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递:后来者称王的传奇


一.引言


曾几何时,快递业是一个方丈(顺丰),五大罗汉的时代(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然而,随着京东物流的入局,阿里菜鸟系的平台锁定,市场格局不断重构,出现了各地占山为王的老大。




顺丰成为中高端快递业的龙头,靠直营模式保证高效和稳定;京东去年开放对外物流,未来可期;而剩下的中低端市场,随着网购电商的一次次浪潮,在双十一的激情下,也迎来了狂欢,“四通一达”占据了全国快递的半壁江山。然而通达五兄弟,却也不复当年的“不分彼此”,迎来了“中通”这个真正的大哥

 

一方面,在业绩上,自2016年以来赶超圆通以来,中通连续三年保持市占率第一,且有继续上升趋势,且每单毛利润持续处于快递行业首位。






另一方面,在快递质量上,中通取得了通达系中最低的申诉比率,无论是快递稳定性,还是派件效率上,都是当之无愧的服务之王。


 


然而,要知道作为通达五子中最慢起步的老幺,中通是如何实现这番“屌丝逆袭”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中通所属的这一类快递业 --- 也就是接地气的通达系。

 

不同于靠业务多元化打法的“高端牌”顺丰,我们所常见的通达系似乎没什么区别,他们要领先也就是靠打价格战了:谁能把成本压得更低,谁就能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而短期取胜

而长期来看,由于他们也都是靠不断加盟而实现运输的低成本、物流的大覆盖,如何处理好总部、加盟商和各级网点间的利益平衡,就是实现各环节运输保质保量保高效的关键了,从而能长久抓住消费者的心,打造品牌优势。

 

总结起来,通达系的快递企业要领先,就是要实现

短期看降价靠成本压低+长期看利益平衡决胜稳定

而中通实现的方法,就是靠扩大投资深化管理




. 扩大投资--成本压低,盈利领先


不同于顺丰,通达系快递业务主要来源是电商,其中阿里巴巴平台电商占比更是超过75%。而电商件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价格极其敏感,而对时效质量却不怎么看中。在这种市场下,通达系快递企业也借助加盟制的轻资产模式,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了快速扩张。





这其中,做的最好的当属中通。从每单快递成本上看,中通的成本连续四年保持最低。这赋予了它最强的降价能力和盈利能力,使中通在当前的价格战中表现出最蓬勃的业务营收。



中通成本低的背后,与其前期大规模投资的布局息息相关,其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上均呈现领先于行业的优势。

 

我们拆分成本分别来分析:

总成本 = 运输成本 + 转运中心成本 + 面单成本


1.    运输成本 -- 运力投资


相比其他“通达系”的快递干线外包,中通拥有全行业最多的自营车辆(包括最多的高规格甩挂车)。2016年,中通大规模将干线车辆由9.6米升级为17.5米,高规格车辆带来明显的规模效应,这使其对干线运输能更有效地组织协调。自有运输能力强,车辆规格高,使得中通拥有了全行业最低的运输成本

 

中通也是最早布局省际班车的企业,早在2005年,其掌舵人赖梅松就决定开通跨区省际班车,并由此打造了“全联通”网络(不同于其他快递公司“轴辐式”布局),实现点对点转运(不经转运中心)和对特定企业的服务,这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提升了业务量。

 

2.   转运中心成本 -- 基建投资


中通早年在基建上投资的魄力为其后来的成长埋下了种子。2009年之前,当时的加盟制企业很少有转运中心,即使有也大多是租赁,条件很简陋。只有中通率先提出投资1.2亿元购置新基地,建筑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打造了集办公、分拨、仓储、生活于一体的青浦基地。这一破釜沉舟使得中通2011年快递全网日快件量突破百万大关,成为用最短时间跨入我国

快递行业“百万俱乐部”的企业。

 

而这一买地投资的魄力也延续到对转运中心、自动化设备的大力砸钱。现在,中通拥有着行业较高的转运中心直营率和领先的分拣设备,这使其分拣转运成本下降至最低。

 

领先的自动化设备:截止至2018年Q3,中通在全网投入使用78套自动分拣系统,转运中心自动化率高达82%,是“通达系”中的绝对老大。该系统一小时最快能处理23000票快件,分拣的准确率高达99.99%,大大降低了差错率和操作成本。




较高的直营化率:2016年中通就实现92%的转运中心直营率,同时实现核心城市全部直营,总部的强直营管控大大提升了其运转的效率和稳定性,也为其业务持续高增长奠定基础。

 

3.   面单成本 -- 技术投资


在技术方面,中通以自主研发出“中天”核心业务系统(包括掌中通、神州、快递管家等软件工具),使其能每日处理千万间包裹和PB级别的数据量,支持收件、运输、分拣派件、签收、计费、结算等全过程数字化处理,这大大提高了其运营效率,降低了面单成本的同时,促进更多业务量的提升。

 

同时,在国家的技术支持下,中通在2017年四季度取得了高新企业资质并享受为期三年的税率优惠,2017年其税收返还占利润的8.85%,极大增厚了公司利润。

 

4.    小结


由此看来,采取直营+加盟的盈利模式的中通快递,通过早期对土地(转运中心)、运输设备的采购和建设,实现了“通达系”领先的“重资产”配置模式,其平均每件对应的总固定资产位列通达系列首位(1.19元)。卓越的投资对其业务显著提升,也同时降低了单票成本,这使其行业市占第一的关键原因。






. 深化管理经营优化


如果说投资扩大对成本的压缩,使中通短期能打赢价格战成为第一。那么长期上,要实现更高的业绩增长,并且不被同质化的“通达”系超过,那么就要靠管理上的深耕了。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才能中通的业务更加稳定高效。

 

加盟制至于快递业,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直以来,总部、加盟商及各级网点间的利益天然存在矛盾。从快递系统的盈利结构来看:

系统收入端:加盟商的揽件费

系统成本端:快递公司和加盟商的部分成本(面单+运输+转运成本)

这两端形成了快递系统两个对外水龙头(流入流出),而对内而言,快递公司的收入端是加盟商成本端的重要构成,因此两者的利益是天然冲突的




所以,除了开源节流管好两个对外水龙头(即短期对成本价格的领先),还需要对内平衡好水流的稳定运行(即长期上管理来平衡利益分配)。这一点,中通的掌舵人赖梅松,可谓是运筹帷幄,使中通成了利益平衡的大师。 




中通是唯一在总部层面上实行持股加盟的快递公司,其向加盟商所有者支付了2.17 亿股股票作为收购对价,收购产生的总商誉为41 亿元。在大幅股权激励、首创派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下,美股上市的中通其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在通达系最低,赖梅松持股仅29.7%,远低于顺丰及其他通达系大股东的股权比例。

 

合理地平衡利益,缓解甚至化解利益冲突,有利于促使加盟商与总部更为齐心,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这一点看,中通快递的“同建共享”理念,通过对总部与加盟商、公司与员工、各级网点之间加强利益共享,可谓为其业绩长远的打下了奠基石。




四.结论


总的来看,中通快递通过早期扩大投资实现卓越的成本控制,在价格战下抢占大幅市场空间,从而增厚其利润空间;同时,其掌舵人深耕管理之道,平衡好各级利益,为其长远平衡发展铸造基础。通过“投资+管理”的耕耘,中通实现了成本、时效、服务的全方位领先,成为了“通达系”的老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