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动能更强劲:中电光谷董事长黄立平在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发布会上的讲话


OVU创客星

你身边的办公新趣处

 



▲ 中电光谷董事长黄立平在“中国电子在福建”主题沙龙上正式发布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版


5月6日至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中国电子携中电光谷现场参展,并于7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郭柏荫故居举办“中国电子在福建”主题沙龙。会上,中电光谷董事长黄立平对外正式发布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成果,就平台的建设理念和思路进行了深入地阐述。


今天咱们在福州,为了体现“中国电子在福建”这个主题,我想把我们正在做的有关项目和已取得的成果向大家报告一下。中国电子在福建有很多产业,以冠捷为代表,在这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想谈一谈中电光谷在福建的一些新的布局和思考。去年,我们和中金公司一起在厦门设立了中电中金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在集团大力支持下,我们希望充分发挥中金团队在股权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结合我们园区运营方面积累的基础和经验,希望以吸引更多台湾的优势创新企业为先导,促进两岸科技产业交流和发展;同时,也推动国企的深化改革。这个基金在厦门设立,我相信未来将有可能对整个福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有两个新项目刚刚进行了签约,一个在南平,要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新探索。大家知道,南平是第一个地级市、行政中心远距离搬迁的城市。在一个新城市如何发展新产业,这在过去是我们都没有遭遇过的一个新课题。当我们和刘洪建市长共同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深感这是中国电子的一种使命。我们希望在搬迁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引入自主可控的新一代网络信息系统,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构建南平的产业构架。这个使命对于我们来说,也感到非常光荣,今天签约以后我们相信也会在很快的时间内推动这项工作,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很可能是最早一批进入南平的项目。


第二个是莆田项目,这是工信部和福建省的部省合作项目,集团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倍感光荣,也觉得任务非常艰巨。大家知道,莆田是中国最大的“鞋都”,有50万人从事鞋业,它的全产业链根基非常深。但是,在当下智能化的时代,如何提升它的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起初,大家认为产业园课题似乎很简单,但是我们经过了近两年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个课题其实很复杂。如果我们不能立足于莆田的优势,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产业园也许有别的公司可以做,但是恐怕不是中国电子的方法。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莆田去实现中国电子的方法论,能够把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个新道路。


今天,我们也非常高兴专门请来了中信团队和清华启迪以及从事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的相关团队,共同来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坦率地讲,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基地落在武汉,作为武汉人,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作为中国电子网信国家队,我们更觉得这是我们的使命。所以,金志宏总经理找我们希望能够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为手段来运营园区,使它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们认为这非常有远见、有价值,并将倾注最大的热情来做中电光谷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当然,基地的建设和基础,包括智能系统、信息化的系统、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等,这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未来如何引入网信产业,构建一个具有国家竞争力的网信产业体系,这可能是未来我们身上所要肩负的更重要的使命。  


在此,我相信在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各方面的参与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到中国电子的水平。今天赵院长和金志宏总也做了很深入的交流,比如关于网信人才的培养问题,如何发挥中国电子的作用,也找到一些新的思路。我相信,这些项目也会把我们的产业园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来。


▲ 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战略定位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报告一下中电光谷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理念和思路。这次峰会,集团提了很好的口号,为此我也想了好几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让产业动能更强劲。它在本质上是我们业务的使命,也是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版的核心思想。它作为战略定位主要体现在这么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中国电子网信国家队的战略为指引;第二,重新定义中电光谷产业园运营模式;第三,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第四,构建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双创新生态。这四点体现了我们建设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个平台建设实际上在去年10月份成都举办的国家双创周上亮相,我们把它叫做1.0版。在这半年的时间,1.0版经历了三个台阶快速向前推进。去年10月,经过集团的推介,我们入选国家发改委“共享经济典型案例”,今年2月份,入选国家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在3月份,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资金支持。


▲ 产业资源共享平台自亮相国家双创周成都主会场以来,获得了多次国家级认定


1.0版本推进以来至去年底,我们通过四个方面的数据体现了它的发展情况和它的基本框架。在整个中电光谷的框架内,我们现在有26个城市、36个园区。其中,有大概三分之一是我们以投资运营的方式介入的。在服务资源上,现在我们有3000万平米的运营面积,有21个类型的服务,现在每年有730多万条的服务工单,园区已经实现数字化运维。在服务体系中,现在有22000家注册企业,其中入驻的企业有6300家,有800家孵化的小微企业,投资了54家科技型企业。创新要素方面,包括中电中金基金在内有60.5亿产业基金。服务的园区从业者目前大约42万人,现在我们跟各种类型的科研机构,特别是注重国家创新中心这类新型的企业化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块现在有17个,合作的高校有38所。


▲ 在1.0版集聚资源的基础上,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正在进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2.0时代


在产业资源共享平台1.0版的建设基础上,我们希望继续推进并形成一个新的判断:要真正做好产业资源的共享,必须要进入2.0时代。在1.0版集聚资源的基础上,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正在进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2.0时代。



▲ 依托中国电子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将重点打造“三能力一指数”


