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沈冰自述:世界杯秘情往事

四年一度世界杯。

时间并没走远。

沈冰或许开创了中国主持的一个新时代。

不懂足球,主持足球,且大获成功。

那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

后来,发生许多事。

沈冰的标签意义,早已超越主持,超越体育。

山河故人,

一声叹息。


    世界杯解救了我

 

     那段时间的我十分苦闷,苦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财经频道一直处于一个学习替补的状态。平日里又经常遇到一些勾心斗角的同事,凭添一些烦恼。那时有媒体采访我时我曾说过“我喜欢大政治,不喜欢小政治”的话,是因为对于同事间玩的这种“小政治”厌烦到了极点,甚至萌生了离开央视的想法。

      二○○二年韩日世界杯牵动了中国亿万观众的心,正当我打算用啤酒和炸鸡来伴随世界杯时,体育频道的刘建宏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主持直播节目《你好,世界杯》,我当时一听就愣住了,进入脑海的第一句话和广大观众的想法一样:“为什么是我?”对于篮球我可以算半个专家,可是对于亿万观众迷恋得神魂颠倒的足球,我就是个门外汉了。

      就在我有些踌躇的时候,父亲要姐姐为我发来了一些资料,是国外一些女性参加足球运动的例子。我知道父亲又在鼓励自己大胆而自信地演绎自己的风采。是啊,别的国家足球场边有美丽的苏姗娜,有女郎乔丹,有辣妹维多利亚,为什么中国的球场边不可以有个沈冰呢?

     在刘建宏的办公室里,是我们俩的第一次见面。当时的我正因为打篮球而负伤,一瘸一拐地就进了他的办公室。刘建宏很吃惊,你的腿没事吧。我说没事,只是软组织挫伤。刘建宏赞许道,你很有体育精神嘛,看来我们找你来做体育节目是找对人了。我连忙称自己对足球并不了解,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刘建宏向我介绍了他们要找一名女性足球主持人的初衷。

     “你能行!”刘建宏只简单地用了三个字给我信心。“《你好,世界杯》这个节目基本上是涵盖了两个类型的球迷。”刘建宏披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根据最新的调查,中国队与巴西队的比赛,有三亿中国观众收看了这场比赛,平常的《足球之夜》的观众人数也就三、五千万这样一个概念。从几千万到三亿,要知道这其中有大量平时并不是球迷的观众在观看这场比赛。所以做世界杯节目和平时做甲A等其他足球节目不一样,看甲A或足球之夜都是一些标准球迷,他肯定要看这个节目,而世界杯期间是三教九流全都包括了,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观众口味的问题。如果还是我一个人在那喋喋不休、很专业地说个没完,也不顾那些新球迷的感受,只有这一种方式的话,我们的效果不会太好,而且包容性不会太好。”

      “在世界杯定下来之后,就面临一个找一位带有包容性的女主持人,她除了有相貌、外形的基本要求之外,还有一个基本想法,这个女主持人还应该对体育有感觉,她不一定非得是个足球迷。很偶然,有一次我看报纸看到了介绍你的文章。说实话,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以前却根本不认识。报纸上说你非常喜欢打篮球,我就想喜欢打篮球、喜欢运动,那么你就具有很好的基础,我对你感觉上还不错,觉得可以试一试。”

      不管怎么样,我就这样出现在了世界杯观众的面前:不佩戴项链、耳环、戒指一类装饰品和那身标志性的内红外白寻常搭配的职业装,这就是我在世界杯期间展示给观众的荧屏形象。

      自二○○一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我在二千多个强手中脱颖而出,以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正式叩响了央视的大门。直到二○○二年,我终于等到了属于我的机会,依然与我一直热衷的体育有关,与《你好,世界杯》结缘,进入了一个完全男性化的世界。我为自己作为女性第一次参与了足球评论而喊到自豪。足球场上孰赢孰输,都已烟消云散,而我是这档节目的受益者。通过这个节目,我成了央视的人气主持人,也成了人们热衷于谈论的话题和关注的焦点。

