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学子|全奖斯坦福博士、耶鲁博士后将赴新加坡国立当教授

刘遥

刘遥其人

大连枫叶国际学校2005届毕业生

201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40万美元全额奖学金攻读政治科学博士,导师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耶鲁大学政治系讲师、博士后;2019年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Track)。


如果说,一位学者成熟的标志是睿智、练达和沉稳,我觉得这些特质在刘遥身上你都找得到,或者你可以这样讲,尽管他留学并从教海外,但举止却吻合中华传统对学者的美学定义。


我与刘遥交往的过程中,他对于每一次来自母校的邀约,都表现出得体的接纳、认真的对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位行事低调的学者尽管曾“排斥给报刊写东西”,怕自我宣传,却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母校和学弟学妹们写下一篇长文,字里行间都是真切的话语在激荡,智慧的火光在碰撞。枫叶加油站并没有一分钱稿费付给这位校友,但刘遥却特别认真地兑付了承诺,绝不敷衍 。


在求学等待的日子里,刘遥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根深,日后得以枝繁叶茂;在成长的岁月中,刘遥读书、写作和思考,保留着一份独特的枫叶气质。深度揣摩这位枫叶学子的卓越成就,来细细品读这一篇刘遥随想吧。应枫叶加油站诚挚邀约,刘遥3月30日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纽黑文发来。带着温度,满是关怀。


谈人生、谈留学生、谈出名、谈教育、谈规律……


答“雪球”随想

从枫叶毕业已经快14年了。这些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读书、写作、和闲暇时的思考。很多枫叶时的同学都早已有了自己的事业,很多也已经为人父母,我早已经落伍。旁人看来,有了斯坦福的博士,耶鲁的博士后,即将新加坡国立去当教授,感觉人生开挂。其实,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有点恒心和毅力基本都可以做到,都是用青春换来,汗水浇灌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真事儿。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都不容易,各有风景,大不必互相比较。


谈留学生

这十几在国外的学习,发现两类留学生让人厌恶。第一类是总把自己所谓高学历、名校的资历挂在嘴边的。但“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第二类就是那些喝了两口洋墨水,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国家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的。倒也不奇怪,这种人千年不绝,唐朝就有“汉人学得胡人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我时刻警惕自己变成上述两种人。当然,警惕的还有小知识分子的酸。

 

谈出名

很多人想出名,而且有人还告诉我出名要趁早。我觉得名是要坚决躲的。所以就算给报刊写东西我也有点排斥。但是回馈母校也是我的责任。我就借着未曾谋面的“雪球”老师的邀请(她的微信名),简单说说我的一点感想吧,也不见得能对谁有什么用处。您们如果觉得有收获那就太好了。


谈教育

我就简单说几句我对教育的感想吧,毕竟我把世俗制度的所有教育门槛儿都踏了一遍。

教育的“教”是两个汉字的合体,是“出则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头结尾抽取了孝与文两个字。孝就是传承,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就是在做着系统性传承的事。文是生长、生命,代表日月交辉(不细说)。北京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有崇文门,西边太阳落山的地方则有一个宣武门。所以好的教育是面向传承、培养光明的人。“育”是手段,是一种默默洗涤的方法。上面一个“云”,下面一个“月”,意思是万物生长主要在晚上、在暗处。一切物体都是从泥土伸向光明,所有人都是在母亲的体内等待阳光。好的教育,不会狂风暴雨、酷日炎炎。好的老师,一定有扬眉顺目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能力。

好的教育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呢?一句两句说不清。我感觉是,这种人应该既能向前看,也会向后看;可以所谓高大上,也可以欣然窝窝头;不在声歌沸腾里找答案,而在木落草枯中寻消息。这种人,懂得没有东西永远归我所有,一切财富只暂归我所用;这种人,不问能不能,只问该不该;这种人,做事有木石心肠,逐利有云水趣味;这种人,能包容别人,更能宽容自己。这种人一定有份真正的事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是谓事业“。就是用我的行动,让别人得到安宁。这些非常难做到,但应该是好的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我做不到,您们应该也做不到,希望我们都努力去做。这种人,各行各业都会有。好的教育是培养这样的人,不是制造大众媒体里提到的所谓精英。作为学校来讲,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实在值得细细考量,稳稳把握。


