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高通:正在与华为谈判;电池专利厮杀的启示;苹果屏幕指纹专利曝光;韩中小企业打破日立专利壁垒


1.高通:正在与华为谈判,与苹果的和解对此有利 

2.苹果屏幕指纹专利曝光:iPhone 7时代提交申请

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民英:发明专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4.电池专利的博弈与厮杀及对我们的启示  

5.韩中小企业打破日立专利壁垒占领全球半壁市场 

1.高通:正在与华为谈判,与苹果的和解对此有利 

集微网消息,5月2日,高通在公布财报后与分析师进行了电话会议,据执行副总裁艾利克斯·罗杰斯透露,目前正在与华为进行谈判,与苹果的和解对此有利。

高通今(2)日公布了本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报告显示,高通第二财季净利润为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亿美元增长101%;营收为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亿美元下降5%。

在此后的电话会议中,来自Canaccord Genuity的分析师Mike Walkely问到,与苹果达成和解协议之后,跟华为的谈判有何新的进展。

高通执行副总裁艾利克斯·罗杰斯表示,与华为的谈判正在进行,他认为,与苹果达成和解增强了高通与华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好事。

大摩分析师James Faucette则问到:“请在年际的基础上谈谈华为股份增加之类的会如何限制高通科技专利收益,尤其是在苹果和解之后?”

高通首席财政官戴维·韦斯表示,有关华为的股份,第一,他们增长了一点股份,目前高通仅遵循过渡协议收取科技专利费,1.5亿每季度,因此股权变动不会改变我们的收益。罗杰斯补充道,尽管有过渡协议的安排,想提醒大家的是,高通有现存的与华为的协议,于2014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决议之前达成的。他表示这个协议很公平,而这也是正在进行谈判的背景。

4月,据路透社报道,苹果与高通的和解,也加速了华为与高通的和解。目前双方正在专利和解上进行接洽,不过在具体的专利费金额支付上,华为要远远低于苹果。预计会在5月底或6月初公布最后结果,至于华为要给高通交付多少的专利费,目前还没有准确说法,但是肯定要比现在的便宜,也就是说不超过6亿美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首席财务官George Davis在第四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曾透露,根据短期授权协议,华为每个季度将会向高通支付1.5亿美元的费用,而过去的长期协议下,华为每个季度支付给高通的授权费为1亿美元。(校对/ICE)

2.苹果屏幕指纹专利曝光:iPhone 7时代提交申请 

5月2日消息  据外媒gsmarena报道,苹果近期获得了“输入表面生物识别成像方法”的专利,该专利解释了一种声学成像系统,该系统将用于绘制表面上某些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例如指纹。

该专利解释了将放置在显示器上的手指,然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这些信号将被重建为用于认证的指纹的图像。

该专利甚至描述了包括但不限于手掌,耳朵,脸颊或脸部的图像。也许它可以在用户接听电话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这项技术甚至有可能读出一个人的心率或者是呼吸频率等等。

无论如何,gsmarena认为苹果不会在未来的iPhone上实施这项技术,因为该专利最初是在2016年第3季度提交的——大约是iPhone 7和7 Plus发布时的时间。

(来源:IT之家)

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民英:发明专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干净的白衬衫,谦逊的笑容,眼前这位质朴亲切的中年人手握“中国专利金奖”,他研究的专利打破了国外的大型不间断电源的垄断,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成冠军”)工程师李民英。

近日,记者在位于塘厦镇田心社区的志成冠军公司见到李民英。生于1961年的李民英,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至今依然忙碌在研发一线。采访当天上午,他还在与科研团队碰头讨论,中午12点多又飞往天津,“不仅要做研发,管厂里的事务,还有行业的事”。

苦心研究发明专利  改变行业发展态势

如今,李民英所在的志成冠军,已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有着国际先进水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志成冠军的发展轨迹,也见证了李民英的奋斗足迹。