 

    “傻瓜问题”让大家记住了我

     世界杯期间,我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并记住大概因为这么三件事。

     其一,开播第二天就问了一个被很多人尤其是球迷所不齿的“傻瓜问题”——为什么头顶球不会破,而头碰头却会受伤。后来一有同事跟我提起这件事,我就忍不住大笑起来,我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傻傻的”。

     我之所以犯如此“低级”错误的原因归之为那时候足球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还在找感觉,因为通常大家能接受的方式就是两个男嘉宾坐在那里聊球,现在既然加进了我,而且还号称是个外行,总得问一点外行的问题。设想自己是一个第一次陪着男朋友或是父亲看球的女孩儿,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于是就憋出了这么个傻问题。给大家找点乐子,就让大家记住了。

       事实上,的确更多的人因此记住了我,但这样的记住是有些代价的,这让原本已经认为我很没有专业水准的球迷们更加难以忍受,而且很多人因此而选择拒绝我。

      继这个“傻瓜问题”之后不久,六月五日之后的四天,因为要去南京出差,我暂时离开《你好,世界杯》,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男足球评论员李唯渺,这被很多人称之为“离奇失踪”,引来种种猜测。此其二。

      第三件事就是,在阿根廷对瑞典的那场球赛结束后,一个哭泣的我被摄像机忠实地传播给了每一位电视机前的观众,颇具戏剧性的是,这一哭却扭转了很多人对我的印象,可能因为球迷看到了足球最柔情的一面,有人认为这是大家对我真情流露的一种接受,但也有人认

      为我在演戏。不管怎么说,主持人在观众面前落泪还是第一次。

      考虑到那年的世界杯在收看时不存在时差问题,应该会有很多非球迷观众,所以一开始,马国立主任和建宏对我就有一个角色定位。这也是当初我下决心加入的一个原因。

      有人评价说,那年世界杯央视最成功的创意之一可能就是找到了我,让我以一个完全外行的角色出现在直播台前,代表那些刚刚接触足球不久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他们要的就是我这种外行的视野、视角。后来,我外出的时候认出自己的大部分都是女观众,这多少可以证明大家确实需要也喜欢这样的一个角色吧。

      因为当初是被《足球之夜》制片人刘建宏偶尔从一份报纸上发现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这次的世界杯报道机会来得有点儿“奇怪”,因为一切都太突然,第一次听到刘建宏问愿不愿意加盟世界杯报道,距离正式直播也就十几天时间,而接到正式通知也就只有两三天时间可以准备了。

 

     感激那些批评,真的!

 

       世界杯期间,我听到了加入央视以来最多的批评声。在理智占上风的时候,我会说“你要露得起这个脸就要丢得起这个人”来表示对这些批评的理解和接受,因为事实上,不可能有一个人能同时被所有的人喜欢。我强调态度很重要,因为很真挚的态度是赢得大家的基础,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基础,大家认同或是不认同我,我都能接受,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我,你可以喜欢这样的沈冰,也可以选择不接受。

      我很感激那些批评的声音,我九岁开始打篮球,过去在训练队里的教练经常会对我们说,骂你是因为你有希望。尽管从理智上可以理解并接受批评,但在感情上,第一次如此多而言辞激烈的批评却又给我带来挥之不去的压力感,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喜欢我?这个玩笑式的口吻背后却是,这些批评多多少少有些激起了我的斗志,当时我;就想,不能被这些批评声打趴下,否则就更证明那些批评是对的。

      不被接受是我在离开《对话》选择加盟世界杯报道时已经想到的可能结果,我也问过建宏对于我没有直播经验这一点是否担心,他说有信心。当时我就想,别人相信我,我为什么不给自己机会试一下呢?