谈规律

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按照要求给学弟学妹分享。我常以为,别人的经验都没有什么用的,因为每个的成长轨迹都不一样。所以只分享一条,做人做事依照自然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因为我们个人没有办法创造规律,只能按照规律办事。什么是自然的规律?太阳出来了,我们就应该起床办事,而不是等月亮出来了我们再发奋努力,这样又没效率而且主要会损伤身体。再比如所有事情都有周期性,有自己的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春天不能秋收,秋天不能播种,这是不能违反的,这就是自然的规律。同理,高中生就是要好好埋头学习,不要想着搞个大新闻,天下扬名,因为不是时候,没那能量。什么是历史的规律?我没想好怎么说,倒是想到了正乙祠里的一副写戏曲的对联,供您们玩味: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工作繁忙,精力有限,这次就写这些吧!

 

 

刘遥

 

于美国纽黑文

 

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日




枫叶精英人才论的最早表述

10多年前,刘遥在枫叶初中读书,担任校英语广播站记者。枫叶国际学校创办人、时任校长的任书良先生与英语广播站和英语联合会的同学们进行话题交流。






刘遥向校长提问:“英国著名私立学校伊顿公学,培养过100多位部长、几十位首相,枫叶学校是否能像伊顿公学那样有影响力,将来产生同样多的部长和首相?”







任校长回答:“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所一流的学校,都应该教给学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没有一所学校的理念和目标是造就内阁部长和首相,但是作为一所拥有先进理念的现代学校造就出世界级领袖也不足为奇。我相信枫叶学校能够培养出未来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和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




作为初中生的刘遥有志不在年高,所提问题视野高度和针对性都极为前卫,而“枫叶必将培养出未来的政治家、科学家、世界500强的CEO和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等能够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精英人才”,也是任书良先生关于枫叶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早表述。



接受英国BBC采访初露外交家锋芒


升入枫叶高中的刘遥表现优异,担任学生会及多个学生社团负责人。2004年,接受英国BBC公司采访时,刘遥用流利的英语回答记者提问。枫叶高中开放式的教育、周恩来班的磨砺让刘遥表现出外交家的潜质。

刘遥曾三次参加“枫叶杯”英语演讲比赛,前两次败北,第三次终于斩获大连市英语演讲第一名。




赵晓华老师激励刘遥:“如果你迈不过这个坎,那么很多坎都迈不过去。”枫叶帮助刘遥迈过了这道坎,帮助他冲向更高目标。





“第三只眼”闯荡斯坦福

2005年,刘遥从枫叶毕业后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国际学和政治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多大攻读亚太学和政治学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和“Gordon Cressy”学生领袖奖,任多伦多大学亚洲研究院《亚太研究》杂志主编。201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40万美元全额奖学金攻读政治科学博士课程,导师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他在哥伦比亚、哈佛和芝加哥等世界顶尖名校分享研究成果倍受瞩目。

刘遥(左二)导师之一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教授(右四)

斯坦福不愧是世界名校,不论在教室还是食堂,如果看到有人聊天,那他们聊的一定都是学术。那里没有闲聊,只有无处不在的学术。在汇集全球精英的斯坦福,刘遥的优势就是“第三只眼”。和美国学生比,刘遥比他们多只眼睛——中国人看问题的视角思维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中国学生比,刘遥比他们多了只西方思维的眼睛。“小时候,外公让我学英语,他告诉我这是开启第三只眼,而这第三只眼是枫叶给我的。”刘遥自豪地说。



计利当计天下利

“到现在读了25年书,有两点可分享的体悟。”刘遥以亲身体悟告诫世人——

第一,人只能发现规律,不能创造规律。最大的规律就是自然的规律、历史的规律。


第二,人人都争名利。但是好的教育应让人懂得: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要求万世名。




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公众号:枫叶加油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