20年前,来自陕西的李民英在近不惑之年挥别家乡和“铁饭碗”,毅然南下,进入民营企业“志成电子器材厂”(志成冠军)。

毕业于原陕西工业大学电子专业的李民英,此前在西安某工厂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他的到来,让这家企业靠自主研发生产很快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国内不间断电源(UPS)制造商只能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30KVA以下容量的中小UPS,30KVA以上的大容量UPS被国外制造商所垄断。

李民英萌生了攻克大功率UPS的念头。说干就干,从核心器件的安全使用和转型升级,到系统参数的设定,线路板、设定功率、调试,他都亲力亲为,仅核心器件转型升级就做过不下1000次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半的时间,他成功研发出了大功率UPS,打破了国外垄断,降低了行业生产成本,也使得志成冠军一跃成为行业领头羊。国产大功率UPS的诞生,也为各行各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这一项研究的相关专利在2008年荣获中国专利金奖,目前在东莞尚属唯一。

在李民英和研发团队带领下,志成冠军不间断电源产品成功地应用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北京地铁工程、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和奥运鸟巢场馆等重大项目,销往70多个多家和地区。

“拼命三郎”常带病上岗

采访中,李民英说起研发和技术应用滔滔不绝,洋溢着激动和兴奋,问及业余生活和个人爱好时,他想了想说,“有时间就读书,看科技资料,其实没有很多时间留给自己”。

20年来,李民英一直都是志成冠军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带病上岗的故事在企业中广为流传。

“这个事就不说了吧,没有什么的。只要能工作,没有完成的事,就去干呗!”记者提起这事时,李民英的朴实答案让人感动。

原来,2000年,刚进入公司不久的李民英全心投入研发第一个产品时,在最后关键的调试阶段,连续一个月时间,他每天都工作到凌晨4点钟,睡醒了继续做实验,吃住都在办公室。

一天凌晨加班完毕,身体疲惫至极的李民英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双脚挫伤几乎无法行走。但想到进入实验的关键时期,李民英带病上阵,坐在轮椅上,进行现场监工和指挥。

“带病上岗”对李民英来说是“家常便饭”。

2008年末的一个晚上,李民英遭遇了一场车祸,右腿严重骨折。做完接骨手术后苏醒过来,得知3个月不能下床时,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他每天通过手机追踪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本来一年后需要再进行手术将右腿内的钢筋取出来,一拖就是两年,致使第二次手术的难度加大。

马不停蹄的忙碌,换来工作硕果累累,李民英共拥有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并荣获一个中国专利金奖、两个中国专利优秀奖。

以李民英在行业内的建树,他本不用继续辛劳奔波在一线,但他却从未停下思考和努力的脚步,继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行业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来源:东莞时间网)

4.电池专利的博弈与厮杀及对我们的启示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保护知识产权,那么保护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对电池而言,他是新兴产业中的“老牌”队员,用“久经沙场”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在知识产权道路上摸爬滚打数年后,如今电池依然崛起为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最大分支领域之一。无论是传统的碱性电池,还是当今火热的锂离子电池,都曾深陷专利的战火。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历史之精彩,请让我们娓娓道来。

一、锂电专利之“世界大战”

1.1 先谈一谈Goodenough与钴酸锂

今天,钴酸锂电池几乎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移动产品里面,但是它的发明者Goodenough没有从中赚得一分钱。原因有两点,一是Goodenough向当时所在的牛津大学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后者认为这只是一项没有多大市场应用前景的简单科研成果,甚至拒绝为其申请专利!而Goodenough也一向对商业提不起一丝兴趣,但他又感觉将这项成果应该会对产业有所用处,扔在实验室里落灰有点可惜,于是就以极低的价格将这项技术的版权转售给了英国原子能科学研究中心,一家归属于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政府实验室。

在钴酸锂诞生之后的十年之间里,锂离子电池发展进程异常缓慢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负极材料。有研究人员试图通过使用锂和其它金属的合金或者化合物来代替金属锂,但是发现在充放电循环中锂合金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电池容量很快衰减。