      正是这种为什么不试一试的心态让我有机会出现在四十亿次国人的眼前。但在尝试前必须想清楚可以接受的最坏的结果,这是我一直强调的,但这一次,在最初做决定的时候,时间紧得连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还没有想清楚,我就已经决定加入了。因为,对入行刚刚一年半的我来说,这在平时是一个求都求不来的积累直播经验的机会,而自己却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如果说失去了什么,那只是些休息和锻炼的时间罢了。

      一个多月连续的直播实在是个难得的机会,直播节目做起来很过瘾。直播结束了,我倒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骂声中我越挫越勇以新加坡《联合早报》财经记者的身份参加二○○○年底央视举办的“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这是我第一次为大家所关注。从《联合早报》到央视主持人大赛,从大赛银奖再到《对话》栏目主持人,从《对话》跳到《你好,世界杯》,每一次尝试,都意味着上一级台阶,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我让自己“家喻户晓”了。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接连需要作出四个可能影响自己命运的重大决定,其实选择本身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过程,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放弃了什么。外人不可能知道我在当初作选择时的痛苦,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那年的世界杯盛会除了带火了央视体育频道之外,也带火了我,因为不管你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都让你记住了我。

      节目越是火爆关于我的负面评价也扑面而来:想抽空歇会儿的来了精神,听听我今天是不是还没闹明白为什么头顶球不会受伤,俩脑袋撞一块就会流血;想上厕所的先憋会儿,看看我还会不会像邻家女孩那样为偶像的出局在大庭广众下哭鼻子。

      我承认自己缺乏对足球知识的积累和对世界杯的了解,以前基本不看球,最多就是在新加坡上学时和同学们一起看看英超,然后听别人讲讲。所以,我在主持《你好,世界杯》节目时还是对足球少谈为好,扬长避短。我非常确定的是不把自己定位于专业人士,因为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无法做到。另外,我还是应该始终站在一个更加独特的角度来看世界杯。所以即使是到了节目的最后一天,我都不会说自己成了专业人士,也根本就不想成为足球专家,我始终是以一个外行的角度看世界杯。这样或许能给世界杯增添一些新鲜的色彩。

      一时间,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精彩的世界杯赛事,也津津有味地品评着“说足”的我。一开始人们觉得我不是体育记者,甚至像一个小女生一样说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外行话,可是当世界杯结束的时候,那些曾经质疑我的广大球迷会发现,这一年世界杯有了一个新的亮点和话题。

      于是我端坐在央视直播节目《你好,世界杯》的主持台前,微笑着,就像一个对足球充满了好奇之心的小女生,时不时地说一些不那么“专业”的话来。一些骨灰级的球迷有些愤愤然:那么多的专家,央视为什么偏偏要选沈冰,难道就是因为她长得还过得去吗?可是也有更多的人支持我,说我代表了许多不太懂足球的人看球的真实想法。

      刘建宏对我却是相当的满意,因为他觉得我的体能比他想的要好,他说:“咱俩每天都干同样的活,怎么不见你喊累呀?”是啊,每天中午十二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才结束,第二天上午九点还要开会,就歇那么几个小时,可是我依旧神采奕奕。我笑笑告诉刘建宏,这都是父亲为自己打好的底子,所以自己的体能要比一般人好得多。

      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一战成名渐渐地,球迷们开始接纳我,觉得我在世界杯这个一直非常男性化的节目中出现,让人耳目一新。骂归骂,可当我突然从节目中“失踪”了他们又受不了。这下,球迷们有些坐不住了,纷纷打电话给中央电视台,责问怎么不让我上镜,是不是被骂下课了。

      其实央视真是被大大冤枉了,我不是被“下了课”,而是请了四天的假去南京录制另一档节目。回来后的我对于球迷的爱戴很开心,我主持得更专业更卖力了。球迷们先是“炮轰”我,到后来把我誉为“梦中情人”。我只能说:自己是世界杯的一包调料。

