邢氏先祖祥公是名儒,学识渊博,便聘请到家中教子读书。数年后,三家弟子入京会试,皇榜得中三位进士。即魏桥的魏进士,居处是现在的魏桥粮店南高地处;白口的白进士,居处是邢庄北大沟一支岔口高地处;武庄户的武进士,居处是潘庄北大徐庄西南角高地处。为此,数百年来一直传有五里三进士之说。至今,在他们的居住地仍有明显的遗迹。

      弟子一举成名,老师告辞各家,各家弟子均给予厚赠。他们给老师建一个100亩地的庄园,买邢地15顷,雇佣20多个长工耕种。并在外村买地25顷,同时建庄院为其族人落户,另雇佣20多个长工耕种。这25顷地分别是小邢庄5顷;老邢庄5顷,大徐庄5顷,魏桥5顷,老杜庄5顷。从此,邢氏一支血脉在此繁衍生息,并不断的分居和移居。

      邢氏祖先病逝后,殡葬在邢庄南地,1958年“大跃进”时族坟被平,成为耕地,后又规划为宅基地。

【名人乡贤】

      邢克亮,现半截河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曾是周口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沈丘县党代会代表。

      邢文剑,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湖北江汉石油学院。被分配到中原油田,现为国际项目经理、二公司副总工程师。

      邢文山,1991年任项城县郑郭乡计生办主任,1995年任纸店镇副镇长,1998任县水利局副局长、工会主席。

      邢永峰,2001年考入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后考入新疆农业大学进修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周口市农科院。

      邢宝华,2002年考入湖南大学,现就职于广东省中山大桥化工集团。

      孙文志,2003年考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现任山东省聊城市证券公司总经理。

      王盼盼,2010年考入河南大学,现在县一高任教。

文字来源/王国法 王绍东 李同行 邢国良

图片来源/王磊

编辑/陶津潇

请关注右边二维码





大美新安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