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原市长复旦再发重磅演讲,新趋势看这篇就够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读书会”

2019年4月9日晚,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先生莅临经济学院,开设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务模块精品课程,为经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趋势”的精彩讲演,一起来看。


黄奇帆,1952年5月生,浙江诸暨人,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趋势

(据速记稿整理)


各位老师、同学: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比较新的题目。内容都是跟当前整个世界或者是说最近的五年十年整个世界贸易、世界经济发展中,比较重大的一些题目。就像陈老师刚刚说的,我今天跟大家讲的是第五次。我觉得做报告要符合五条原则。


第一条,我在这个地方做报告,一定是宣传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或者是对重大经济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判断。


第二,既然是在复旦学术课堂上讲课,那么讲的东西应该是符合国际经济学原理的,乱说一通,或者说一些没有国际理论归纳的现象是不行。


第三,如果符合两条,但是内容跟当前的热点、重点、焦点没关联,不接地气,大家的兴趣也不会高。我如果讲五年、十年前的事情,也可以符合国际经济原理,但不接地气,没有跟热点、重点、焦点聚合。


第四,符合这三条,可能也是老生常谈,如果大家都讲差不多的东西,那意义也不大。要讲的应该要有一定的深度,有比较独特的视角。


有了这四条好像看起来也够了,但我觉得这个课堂的老师跟学校里的一般教师还有不同。一个优秀教师准备一个讲稿可以跟一届一届的一年级讲,年年讲,讲五次十次,讲一辈子也是可以的。


我来这里讲,不是单纯来做一个老师,可以一个内容重复讲十次二十次。尽管学生对象可能变化,但是重复讲意思不大。我们在这儿开讲,每次讲的内容都不同,也就是说我不仅不要去重复别人讲过的东西,也不重复我自己以前讲过的。


从这个意义上,今天讲的第五讲,跟前面的资本市场、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的内容都有点不同。以后我讲课的内容,一般我会在开学初跟学校里商量,这个学期讲四讲,讲哪四讲?下学期开始了,又讲哪四讲。半年定一下。


如果一年就把全年要讲的都定了,可能到时候又不接地气了,因为形势变了,大家关心的热点可能不同了。半年定一个格局,排个序。讲了以后,下半年再排个序。大体按照这样的做法来讲,完成这个课堂的任务。


今天讲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以及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制度。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对国际贸易的制度和新的趋势进行一些讲解,尽可能讲的让大家听起来有趣,听得明白。


一共今天要讲八个要点。大家只要记住我八句话,今天的报告内容就都在里面了。


第一,这三十多年来,世界贸易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三四十年前,也就是1980、1990年,这个期间,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际贸易的总量当中,70%左右是成品的贸易。你这个国家把拖拉机卖给我,我这儿把机床卖给你。


总之,是一种产成品的交易。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做出来的产品,卖到另外一个国家去。产成品之间的贸易,占全世界货物贸易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


到2010年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总贸易额里面,60%的贸易量是中间品的贸易,是零部件、原材料各种中间品的贸易。


这是2010年的时候,比例其实倒了过来,就是说60%是中间品,40%是产成品。又过了七八年,到了去年,如果再根据去年总贸易量里面的品种进行测度一下的话,贸易量中的70%以上,是零部件、原材料的中间品。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品,已经不是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企业来把它生产出来,卖到另外一个国家,往往是几十个国家,几百个企业,生产的上千个零部件互相组合,形成的一个产品。也就是这个产品,不是一个国家做的,是几十个国家,是几百个企业,在不同的地方,生产组合的。


这样一个过程就产生了中间品的贸易,也是这个过程产生了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这三十年,服务贸易的量,包括生产性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金融,各种各样的科研开发、研究设计。


总而言之,在三四十年前,在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跟货物贸易来比的话,是5:95的关系。现在,服务贸易的总量,跟货物贸易的总量大概是30:70的关系。这里面就出现了贸易格局变化。


一个叫货物贸易中的中间品的比重上升到70%以上。第二个叫做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总贸易量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从百分之几变成了百分之三十。这个概念是因为这十几年、二十几年全球服务贸易始终表现为15%到20%的增长率。


在中国,最近这十年服务贸易每年的增长都在25%以上。所以中国服务贸易的量是三年翻一番,全球服务贸易是五年翻一番,而货物贸易一般要十年翻一番。在这个意义上,结构变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条。


世界贸易格局变了,表现为货物贸易中的零部件、原材料、中间品的比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整个生产力体系这方面的变化,正在影响和产生新的世界贸易规则。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由于产品交换,贸易格局的这种变化,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在一个产品,涉及到几千个零部件,在几百个国家或者几十个国家,在形成一个游走的逻辑链,那么谁是灵魂、谁牵头、谁在管理、谁把众多的几百个上千个中小企业产业链中的企业组织在一起,谁就是这个世界制造业的大头、领袖、集群的灵魂。


所以现在看世界的制造业,不像几十年前,看一个一个单个的企业规模多大,而是看产业链的集群、供应链的纽带、价值链的枢纽。谁控制着这个集群,谁是这个纽带的核心,谁是这个价值链的枢纽,谁就是龙头老大。


比如苹果,苹果手机里面,一共涉及到500多个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全世界有几百个企业,在为苹果加工零部件。涉及到几十个国家。问题是,这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个企业各个有专利,并不是说苹果发明了手机的全部专利,然后把专利交给了这些配套企业、零部件厂、中间厂,让他们为苹果来进行制造。


