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法识别“丑”是审美能力低下的根源


来源 |  埃尔特订阅号(ID:Arete_edu)

幸福 王菀之 - 诗情.画意

爷爷奶奶那一代的幸福是吃饱穿暖

爸爸妈妈那一代的幸福是电视冰箱

我们这一代的幸福里有车有房有人

那我们的下一代要追求怎样的幸福?


加一双审“丑”的慧眼吧!


丑是什么?


我们都在着急忙慌地追求美,但是我们真的认识什么是美吗?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丑”,那美又在何处?


最初,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说:“美的东西,就是最适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东西。


近代德国美学家包姆加敦说:“圆满之物诉于我们的感觉的时候,我们感到美。


这句话道理很复杂了。所谓圆满,必定有种种的要素,我们每个人对于美的感知、定义是不同的。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

“什么是美?丑又是什么?


或许你能从本文找到答案。



01 审丑为荣,挑战极限

在许多艺术作品中,丑是代名词,如丑角,《十五贯》中娄阿鼠内在丑,表面也丑。另一种《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相貌丑陋,但其内心极美。


在艺术作品中,很多艺术家擅长“声东击西”:常表现在把美的事物落笔在丑的表现上。让其变成艺术丑再突出艺术之美。


美国纽约有一个鼎鼎大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名字叫MoMA。这家博物馆拥有如《星夜》《舞蹈》《梦》《亚威农少女》这样的重要收藏,是当之无愧的现代艺术殿堂博物馆。


少有人知的是,世界上还有一座MoMA的双胞胎美术馆MoBA——糟糕艺术博物馆,“审丑为荣,挑战极限”是他的艺术宣言。


油画《花田中的露西》是MoBA的镇馆之宝,也是第一件收藏品。威尔逊在垃圾堆里发现了她,觉得这么好的一个画框扔掉太白瞎了。另外一个哥们看到后,觉得其实画也没那么恶心,就这么愉快地挂了起来。


《花田中的露西》


就这样他们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寻找更多更丑的画


从自己家地下车库的第一次开幕展,到蒙特塞瑞特艺术学院、维尼吉亚、渥太华和纽约那些看起来很正经的博物馆中展出,MoBA名气越来越大。到今天,已经有600多幅看起来惨不忍睹的画进入MoBA。


要知道,能够入选MoBA美术馆的艺术家都非常高兴,因为筛选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你的画必须具备“Oh My God”的品质,也就是说,必须是所有人看到第一眼就立刻发出“哎呀,哎呀,哎呀我的妈呀”的叫声。


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让那些来参观的人,得到最大的鼓励,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


因为他们看过这些作品之后,就啥也不怕了!



所有参观过MoBA的观众都特别满足,觉得不虚此行。


MoBA看起来是一个玩笑,但提出的问题并不可笑—“丑”究竟是什么?



那些已经获得社会的认可、价格动辄千万的艺术品,为什么看起来还是那么丑,死活就是看不懂?


比如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波洛克的《第三十一号》,就像不同颜色的钢笔水甩到墙上,这个也叫艺术?艺术不应该是美的吗?



理解“丑”是不是可以成为艺术,很难。所以我们先不说艺术品,先说一说人。



02 美丑之间,认知局限

有一位小女孩,名字叫Lizzie,被人称作是“零脂肪女孩”—因为她很不幸的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就是身体不吸收和储藏一点点脂肪,为了维持生命,她必须每隔15分钟就吃一顿饭,每天要吃60顿才能活下去。



她的体重只有25公斤,和8岁的小孩子差不多。这一切,让她的外表像一具包着一层皮肤的骷髅。不仅如此,这种病还导致她一只眼睛彻底失明。



但另外一方面,她友善,努力,有自己的好朋友,有自己的生活,一直在快乐的对待这个世界,一直在努力的活下去。



直到17岁那年,她看到了一个“世界上最丑的女人”的视频,被拍摄的女人就是她——丽兹·维拉斯奎兹。


很短的时间视频就被全球400多万人点击和观看。在视频下面有无数的留言在谩骂和评论,说她是怪物,有些人甚至说她丑的不配活着......


难道只是因为看起来丑,她就应该去死?


当她看到这些谩骂和攻击,她感到伤心、无辜,以及愤怒。因为,这一切不是她的错!


2015年她拍摄了一部反对网络暴力的纪录片,在纪录片里问了所有人一个问题:“丑陋,除了外表,是否还有别的?那些指责她的人们,是否更丑陋?



奎兹得的怪病在全球只有三例,目前医学界对这种病还没有任何办法。但她并没有放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并刻苦学习,超越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



至今奎兹已经出了两本畅销书,而她的故事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奎兹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人,真实的人。我们不会因为她外表的不同而觉得不配成为人,不配努力。


因为,美不代表美好,丑也不代表罪恶。美和丑,只是不同。


还记得动画电影中绿色的怪物史莱克么,丑陋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就在200多年前,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时候,大家都吓坏了。这些长得奇奇怪怪的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人好像怪物,简直太丑了。但你看今天,我们对金发碧眼称作一种美。


美和丑,只是你自己认识的不同,了解的不同,他们时刻都在变化。



03 丑的艺术,体验至上

美有自己的历史,而“丑”也有自己传奇的历史。长期以来在艺术中都认为“丑”有自己无法替代的价值,是对美学、审美提出了挑战,并让美的价值和意义变得复杂。



我们一直有个印象,认为“丑”是“美”的对立面,这种认为可能不准确。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禅寂之美,就是看中事物的不完美,这种不完美在其他的国家或文化中也许就是丑。



丑和美就如同MoMA和MoBA这对儿双胞胎一样,他们彼此吸引对方,就像磁铁的两级相互转化、相互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念,回头再来看一些艺术作品就会大不同。


《内战的预感》达利


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第一感觉就是不舒服,不好看。蓝天白云下被肢解的人体就像一场光天化日之下血肉横飞、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