      有时候,在北大校园或者其他地方,有的学生认出了我,惊讶地要我签名,我会羞涩得不知所措。我会说,“那个人很像我,别人都这么说!”然后借故逃掉。

      那段时间不论多忙多累,我回家后父亲总是要下厨为我做我最爱吃的黄鳝。父亲说自己做的菜是天下最好吃的,至少对于我而言。

      二○○二年七月五日,伴着《告别世界杯》有些伤感的旋律,“二○○六年再见”的字幕在中央电视台五套节目的屏幕上定格。在留给人们许多或美好、或狂喜、或悲伤、或愤怒的难忘瞬间之后,二○○二年韩日世界杯正在随着曾经狂热的六月一起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一位加盟央视仅一年半时间的我却因为这届世界杯,因为《你好,世界杯》这个被全国四十亿人次观众收看的节目而被众多观众牢牢记住。

       世界杯的大幕已随里瓦尔多周身飞舞的纸鹤徐徐降落,世界杯带给人们的欢笑和泪水也将渐渐淡去。二○○二年韩日世界杯的大幕在巴西队队长卡福于银光闪闪的纸鹤中高举大力神杯的那一刻就已经拉上了。央视的世界杯直播节目也在《我爱世界杯》栏目的两位主持人刘建宏与我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感谢声中跟观众们说了再见。那一刻,我掩不住眼中的泪光,二○○二年的夏天,将铭记在我的记忆中。

 

     领导对我的肯定

       六月的世界,是因为“世界杯”而疯狂;有人说因为我的加入世界杯报道多了几分柔情和色彩。不论褒贬,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所谓的“冰风暴”也让我的世界多彩起来。当一切的温度降下之后,我自己总结回顾了这一小段历史,从领导、搭档、观众和我自己的角度,为这次难得的体验也做一次“总结陈辞”。

      马国力是央视体育中心的主任,他在央视国际网络上对我的评价我如实记录:“在众多‘倒冰’派的理由中,最致命的一条就是沈冰根本不懂足球,认为她的作用只不过是在演戏。但我认为,沈冰的主持已经达到了这之前所期望的目的,她的出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来看世界杯,观众最终也认可了。除了三味聊斋,启用女主持人是第二方案,当时的计划是有两个主持人,其中必须要有一个女的,而且必须是一个不懂球的女主持人。”

      “这样做主要考虑到体育本身是一个比较窄的群体,体育频道的观众中估计只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人是真正的球迷,这就需要加入一些体育边缘的东西,来吸引那些不是纯球迷的观众来观看世界杯。在世界杯报道开始后的一个月里,沈冰成为人们或骂或赞的焦点,但许多女观众也因为沈冰的出现加入到女球迷的行列。观众一定要有点耐心。《你好,世界杯》播出后三四天,对沈冰的批评声不断于耳,有人甚至骂她白痴,球迷的批评很随意,太没有耐心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尖锐的批评,不就是说沈冰不懂足球吗,我们要的就是不懂。”

 

     新门派的诞生

      从观众来看,是分为“拥冰派”和“倒冰派”的,一方面的呼声是世界杯因我而精彩,另一方面的呛声是我们不需要演戏,在央视互动区我看到了这两种态度。

      “拥冰派”的态度是:“世界杯是精彩的,有了中国队的世界杯也是美妙的,不用熬夜的看球也是惬意的,有了沈冰的足球电视转播更是诱人的。正是因为有了沈冰,中国球迷才会觉得看世界杯会有一种另类的感觉,就是因为有了她,才发觉二十九或者三十四英寸的电视有点小,就是因为有了她,才发觉中场休息或者是两场之间的时间太短太短,就是因为有了她,才知道足球可以这样的讲,就是因为有了她,才明白足球的魅力和女人一样,清新自然的解说风格就像春风化雨,温暖球迷的心,给枯燥的足球增加了靓丽的风景。”

       “倒冰派”的态度是:“说实话,沈冰参加韩日足球世界杯的节目主持活动实在是央视的一大错误,要么是央视无人可用,要么是别有原因,要说世界杯可是球迷疯狂的地方,与演戏全然是两码事,说到煽情应该是戏子们玩弄的把戏,沈冰在主持节目时流泪是出于感动还是出于惋惜都似乎过于夸大了个人情感流露的成分,这样的情感外露以前在倪萍身上经常出现,即使这样也无法引得观众的好感,只能适得其反引得观众的反感,只有戏子才经常这样表演。足球世界杯的赛场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地方,何况主持人乎!好的节目主持人是不屑于这种表演的。”

