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園詩詞鈔》序

上为胡惠溥先生手迹


《半畝園詩詞鈔》序

     

          陳仁德

整理出版胡惠溥先生遺著,是我多年夙願。此前由於諸多原因未果,常耿耿於懷。竊思先生之詩詞,乃是國家民族之寶貴文化財富,倘任其湮滅,其損失將不可彌補。先生遭遇巨大不幸於生前,斷不可令其遺著湮滅於身後。薪火相傳,義不容辭。如今《半畝園詩詞鈔》終於面世,上慰英靈於天上,下傳文采於後世,不亦樂乎。              

胡惠溥先生,四川瀘州人,字希淵,別署倚天長劍樓,晚署半畝園,生於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乙卯十一月十六冬至日),卒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八日(癸酉正月十七日),住世七十八年。與其父胡嘉鶴立群同為先外祖瀘州名彥李公赦虎先生門生,深受器重。從小聰穎過人,遍讀群經,縱覽諸子,立志致力國學,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為座右銘,年方弱冠即撰考據專著《非章炳麟諸子學說略》,又著《文字聲義淺說》,為前清耆老宿儒首肯。三十歲時受知於章行嚴先生,邀赴重慶入飲河詩社,當是時,飲河薈萃海內碩學鴻儒,極一時之盛,先生遨遊其中,詩酒唱酬,春風得意。三年後返瀘州,適逢神州鼎革,天地色變,幸任教于瀘州二中,得以暫蔽風雨。數年後逢教育界“拔白旗”,以“厚古薄今”及“穿長衫”之罪名被逐出校門,遂失生計。不幸災禍接踵,幼女夭亡、賢妻病故,藏書數千卷及詩詞著述手稿悉被洗劫。旋失住所,不得已棲止陰暗污濁之橋洞十年,其艱難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顏回尚有陋巷箪食,少陵尚有茅屋嬌兒,先生則一無所有也。浩劫之中,吾華知識分子受難何止千萬,而慘痛如先生者當亦不多。乃于橋洞之百般困厄中撰《讀<甲申三百年祭>與郭沫若先生之商榷》,又將前半生所作詩詞駢文等一一默憶錄出。對詩詞之鍾愛,未嘗稍減,每有所感輒付諸吟詠,辭采高華,氣格堅蒼,毫無窮酸之氣,其執著堅韌并世罕見。晚年雖落實政策生計無憂,可惜已夕陽黃昏,孑然一身老病相逼,此中況味豈筆墨所能盡。


胡惠溥先生六十造相,時正棲止橋洞之下。


先生學養深湛,博聞強記,詩古文辭之造詣,非一般之所謂專家學者可以望其項背。從十五歲作《回文》到晚年雙目失明后之口授作品,詩齡六十馀年,近體古體倚聲無一不精。吳丈蜀先生謂其雖長年蹭蹬孑然一身,生活居處都成問題,但他窮而益堅,處之泰然,毫不墜志。今讀其詩,深感構思別致,用事得當,感情沈鬱,遣詞造句亦新穎不落陳套。縱觀當代詩壇,能達到惠溥這樣水平的為數不多。”徐晉如博士將其收入《二十世紀詩人徵略》,稱古今詩人遭際之酷,殆罕有如希淵者也。人不堪其困,希淵獨自處澹然……推其精誠,眞可驚天地泣鬼神。……遭際慘酷,一生行誼,有非聲詩所能盡者也。誦其詩,覺秋蟬抱樹之聲,喑嗚紙上。”吳徐之語極有見地,吾不必贅言也。

先生在世時,瀘州弟子之善書者曾為其手錄《半畝園詩鈔》《素絢詞》。既歸道山,瀘州二中與瀘州詩書畫院將手錄稿合編為《半畝園詩詞鈔》,由吳丈蜀先生作序題簽付印,功莫大焉。但囿於當時條件,裝幀粗糙,印製低劣,錯訛頗多,遺漏不少,實不足以展示先生風采。此次參照先生親筆遺稿,對舊版進行全面校勘糾錯,補錄當時出於某種考慮刪除作品及我所存遺稿,插入部分照片和手稿,力求完善。全書由《半畝園詩鈔》《素絢詞》《半畝園雜著》三部分組成,書名仍用吳丈蜀先生題簽之《半畝園詩詞鈔》。由於先生終生堅持正體豎寫雙行夾注,本書一仍其舊,以示敬重。

吳丈蜀先生題簽《半畝園詩詞鈔》

先生一生寫作勤奮,惜五十二歲以前詩作全系劫後默憶,雖記憶特佳,亦必有遺漏。譬如二十二歲所作《此時無絕色》后附註“十首憶二”,《素絢詞》中前半生僅憶錄十四首。遺失多多,思之悵然。此書遠非完璧,但已是目前最齊全版本。

先生壯歲時將詩集命名為《倚天長劍樓詩鈔》,暮年改為《半畝園詩鈔》。從倚天之長劍到半畝之園,相去何啻霄壤,可見其心路歷程之轉變,亦可見其悲涼。

我二十歲問學於先生,以通家行輩稱之為世兄,實則吾師也。多年來我頻頻撰文追憶先生,其中《橋洞下的悲愴詩人》一文流傳甚廣,海內外得知其人其事,多源於我。今年我已六十六歲,此書既成,如釋重負矣。

是為序。

   陳仁德於重慶天龍路寓所    

    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歲在戊戌


胡惠溥先生劫後默憶錄出之《素絢詞》手稿(局部)


胡惠溥先生劫後默憶錄出之《素絢詞》手稿(局部)


胡惠溥先生劫後默憶錄出之《倚天長劍樓詩鈔》手稿(局部)



胡惠溥先生半盲后致陳仁德手札


胡惠溥先生致陳仁德手札


1982年冬,胡惠溥先生和陳仁德在瀘州。






新版《半亩园诗词钞》(局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