日本的电子电器业巨头索尼公司同样对电池技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从8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发布局,并密切关注全球动态。没有资料显示索尼是何时从何人手中拿到钴酸锂这项技术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项被英国人束之高阁的技术在日本人那里却如同至宝。

做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吉野彰,他开创性的用石墨代替金属锂作为锂电池的负极,结合钴酸锂正极,从根本上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以及降低了成本,为锂离子电池的成功产业化助推了最后一把力。

在索尼推出锂离子电池之后,贝尔实验室成功拿下了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聚合物电池跟其他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以及工作机理相同,最重要的区别就在其电解液是凝胶状固态而非液态的。电解液变成固态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锂电池可以做到更轻更薄。而为了绕开索尼公司的圆柱形专利,贝尔实验室还发明了软包这种封装形式。

1.2 萨克雷与锰酸锂

钴酸锂电池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随着大规模的应用,其缺点也开始暴露出来:首先就是成本高,因为钴毕竟是一种价格昂贵、丰度不高的金属;其次是抗过充和循环性能差;最后就是废弃污染严重。

所以在发明了钴酸锂之后,为了找到一种比钴便宜的替代金属,同时寻找一个更利于锂离子高效运动的结构。Goodenough和他的学生Mike Thackeray紧接着又开始了对一种比钴酸锂更好的正极材料的寻找。

1.3 磷酸铁锂诞生及遭遇间谍流向世界

1993年,当Goodenough和他的团队正在专心致志开启下一个材料探索的奇幻之旅时,他的实验室从日本来了一位叫冈田重人的访问学者,冈田在此之前是日本国内的电话巨头日本电报电话公共公司(NTT)的移动通信工程总监。与此同时,NTT还给Goodenough实验室提供了一笔实验经费。

很快,七十多岁的Goodenough就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Goodenough和他的团队继续寻找笔钴酸锂的更优秀的正极材料,他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周期表里的各种金属元素,最终将目标锁定到一个非常小的范围——铁和磷的组合。

但是,铁和磷没有形成Goodenough想要的尖晶石结构,但却无意间得到了另外一种晶体结构——橄榄石。于是,继钴酸锂、锰酸锂之后,锂离子电池的第三种正极材料就此诞生:磷酸铁锂。

到此,只能写下一个大大的“服”字,心中默念数万遍的“WoCao,牛X”!这三种最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全部诞生自Goodenough的实验室,而这里也成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源地!

这次,Goodenough就算是再迟钝,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成果绝对会震惊世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Goodenough带领团队在研发第一线奋战的时候,内部却遭贼了,这些即将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被源源不断地通过冈田传回了日本!所谓的访问学者原来就是日本公司派来窃取研究情报的间谍。冈田的雇主NTT公司,在当年(1995年)11月悄悄地申请了专利,也许是做贼心虚以及不想在美国引起麻烦,NTT只是申请了日本的专利。

磷酸铁锂电池具备的成本低、充放电效能高、使用寿命长、热稳定性高等优势,使这种正极材料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1996年,德州大学代表Goodenough的实验室向美国申请了专利,并在1997年10月被批准,这项编号为WO1997040541的专利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第一个基础专利。

很快,另一位世界级的锂电科学家Michel Armand也加入了近来,这位法国人被公认为世界锂电池产业的奠基人之一。这位大佬在1980年提出“摇椅式电池”概念(锂离子电池的基本运行理念),索尼正是基于这个概念,于1990年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个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

阿尔芒提出了用1%的碳对磷酸铁锂进行包覆,从而有效解决了磷酸铁锂材料导电性能差,不适宜大电流重放电的问题。经过包碳之后,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在80℃和1C倍率的条件下,达到160 mAh/g的容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阿尔芒和Goodenough共同申请了磷酸铁锂包碳技术的专利,这就是第二个磷酸铁锂的基础专利,这项专利让磷酸铁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变成了可能。