事实上,这个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零部件供应企业,各个有专利,各个有拿手好戏。他们的这些专利、拿手好戏,都是苹果不掌握的。但是苹果产生了标准,产生了纽带。所有供应链上符合苹果标准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你有创新、有专利、有各方面的知识,苹果就选择了你。


有人说核心技术只有我有,我不卖给你,你手机就停产了。这话也没错。假如高通不把芯片卖给苹果,那苹果不就瘫痪了吗?问题是苹果是世界使用芯片最大的户头。如果苹果不使用高通的芯片,高通就死了,是高通先死,而苹果还有其他的芯片可以选择。苹果只是遇上一点困难,而高通立马就死。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世界的产业链,产业巨头,产业竞争能力,不仅仅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多少的竞争,讲资本,讲技术,更讲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谁如果控制产业链,谁其实就给是在出行业标准,就是大头。谁控制供应链的,你其实是供应链的纽带。你在组织整个供应链体系,几百、上千个企业,都跟着你的指挥棒,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到哪儿,一天的间隙都不差,在几乎没有零部件库存的背景下,几百个工厂,非常有组织、非常高效地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组合。在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的纽带也十分重要。


产业链的行业标准十分重要。各种各样的专利发明,是围绕着这个标准,我发明了专利,但要符合你这个标准,你才会用我的专利。


价值链是在说什么?实际当这个世界几千个零部件、组件、大大小小的部件在组合的时候,实际上都在做贸易。这个贸易的几百个企业,几千个零部件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各种各样的城市里,是不是每单之间,零部件和零部件厂,零部件和总装厂,都在做贸易,都在相互结帐?


其实不是这么结的,他是一个通过互联网、通过通信系统在世界上某个自由港形成一个结算点。苹果一年产生上万亿美元总的销售值。这个销售值,所有的零部件厂平行地都跟苹果的结算中心发生网络的直接联系,然后进行结算。


这种结算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你是美元,他是法郎,他是人民币,他是韩元。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他是在一个自由港,自由港的税率只有15%,甚至12.5%。所以它的结算税收低。外汇交易是个离岸交易。离岸交易中心往往是在自由港。


跨国公司的结算点,从来不是在一个点上,不是在几百个企业、几百个城市、几百个活动点上发生结算。利用这个互联网,统统在这个结算点结算,这就是结算的枢纽。


我在重庆的时候,在2008、2009年把惠普拉到重庆来建厂。当时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千五六百个零部件,比手机的零部件多。我们定了项目开始干了以后,我问惠普的人你在哪里结算?他说在新加坡。我说你明明在我这儿生产,为什么在新加坡结算?


他说,我们全球的惠普,所有的生产点、研发点、零部件的点,通通不在当地做结算,都跟新加坡的惠普结算中心做结算。然后由结算中心结算出来钱支付给各个零部件配套企业,也支付给各种物流,研发的单位,也支付各种专利等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因为自由港本身就成了离岸金融的结算点。我也跟他讨论过,2008、2009年的时候,中国一年有差不多三万多亿美元,的进出口,其中一万八千亿加工贸易就是全球产业链布局,但我们一万八千亿美元的结算都不在中国。


接近4000亿在新加坡,因为它是自由港,所得税率17%,加上一个自由港的离岸金融政策。3000亿在香港,因为香港设了自由港。然后还有3000多亿在爱尔兰,爱尔兰是英国旁边的一个自由港。还有一部分是在台湾,台湾所得税也是17%,也是一种自由港的性质。还有一部分在首尔以及东京。


就是说整个接近两万亿美元的结算都不在中国。中国只是在做加工的苦力。金融结算产生税收,金融结算产生专利、版税,金融结算产生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这些都不在中国。这个意思就是说,谁掌控这个结算点,谁也是这个产业链的中心。


大体上,由于这三四十年,出现了几十个国家,几百个企业共同生产一个产品,就使得这个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集群。这个集群中各种企业,互相供应零部件、原材料、供应金融,整个体系服务链,生产性服务业,整个服务贸易都在这个供应链中体现出来。


这个供应链的纽带,起着枢纽纽带的作用,关键的作用。最终这个纽带也好产业链,当然要赚钱要结算。谁掌控这三个点,掌控枢纽,掌控纽带,掌控产业链的集群。谁就是世界贸易中的产业巨头。你掌控了这三个但你没钱,不用担心,各种私募基金、产业资本都会往你这儿来,因为你有钱赚、有市场。


有技术的人都为产业链服务,做芯片也是零部件,做液晶面板也是零部件。有些核心的东西它自己做。但是苹果没做芯片,苹果也没做液晶面板,三星又做芯片又做液晶面板。三星举国体制是韩国特有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链是在分工当中产生的。世界贸易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新的贸易格局形成了新的世界级企业的产生方法和控制产业的特征。特征就是三链,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链的集群、价值链的枢纽和供应链的纽带。这是第二个特征。


世界贸易格局由第一个特征引发第二个特征。跨国公司适应这种贸易格局、生产方式的变化,它的组织方式、控制方式、管理方式也发生变化。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由于世界贸易格局特征的变化,由于跨国公司管理世界级的产品的管理模式的变化, 也就是“三链”这种特征性的发展,引出了世界贸易新格局中的一个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度的变化,就是“三零”原则的提出。


本来WTO从关贸总协定开始,总之就是努力的推动自由贸易,降低各国的关税。五十年前关税平均高度是50%-60%。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关税一般都降到了WTO的关税水平,都降到了10%以下。WTO要求中国的关税也要下降。


专利 产业链 结算 苹果 贸易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