依托中国电子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我们希望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版重点打造“三能力一指数”:第一个就是数字双空间建设与运维能力,把物理空间和数据空间整合起来,从设计、建造到运营,全生命周期打通,然后把中国电子的“PK体系”以及可编程控制性PLC整体整合起来形成数字化园区的架构。通过数字化园区跨区域网络连接,最后走向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一种从运用场景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这么一个过程。


▲ 数字双空间建设与运维能力


这次中信在武汉做的“网信基地”,其数字化意识比较强,现在作为运维完全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能够做到智能化,在全国可以算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拍即合,无缝对接,从一个侧面说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种高效合作。


▲ 通过创新要素培育产业集群能力


第二通过创新要素培育产业集群能力,这一点对于莆田和南平的发展来说其实都非常重要。过去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增加新产能,通过投资形成新动能。我们觉得这个至少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恐怕不是未来一个有效方法,如果说都指望于产能的增加,靠产业性的投资,风险恐怕不仅很大,而且效率也不高。从根本上讲,无论什么样的城市,创新要素的培育对产业集群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认为在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理念下做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首要要思考的是不能用地产化的办法,单纯提供空间来解决,也不能指望通过产能放大来解决未来的经济问题,所以,这个逻辑是我们认为增加该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通过跨区域产业协同构建新动能的能力


第三就是通过跨区域的产业协同构建新动能。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我们实践产业园区建设十多年以后非常重要的一个心得。我们如果仅仅从某一个区域,或者从某一个城市入手,要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而今天无序地增加产能又是不可能的,未来产业发展机会在哪里?我们认为,从空间入手,从我们服务的企业资源入手,构建一种新的产业互联网体系,使某一个地方不是在一个创新孤岛之上,而是跟所有的外部资源能够连接起来。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就是为所有的企业提供了一种资源性的连接。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也是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一个重要价值。我们希望某个区域、某个产业集群,累积起来之后,形成两者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关系。通过资源叠加达到一种放大效应,一种新的发酵效应。这也是我们建设这个平台要追求的价值。


▲ 产业资源共享平台运营生态体系


我们过去实践过的若干个项目,从房地产的角度,大家可能会认为这些项目是某一种品牌或者某一种产品的序列。其实,我们理解的是如何把一个产业所需要的要素,包括具体要素的经验进行积累,以及形成在不同城市实践的逻辑方法。所以,从金融科技、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园区,如光谷金融港,从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园区,再到科技制造、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园区,我们大概在7个不同的序列上有3个以上不同的城市发展产业集群。我们强调的是,这种跨区域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城一法”的基础上,不鼓励甚至反对任何一种简单的项目复制。也就是说,在这个城市,得有更多的能力和更强的手段帮助它提高产业聚集效应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


▲ 一指数——OVU产业动能指数标准体系


“一指数”是我们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版的一个理想,当然也是我们中电光谷人的追求,希望从中建立OVU产业动能指数。未来,它能够去评价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或者某一个行业的创新状态如何,功能如何,更新水平如何,以及它的竞争力如何。那么,这些数据从哪里来?当我们产业园区实现跨区域智能化以后,实际上我们就知道每个园区、每一个单位的办公面积有多少人,知道每个人在园区发生多少频次的活动以及园区工作者会产生哪些生活性消费,以及知道他们的收入水平如何,他们的行为轨迹如何,他们的企业能耗如何。这些数据叠加起来就可以拿来评价产业园区的活力指数。同时,还可以从中找到针对园区内的各种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办法。现在,工商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想跟我们构建战略性的合作。我希望未来银行系统对中小企业做金融服务的时候可以依赖于我们园区的数字评价。这是我们未来园区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重要方向。


▲ 参加主题沙龙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今天在座的很多伙伴,有国有平台的领导、地方政府的领导、地产公司的领导,也有来自社会资本、行业协会、各种创新中心的领导们。我们中国电子作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国家队,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希望跟全国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来构建产业资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开放,能够真正实现一种共享、共赢。同时,当我们把这些资源指向任何一个点的时候都有能力帮助这个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建设目标(2019~2020)


我们2.0的建设时间是从目前发布到2020年,我们希望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面,通过2.0版我们能够把产业空间增加到40个城市,70个园区,服务类型提高到25个,服务工单数翻一番,服务面积增加到4000万平米,使得我们园区的注册企业数能够达到4万家,1万家的企业能够入驻,孵化小微企业2000个以上,投资100个以上的企业。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发展产业基金增加到100亿的规模,园区企业员工总数达到60万人,合作科研机构能够达到50个,合作的高校达到80个。用一年多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我想,等我们出现3.0版的时候,开放、共享的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实践上将会得到一个新的证明,同时,也能够见证并实践中国电子作为国家网信队这样一个发展战略。


最后,谢谢大家!



来源  / 中电光谷

主 编 微 信:hrm1205

如 有 疑 问 敬 请 沟 通

入驻打call:400-6666-716

 延 伸 阅 读 




产业 企业 园区 国家 能够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