这两项专利,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行的两大核心技术专利。

这期间,阿尔芒正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担任化学系的教授,所以就在当地创建了由加拿大国家公共事业魁北克水力公司(Hydro-Quebec,H-Q)投资的的Phostech Lithium公司。由此,H-Q和Phostech成为获得这两项磷酸铁锂的基础专利独家授权的单位。

1.4 磷酸铁锂专利之“世界混战”

2001年,德州大学和H-Q公司首先把NTT告上法庭,指称后者的磷酸铁锂的专利是其派商业间谍以非法方式获得,而NTT坚称其专利是其科学家(冈田重人)回国后自行研发的辛勤结晶,跟德州大学没有丝毫关系。

NTT背后有日本政府撑腰,双方陷入到一场看似无休止的拉锯战之中。但对于德州大学和Goodenough以及H-Q来说,更悲催的是还在后面,磷酸铁锂开始在全球遍地开花,他们即将陷入到多线作战之中。

这场围绕磷酸铁锂核心技术的专利混战,将越来越多的实力公司牵扯了进来。

2006年,全球最大的手持电动工具巨头Black&Decker(B&D)推出了一款799美元的产品组合DCX6401ComboKit(其中各产品可单独销售),这套产品由于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而不再需要电线,并且实现了1小时高速充电、功率大幅提升、高安全性以及2000次以上的电池循环寿命,颠覆了全球全球电动工具市场。

所以一经推出就大卖,上市第2个季度就创下2000万美元的销售成绩,打破B&D自1843年创立以来的销售纪录。

而B&D这款产品所用电池的供应商是一家2001年才成立的初创公司,名字叫A123 Systems(万向123)。

在磷酸锂铁技术被发明出来5年时间之后,麻省理工的一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蒋业明(Yet-Ming Chiang)(来自台湾)创办了这家磷酸锂铁电池公司A123。A123刚开张时,总员工数只有5人,美国能源部提供的10万美元科技项目经费以及从学校拿出来的0.5克材料。(目前其还有一家公司致力于电池结构的革命性改变,24M)

短短几年之后,到2006年,A123的资本额就激增到1.02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250人,手握超过1亿美元的大订单。这家因为号称拥有纳米制程技术(将磷酸锂铁正极材料制造成均匀的纳米级超小颗粒,因颗粒和总表面面积剧增而大来提高锂离子的迁移能力,幅提电池的大功率性能)而红极一时,背后更是得到了美国能源部、摩托罗拉、通用汽车、高通、P&G和红杉创投等巨头的巨额投资。

美国的Valence公司也开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而向来唯美国科技马首是瞻的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也开始用“鸭子划水”的方式投身到磷酸铁锂产业。例如仅仅在台湾,就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电池厂,几乎全部都没有获得专利授权。

更要命的是,有些公司利用开始在各地疯狂的抢注专利,许多在台面下不愿曝光的从业者甚至也取得了足以和两大基础专利对抗的技术专利。

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在全球遍地开花,然而Goodenough却仍没有收到一分钱的专利使用费!

这期间,德州大学-H-Q公司的“维权联盟”中加入了一个实力战将,南方化学(SUD-CHEMIE)。这家全球最大的化学磷肥巨头收购了Phostech,从而间接拥有了两项基础专利的授权。这家时年已经150岁的德国老公司当时正在积极寻求转型,对锂电池的兴趣要远远大于肥料。这家公司的CEO甚至扬言,磷酸铁锂电池业务在3年时间之内要达到其总营收的50%。

德州大学-H-Q-南方化学“维权联盟”开始举起法律的武器四处出击了。他们将NTT、A123以及Valence告上法庭,诉讼侵权公司对其损失进行赔偿,每家高达3.5亿~5亿美元,对NTT特别要求重罚到10亿。

最终的结果是,“维权联盟”和NTT最终以庭外和解结案。德州大学承认“NTT并未窃取其技术机密”,但是NTT被迫将所拥有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专利授权给德州大学。此外,NTT还支付了3000万美元的和解金。对外授权专利的一方反而向对方掏钱,其实也就意味着NTT默认了偷窃Goodenough技术的事实。

但和A123的官司却以失败为告终,原因是A123背后的靠山实在是过于强大,不仅有美国能源部这样的官方背景,还有通用汽车这样的巨头扶持。作为关系到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的关键领域,美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会不树立起一两家标杆企业呢?

