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月 走 笔
米粉锁忆
陈秋钦/文
爷爷常常跟我讲述着小时候我家做米粉的历史。我津津有味地听着,也唤回了一些美好而苦涩的回忆。
做米粉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体力劳动。午夜12点就起床,必须全家老少齐出动,开始在各道工序上加工米粉,无论寒冬腊月,严寒酷暑,天天如此。
米粉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选好加工原料——陈年米,即存放一年后的米而黏度较低的“粮站米”。加工前一天,必须把米洗净后,放入大水槽中,大概浸泡三到四小时左右,让米粒吸足水分软化之后,用石磨慢慢地把大米磨成白米浆。那时磨米都是用古老石磨,依靠人力或畜力在推磨的,很吃力,磨一担米大约需要花2小时。这道工序,由我母亲和祖母轮流磨,她们磨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不是像现在可用电动磨米机,即省力又轻松。磨好的米浆倒入有许多毛细孔的棉布袋内,扎紧袋口,后用重物压在袋上,通过重力挤出水分,二三小时后,使米浆中的水份能完全排出,大米变成雪白块状的湿淀粉再用手捏碎,放进口径约三尺、深约二尺的大桶中加上适量熟米干饭、搅拌,并用大力不断地撮,使白米粉末变得又柔又粘。这一般由年轻力壮的父亲和大叔操作。再制成一个个周长约一尺,髙约七寸的粿粉团。接着,把制好的粿粉团,放到蒸笼里蒸,经半小时,粉团大约七分熟后便取出。紧接,将蒸好的粿粉团放入搅拌机中。为让粉团均匀,有柔韧性,须用双手不断地翻,拉工夫。由于太累太困,大叔和大姑的手指头都分别被“夺”走一个。柔韧的粉团经石轮反覆地压碾,成为韧劲十足的米片,又将米片卷成牙杯大小圆筒状,投入木制压榨器中;经过人工压榨,粉团从钢铁做成碗状成型器变成丝丝缕缕的米粉条。压出来的米粉条还没有全熟,还要再用锅灶蒸或煮,直至全熟,如果蒸熟的称是炊粉,如果用煮熟的称是水粉。刚蒸出来的米粉,要拿刀子把这些米粉切成一段一段的,又把切断的米粉用手指轻梳着成一丝一丝的,再用筷子把整好米粉摺成一块块等分的方状。披在竹屏上,以便风干。
搭竹制架,抬竹屏晒米粉,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我和弟弟的任务。抬到木兰溪的堤岸上,有阳光又通风,米粉容易干,前后大约需要三小时就可晾干。也许有人会认为看米粉是件轻松的事,其实也很难受,要经得住太阳的晒,也要有耐性,一直呆着。否则,那时鸟儿很多,成群结队,它们特别喜欢吃米粉,看管不好,整整有条的米粉,会被糟蹋不成样子,既减产,又参差不齐,很难看,严重影响到出售的价格,那会被家人痛骂一顿。“米粉”是我们家的救命根,我们十几张嘴巴都靠它来填饱。
童年的我是伴随着米粉而长大,大人们整天忙于加工米粉,我和弟弟帮着家人看米粉。为了看好米粉,祖父常常舍得花钱,买一根甘蔗给我和弟弟吃。我们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支竹竿,眼睛盯着鸟儿,生怕它们吃米粉。若鸟儿来了,我们马上叫喊起来,有些鸟儿也很任性,不怕威吓,我们挥舞手中的竹竿,去追赶着。我们姐弟俩最怕冬天来临时的寒冷,风大,身上衣服单薄,鼻子冻得通红,鼻水像不老泉往下流淌。至今,奶奶每提起这件往事,都情不自禁地流泪,说:“那时我们家穷,也害苦了你们姐弟,还好这样的苦日子都过去了。”
最可恨的是夏天天气像个孩儿脸,说下雨,就下雨,并且来势汹汹。一旦天气突变,我们全家手忙脚乱,抢收米粉。大家都是跑步着,嘴里喊着:“快点,快点……”那幅与暴雨作斗争的情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遗憾的是,太多的米粉,往往因人手不够,一时来不及把米粉搬进屋里,眼睁睁地看着米粉受雨淋后导致发霉。而坏了一茬米粉,需要苦干多少日子,才能弥补呢。爷爷常常坐在门檻上,抽着手卷的烟斗,他忧郁的目光随着烟灰一样迷茫、无助。
虽然加工米粉十分艰苦,但米粉给我家的经济带来一些转机。爷爷老实,讲信用,又是附近几个村庄里算是首家做米粉,名声较好,价格也便宜,销路畅通,根本用不着挑着去卖。那个年代,好像大家都是知情者,好的东西,一夜之间,会飞到每家每户,都会卖光,不留货底。有时货源很紧张,老百姓都是先预定着。因为生意好了,我们姐弟能上学读书。
米粉是我家乡的特产,因此我家利用这一优势招待客人。记忆中,家里朋友很多,常来了客人,母亲总是用番薯叶炒米粉,请客。这道传统食谱米粉口感好,色泽鲜艳,具清热、去湿、提神、健脾等多种作用,是米粉制品中一种新的营养保健品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记得,莆田天九湾有一家早餐店,豆浆煮米粉,一碗5毛钱,价格优
惠,生意不错,顾客大都是乡下进城卖菜和上班族。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去吃,真有一种百吃不厌。每天上网到很晚的我,母亲总会为我煮一碗点心——米粉汤。米粉汤里夹着大肠、牡蛎、芥兰菜,味道不错。在上海做生意的叔叔,打电话吩咐家人若到上海,顺便带些米粉,其他的东西都别带着。
啊,米粉,你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了儿女,陪伴着我们家度过最艰辛的日子;你是我们家乡的地方特色风味小吃;你是旅游饮食文化的一个亮点。
《今日城厢》新媒体平台出品
编辑/郑荔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