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太多的离别,连声再见都来不及说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占领巴黎的德军后来在撤退时,他们想炸掉巴黎圣母院,他们留下一个人点燃导火索,而这个士兵就坐在那里,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他怎么都办不到。等盟军进城时他们发现满地的炸药都没点燃。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我不知道,但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可你不得不想到:


也许有一天,巴黎圣母院也会消失。”



15年前《Before Sunset》里杰西和瑟琳娜面对着巴黎圣母院说出这番话时,或许谁也没想过,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却最终未能躲过意外。


昨晚,巴黎圣母院着火了,教堂建筑翻修,脚手架意外起火迅速蔓延。现场浓烟滚滚,火势冲天。




最终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轰然倒塌:



经过4个多小时救援,火势得以控制。巴黎圣母院里的藏品被消防员抢救了出来,可是建筑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坏,虽然主体结构得以保存,但里面木制框架全都烧毁什么都没留下,房顶也都烧毁了,玻璃花窗也没了。



这场火灾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也让人突然想起在去年9月份发生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那场火灾。


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陷入火海,大火整整烧了一夜,整个三层建筑基本被烧毁,2000万藏品仅有10%幸存。

这场火灾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200年的历史、文化、研究、知识全都毁于一旦。



是啊,在这一刻,这不仅仅属于某个国家的损失,而是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损失。


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


不仅仅是巴黎圣母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多少承载着历史的“宝藏”“景点”因为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被毁坏?


最后还留下什么?


或许只剩下一片废墟,和无尽的哀叹、遗憾。



2


还记得15年的时候我去云南写生,在那里呆了大半个月,几乎走遍了所有热门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在香格里拉,那时候教授对我们说了一句话:


“旅行要趁早啊,你看你们迟了一年,就再也看不到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了。”


是啊,就在前一年,独克宗古城着火,三分之二的古城都被烧毁了。即使之后修缮的再好,也不是以前的味道了。



后来我们去丽江,去束河,去沙溪,每年都会来的教授跟我们感慨:每年来都会变一个样,越来越现代,越变也越不像话,那些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的印记,你们再也看不到了。


这其中有意外也有人为因素,或许这两种还能有所管制。可最让人无措的我想还是自然灾害。


17年,我在成都,因为崴了脚没去成九寨沟,那时我和朋友们约定,下次再来一次,一定要去九寨沟看一看。


可就在一个月后,甚至我的脚还没完全恢复,九寨沟就发生了地震,不仅是道路、房屋,景区里的瀑布和火花海都被破坏了。


那时很感伤,未来的九寨沟依旧会很美,只是我们终究还是错过了它最美的样子。


再往前有朋友去了尼泊尔,那时看着她拍回来的照片,无比的憧憬向往,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亲眼看看。


后来因为时间、安全问题一直拖着,而到了15年,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


尼泊尔的文化古迹、皇宫、广场,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破裂、倒塌,宗教建筑几乎全废了,再次的错过。


在巴黎圣母院相关的微博下,太多网友感慨:我还没来得及去看看,一切都没了。即使再修缮,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也有在巴黎的朋友感慨:“经常路过,却从没想着好好去看一次,而现在只剩下遗憾。”


是啊,我们好像那些景点、建筑永远都不会变,一定能等到我们有钱去看看它们的那天。


现实总是很扎心: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谁先来,而意外永远不会给你准备好的时间。



3


其实让人遗憾的又何止是几百年文化、艺术的破碎?


或许根本上我们更无法接受的是:那些已经让你习惯存在的人或物,突然间悄无声息的就破碎、不见了。


之前有读者来信,他毕业后去了北京,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日没夜的加班工作,过年过节为了三倍工资都很少回家。他那么拼就是为了能让妈妈能够好过一点,他总希望自己赚多一点钱后多陪陪妈妈,带她好好出去玩一次。

 

可那年,他的妈妈查出癌症晚期,她居然都没告诉儿子,在得知即使花钱做手术痊愈可能性也不大时,为了不拖累儿子,她喝农药自杀了。


得知一切他很崩溃,他恨自己没能做的更好给妈妈更好的生活条件,他更恨自己居然这么久都不知道,这几天和她相处的日子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前段时间的森林火灾,消防中队长张浩,刚结婚没多久。好不容易轮到他半个月一次的周末轮休,却遇上了大火,兄弟们直接带着他的衣服去他家将他接走,而这一去,就没再回来。


与他一起没回来的还有其他29名扑火人员。


高海拔山火,地势险峻、无人区无信号,在撤退过程中,因风向突变,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或许就在几十秒几分钟里,他们就被大火吞噬。他们无法提前预测,也躲不掉。


亲人、朋友、甚至是自己,谁又能想到,上一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了呢?那最后的几十秒,连句再见都来不及说。



朋友昨天翻着微信通讯录时很感慨:那些曾经形影不离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退出你的生活了。


想想好像真的是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多人都不见了。


最亲密的爱人,最要好的朋友,最信任的家人,随着空间时间的推移,突发事件的发生,慢慢的就不见了。


而在这其中,有太多人的离开一点征兆都没有。


他们走得太快,不会给你反应时间,连好好道个别的机会都没有,留存下来的就只剩下长久的遗憾。

 

4



都说:明天和意外不知谁先来,所以不如在今天好好的活着。


都说:旅行要趁早,趁景还在,趁人还在。


因为我们都怕极了那种毫无征兆的离别。


我们总是默认着天黑了总会等到天亮,闭上眼还能睁开,说了再见的人,一定能再见到,今天没有做成的事情,总会在未来的某天完成。


所以我们总会很忙。


忙着奔波在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目的地的途中,忙着让自己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忙着像全世界证明自己能行,忙着把留存下来有限的视线和精力耗在无聊的网络灌水中。


可当疾病、灾难、离别来临时,我们悲哀的发现,自己整日忙着的那些事,好像变得没什么意义。


其实大自然总能自动恢复,那些被破坏的建筑会修缮,身边也会出现新的人,伤口也会慢慢愈合重新开始。

 

可是一切都还是不一样了不是吗?遗憾还是会在不是吗?


到了最后或许只剩下两个词:


珍惜和趁早


珍惜你身边出现的人事物

想做的事趁早做

想爱的人趁早说


因为有些事情,等着等着,就没了,有些人,等着等着就散了。



戳原文,更有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