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出国留学收获了什么

新用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出国留学的重点是“上学”,但是来到国外,不同的授课模式和各种文化夹杂在一起的生活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模式,继而影响到三观。

今天就来总结一下大家普遍同意的思维上的转变。


1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


有许多人都提到出国带给大家的第一课就是“Critical Thinking”了,就是对待所有事情都要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人云亦云,人讲就信。带有这样的思考能力,更能找到一篇报道或文章的漏洞,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勇于挑战权威。


讲得生活化一点,所谓独立思考能力,大概就是能够在朋友圈的转发当中判断真假了。特别是当父母给你发来《50条养生建议》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反驳一个《用51条真相反驳50条建议》。


不过除了理性对待朋友圈以外,出国留学之后大概也认识到了并不是每一个西方媒体都是带着公正来报道的。所以有时候必须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每一条报道背后的观点。


2

理性看待国内外的利弊


认识到了国外的月亮并不是比国内的就要更加圆。月有阴晴圆缺,事物的背后都有正反两面,所以国内外的生活也是有不同的利弊。


比如国外的人工是出了名的贵,需要花昂贵的费用才能享受到国内的享受。比如家里刷漆、搬家、外卖……全部都是死贵死贵。所以每一个曾经独居过的同学,都学会了徒手装拆宜家。


就好像国内的服务业到位,而国外只能靠自己一样,在不同地方生活过后,体会到不同的潜在规则,就有了更好的适应生活的能力。


另外一个观点的转变大概就是对于“穷人”的观点了,由于欧美的社会福利高,总觉得西方没有真正的贫困,很多都是被福利惯出来的街头流浪者。所以在街头被流浪汉讨钱,除了拒绝给钱,有时候会有种冲动停下来和他们“聊一聊”国内生存在底层的人们是怎么通过自己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的。


3

平等说话的权利


出国学习以后,大概对于课堂上的“自由讨论”有了新的眼界,学生竟然可以与教授就事论事地为某个观点而辩论起来,从而认识到并不是教授就是绝对的权威。而且教授还特别赞赏这种行为,这种学生的participation mark都特别高分~


而在学校以外认识的40多岁甚至到60多岁的人聊天,也可以表现得毫无代沟,对方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把你当成是一个小屁孩,而是真的会尊重你说话的内容以及你的观点。


不过这个新认知存在一个bug,那就是当你义正言辞地和父母讨论“言论自由”以及“平等沟通”,要求父母“尊重且支持你的想法”……父母可能会微笑地看着你并且拒绝评论。


皮尔逊教育局简介


皮尔逊教育局是加拿大魁北克省最大的英语公立教育局。蒙特利尔皮尔逊教育局于1998年由六个教育局合并而成,直属魁北克省教育部,下属70所小学、中学、职业教育中心及语言培训中心,拥有约6000名教职员工及30000名学生。教育局以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加拿大前总理莱斯特•比•皮尔逊先生的名字命名。

  

皮尔逊教育局坐落于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蒙特利尔风景秀丽,是加拿大的历史名城,以英语和法语双语文化著称。同时,蒙特利尔也是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中心,拥有诸多大学和各类教育机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