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凶猛”,澳元连跌,澳大利亚经济充斥着惰性,或将打回原形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元指数今年以来上涨约2%,据路透近日调查显示,美元将在未来三至六个月内保持“凶猛”,对美元近期将升值的预期主要受到美国增长数据好于预期的推动。

正基于此,在澳大利亚市场美元流动性缺乏的背景下,近一周以来,澳元暴跌不休,跌破心理关卡0.7000美元的支撑位,来到1月初以来最低,因投资者对澳联储下周将降息的预期升温。事实上,早在二周前(4月24日),澳元就开始急跌,澳大利亚股票和债券则上涨,因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第一季度通胀大幅放缓。



澳大利亚由于地广人稀,且拥有丰富的矿产及天然气资源,澳大利亚过去一直是全球热钱趋之若鹜的地方,在过去数十年一直高速增长,近十多年以来,每次金融风波似乎都与其无关,但从2018年开始,澳大利亚经济前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澳元也已跌成了表现最差的发达市场货币之一,甚至陷入流动性的困境。

据彭博社称,除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流动性紧张外,陷入困境的澳元目前还面临着另一个更为严峻威胁,对房地产投资的上瘾已经堆砌成了一座债务大山,据近日澳洲联储编制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家庭债务与收入比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67%暴涨至189%,这主要是由于低利率和银行贷款限制的放松。


特别是在近半年以来,美元“凶猛”澳元暴跌的背景下,经济学家们对该国的经济表示出了莫大的担忧,另一面,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的亚洲买家目前也正在减少对澳铁矿石及天然气的进口,数据显示,煤炭、铁矿石等矿产品占了相当于近一半GDP比重。

目前,事情的最新进展是,据彭博社在上周报道称,过去六个月中,澳大利亚家庭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加,并且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大,数据显示,目前,澳大利亚拖欠住房贷款的数量已从非常低的水平在上升,澳大利亚的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此前两个季度就达到了120.5%,这也是澳大利亚经济或终结连续二十多年高增长的一大信号,一些负债累累的澳大利亚家庭或难以幸免地会破产,据研究机构Digital Finance 预计,如果澳房产平均价格跌20%,那么全澳将有超过35万户家庭陷入负资产。


不仅于此,澳大利亚房地产数据分析公司CoreLogic在4月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3月,澳大利亚全国住宅价格环比下跌1.0%,已经跌回到2016年10月的水平,其中悉尼、阿德莱德等大城市的跌幅尤为明显,距离历史高点分别下跌了11%和8%,而汇丰也在去年底就预计2019年澳大利亚楼市还将出现大幅度下跌,预计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价将回撤至前期高点的12%-16%。

汇丰指出,除了房价下跌趋势以及就业率、工资增速等影响房价的常见因素以外,投资者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其中可能包含了提升贷款门槛这样的监管限制,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据毕马威与悉尼大学在4月8日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的投资金额已经持续下滑接近40%,数据显示,中国资金对澳投资额为62亿美元,较2017年的100亿美元下降37.6%,达到2011年以来的新低,且房地产已经不再是中国买家最受欢迎的行业,这说明,许多中国买家在澳楼市大跌和经济面临重大不确性下已经提前撤出了该国楼市。

与此同时,澳当局也处在矛盾中,一方面随着资金撤出,不用动脑子就能想到这里的房价将会发生什么,另一面,也感受到了当地潜在购买者对高房价的情绪,并开始向外国买家征收更多的税收来打击投机行为。


而现在,因他们而造成高房价的这些城市的房产将会越来越危险,或成重灾区,我们查询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文件或当地媒体公开报道发现,比如,维多利亚州和墨尔本对空置6个月及以上的房屋每年征收房屋总价1%的额外税收,而外国人购买新南威尔士州住宅的附加税也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另外消息显示,5月可能将会调整投资性不动产的税收举措,这都将会引起澳洲楼市的进一步动荡,进而传导到经济和股市上。

而按路透社在数周前的消息称,如果当市场环境变得更坏时,甚至可能将海外买家的空置房子强制征用为廉租房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意味着这些空置房产事实上已经被"充公"了。


澳知名经济学家克里斯·理查森也在日前警告说,澳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房地产泡沫,令其经济极度脆弱,对此,穆迪在数周前警告,在这一周期中,澳大利亚经济或将由过热倒退回萧条的原形,瑞银警告澳房价在经济衰退期间可能下跌30%,这就意味着,澳大利亚的经济或将被打回原形。

我们注意到,在4月澳洲联储会议记录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讨论楼市下跌和出口放缓后对于该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会议记录认为,因房价下跌,经济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同时,一些经济学家们和机构们也对该国的经济表示出了莫大的担忧,自1990年以来,澳经济已获27年多连续增长,这意味着该国所有46岁以下的民众在成年之后都没有过对经济衰退的切身记忆,这将使得该国从企业家到普通工作者都充斥着惰性情绪,因为,所有人似乎都觉得既然日子过得还不错,为何还要冒着风险去改变些什么?(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