而且通用即将在2010年推出Volt,这款被其寄予厚望的纯电动汽车采用的就是A123的磷酸铁锂电池。如果A123败诉,Volt也将陷入侵权纠纷。这显然也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这之后,“维权联盟”又把手伸向了中国台湾,在这座不到4万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上千家电池厂,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专利授权。因为台湾出产的电池几乎全部用来出口,所以为了避免专利纠纷,这些台湾企业都选择了“花钱消灾”的方式处理此事。

但那些在本土市场就能就地消化的公司,在本国政府的保护下,待遇就不一样了。因为专利的战争,本质上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漂亮外衣之下隐藏着的,其实正是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的考量。

1.5 磷酸铁锂专利的战火烧到欧洲和中国

全球各大车企都将新能源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也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领域,发展电动汽车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普遍形成的共识。而这次为了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欧洲与美国之间也终于撕破了脸面。

2009年12月9日,欧洲专利局裁决,撤销授予美国德州大学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欧洲专利拥有权,同时也裁决Goodenough教授等人在欧洲不拥有该项专利的发明权。

此前,德州大学就磷酸铁锂电池专利,已经在美、日、德、意、英、法、加七国申请了专利保护。为了保护本国的电池和汽车产业,一纸判决书说撤销就撤销了,这是不是有点耍流氓?

在中国,2003年3月,H-Q公司以国际申请专利为基础进入中国,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名称为“控制尺寸的涂敷碳的氧化还原材料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2008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授予其CN100421289C的专利。

H-Q公司所获得专利共125项权利要求,覆盖了包括磷酸铁锂等多种正极材料及其主要制造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在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公司都属于侵权了,都需要向H-Q公司缴纳专利使用费。

随即,H-Q公司开始广撒“英雄帖”,要求中国公司向其一次性缴纳1000万美元专利入门费或者是每吨磷酸铁锂材料缴纳2500美元。

2010年8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向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加方专利无效请求,以“专利不具有新颖性”、“专利技术缺乏创造性”、“专利文件修改超范围”、“专利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等7方面理由向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请求裁定加拿大公司专利无效的申请。

2011年5月28日,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等公司的发明专利做出无效决定,对修改后的111项权利要求宣告全部无效。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给出的专利无效理由:一是授权文本的修改,超出了原始申请文件记载的范围,不符合我国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二是授权文本的权利要求方案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1.6 磷酸铁锂的最强竞争者“三元材料”

“维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挥剑,牵涉多个国家和公司的磷酸铁锂专利混战如火如荼的时候,磷酸铁锂还被认为是最适合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但是他们没料到的是,一种结合了镍酸锂、钴酸锂和锰酸锂三者优点的一个全新的正极材料体系,已经在加拿大的一家实验室里悄然诞生。

2001年4月的一天,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兼3M集团加拿大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杰夫·达恩(Jeff Dahn)发明了可以规模商业化的镍钴锰三元复合正极材料,从而使这种材料突破了走向市场的最后一步。(Jeff Dahn同样将出席第九届华南锂电论坛,具体请关注今天第5条推文)

其实,早在三元体系及制备方法就被提了出来,例如1997年9月日本电池株式会社发明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三元材料;1999年11月日本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发明了共沉淀法制备阳离子掺杂的镍钴锰三元材料;2000年9月美国IIion Technology公司发明出采用固相法制备三元材料的技术。

专利 公司 技术 技术专利 李民英 电池 电池专利 电池公司 电池技术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