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95岁再捐1711万:人活到极致,越朴素越高贵

May.

14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谨以此文向叶嘉莹先生致敬,祝愿她健康长寿!



刚刚看到一条消息,非常感动:

95岁的叶嘉莹先生再向南开大学

捐赠1711万元。

加上2018年捐赠的1857万元,

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



去年6月,在南开校友总会

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

将1857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为什么要把毕生积蓄捐给南开?

在南开执教40余载的叶嘉莹

在《我与南开大学的因缘》一文中

这样写到:




近年,沈秉和先生和加拿大华侨刘和人女士分别捐资各一百万元,与南开校方合资为我修建了迦陵学舍,我真的是感谢。我说过,我不要私人的住房,但我要一个讲学的地方,就像古代的书院,可以在里面讲学、开会、研究。现在学舍已经建成了,我已经把我所有在海外讲课的录音、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中都运了回来,我希望自己还能够有短暂的余年,协助爱好诗词的学生、朋友们把这些录音、录像的资料整理出来。

  

2018年6月,我将北京及天津的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我还将把我的版税、稿酬也捐赠给南开,支持传统文化研究。

  

我非常感谢南开大学给我机会,使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在南开园得到实现。


虽然捐赠千万,

但是叶嘉莹先生生活却极度节俭,

2018年,央视的一部纪录片

曾讲述了叶先生的晚年生活。



九旬高龄的叶先生,

现在独自生活,

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后,

才请了一位保姆,

但也只负责白天做做饭和清洁。



有人心疼,

认为叶先生晚年孤苦。



也有人反驳道,

腹有诗书、精神充足,

她永远不会孤独。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她对于生活的选择匪夷所思,

她为什么这样做,

她所追求的又是什么?


她说,

自己有诗词为伴,

并不需要人陪。



叶嘉莹先生曾说:

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

这一生有诗词相伴,

便将这一生投入它罢。


2017年,叶嘉莹先生登上《朗读者》舞台,诉说自己的故事。


她在诗词中诉尽悲欢离合,

书尽聚散无常……

物质的财富与之相比

又算得了什么?



 01 


1924年7月,

叶嘉莹出生于北京。

她是满族人,

祖辈原姓叶赫那拉,

辛亥革命后改为叶姓。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

叶嘉莹无疑是幸运的。

她的祖上是官宦人家,

家境十分优渥,

而她的父亲叶廷元

是北京大学英文系的毕业生,

受西方思想影响颇深,

自然在子女教育上秉持着开明的态度。


因此,叶嘉莹得以享受到了

那个时代普通女子

不敢奢望的优质教育资源。


叶嘉莹3岁时与小舅李棪(左)及大弟叶嘉谋(右)合影


书香门第,藏书颇多,

叶嘉莹在幼年时期便耳濡目染

识字之后经常

翻阅家中的典籍书册,

虽然并不能尽懂书中奥义,

却也培养出了手不释卷的好习惯。


不过,叶嘉莹小时候所处的那个年代,

传统思想依然认为女孩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