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早预李克强"地摊经济"难持久 这样做更实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指"地摊经济"是中国生机,但这股摆摊热旋起旋落,官媒自周六开始群起质疑"地摊经济"不仅未必可支持经济、且不利城市管理,与李克强不同调,"地摊经济"热潮急降温。事实上,英国广播公司(BBC)5日已预视"地摊经济"热潮难持久。

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在2月达6.2%的历史高位,尽管在4月下滑至6%,但依然存失业潮风险。李克强因而推动"地摊经济"保就业,并表扬"西部有个城市"通过流动商贩的摊位解决了大量就业,"人民群众中有无穷创造力"。

事实上,BBC 5日也引述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胡荣指出,"地摊经济"属种过渡性、灵活性和临时性的就业,短期看可以吸收很多疫情中关店裁员的人再就业,其相比于租金昂贵的店面经营成本小,门槛也很低,可以成为网购的补充。而据支付平台"支付宝"数据统计,截至5月底,中国已有1200万家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同比增长,实现反弹。

不过,官方之后却突然转变对地摊的态度,中央电视台7日发表题为《"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的评论,指"地摊经济"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城市治理成果。

然而BBC于5日已预视"地摊经济"热潮难持久,报道指出,中国每隔3年都会评选一定数量的"全国文明城市",该称号被地方官员认为是一项重大政绩。因此,很多城市都会打击街头小吃摊贩,统一更换全市的广告牌,甚至要求全城背诵宣传口号,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而报道也引述胡荣称,"地摊经济"难长远保就业,认为政府该及时提出对企业的纾困方式,同时照顾高租金的店面经营,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从事"无租店费用的地摊经营"。

疫情发生后,相比于美国和日本都批准了总额近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相当大规模的直接支出,中国在上个月末的"两会"仅宣布通过新增赤字和建立抗疫特别国债,注资人民币2万亿元提振计划,普遍低于外界预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