 

     刘建宏为我“鸣冤”

 

     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回央视世界杯报道采用的就是这种战术。因此我的搭档刘建宏对我的评价对我而言也很重要。谈到“倒冰派”们对我的指责意见时,刘建宏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为《你好,世界杯》中的新搭档“呜冤”,“我希望他们有一种宽容,请你们这样想,你的姐妹、妻子、女儿,通过世界杯喜欢上了足球,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2014年8月7日,沈冰涉案被调查。

     当被问起他个人对我的评价时,刘建宏坚定地说,“她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沈冰进步非常快,从很少作直播节目到每天十一个小时的直播,发挥很出色,利用她的特长为观众提供了很多信息服务。同时

,女性富于感性,她能把一个动作一个细节所引发的内心感受用很细腻的语言表达给观众,这也是沈冰的特点和我们之所以起用她的原因之一。我们俩的精彩报道,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男女搭配,解说有味。”

 


    直播不可能没有遗憾

 

     就我自己而言,世界杯报道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经验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了对足球的感情。以前足球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普通运动,可是经过一个月和足球的亲密接触,它对我来说已经像篮球一样是一种很特别的运动了。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了宝贵的直播经验。这对于我以后的主持道路非常有帮助,尤其是直播时遇到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另外,同事们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世界杯期间每天都收获颇多。

      要说到遗憾每天都会有,因为是直播,所以没有没有修改的余地。每次节目结束后都会想,如果当时用这样或那样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会更合适。这也激励我每天都反思一不,以便第二天做的更好。这是一个太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次世界杯的报道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在主持方面强项和不足的地方。如果非要评价一下的话,我觉得还可以,至少我已经尽力了。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我都要感谢,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因为我是第一次做这样大型的直播节目,观众对我的接纳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而我在这个时候是恰恰需要鼓励的。还有一些观众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通过他们的反馈我也能尽快弥补不足,其实这也是另外一种鼓励。

      正如刘建宏所说,让我们都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给他人一个机会。因为我在主持人大赛中也这样说过: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打动你。客观地说,不管对我的关注是来自那些欣赏的目光,还是来自那些反感的声音,我都是世界杯的受益者。

      当时有媒体问及我世界杯结束后的打算,我当时有一些选择,我说需要时间,不过也不排除和某个栏目一见钟情的可能。王小丫听后笑了,你也学会一语双关了嘛,是一见钟情的栏目,还是一见钟情的人呢?

学习经历

1995年7月-1995年11月 保送到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国际

 金融专业,后选送到新加坡学习

1996年6月-1999年6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业与财务系

记者经历

1999年6月-2000年9月 新加坡《联合早报》,财经记者

主持经历

2008年5月 入选“中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总主持

2005年3月 主持《决策者说》

2004年 主持《新闻会客厅》

2002年9月 客串主持《综艺大观》

2002年7月 任《经济半小时》 节目主持人

2002年6月 任《你好,世界杯》节目主持人

2002年4月 客串《智者为王》 [1] 

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 中央电视台任《对话》节目主持人

2001年3月 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获银奖(亚军)

从政经历

2012年8月,自2008年奥运会后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原央视主持人沈冰,以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身份现身海淀法院调研工作。

     后来,在《沈冰自述》中,她这样说: 

     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当初年仅24岁的我不会选择回国,而是在新加坡选择一个普通职业女性的生活。如今的我,将把更多的重心回归到我的女儿和我的家庭上。对于他们,我亏欠太多!

     我希望通过本书,让人们不要再给我贴各种标签!我唯一的希望是远离你们的视线,让那些风言风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离我。

     茫茫大千世界,何必在乎区区一个沈冰,愿大家在这个越来越自由的国度里,都生活幸福。

是时候关注“白衣海盗”了。

这里的文章,都是你想读到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