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3个孩子送入斯坦福,这位妈妈全靠这“十不要”!

近日看到一则教育访谈视频,短短五分钟的教育理念口述内容,令小编十分认同并报以敬意,一起来看看吧!



口述主人翁陈美玲,曾经是个红透半边天的歌星,但她却在最当红的时候,离开香港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后来又拿到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不仅如此,她还先后将三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大学,成为知名的“教育妈妈”。这则视频就浓缩了她给家长提出的十点建议


(不方便观看视频的家长,也可直接阅读下方文字哦~)



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1.不要和别人孩子比较


“要是比较得多的话,小朋友就是没有信心,他的潜力不敢给你看到。”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与生俱来的潜能。不要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比来比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丧失自信。


陈美玲的三个儿子,个性各异,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大儿子处事认真,正义感强;二儿子有艺术气质,情感丰富;三儿子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强;她就集中精力强化他们各自的优点。“快向你哥哥学习”这样的话,一次都没有说过。



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孩子,当你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时,你永远无法发觉孩子隐藏的潜力,那些才能和潜力就会逐渐消失殆尽。



2.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玩具玩了两三个礼拜他们就不喜欢了,丢在一边,不是永久的朋友。”



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认为所有的努力都只以获得奖励为目的,而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忽略掉原本可以获得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有些事本来是孩子应该做的,在习惯了被物质奖励后,最后变成了孩子与父母讨价还价的一场交易。不仅如此,孩子也会变得功利,做事总是渴望回报。



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的精神奖励,可以奖励孩子做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家庭里可以交流的事。正如视频中陈美玲所说的:“你做好后,可以给爸爸化妆”等,孩子肯定很喜欢,觉得别有趣味。



3.不要制定每天的时刻表


“做功课也是玩,玩的时候也是学习。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我会让他们分不开。”



不要将“学习”看作是“玩”的对立面。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多学习,就把孩子硬从游戏中拉开,强迫他坐下来看书学习——这样做其实更破坏了他学习的兴趣,强化了他对游戏、玩耍的欲望。


真正聪明的家长,会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去启发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动脑筋。这样让学习过程直观化,并且能调动孩子充分参与其中,学习起来不仅有趣而且事半功倍。



陈美龄认为做功课也是玩,玩的时候也是学习。如果天气刚好下雨的话,她和孩子们就什么都不做了,就去玩。在公园的水里面,他们放叶子,看谁的叶子跑得最快,通过游戏的过程也让孩子也获得了学习的经验。



4.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提高分数的课外班,给孩子的感受就是学习是为了分数。”



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觉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研究比教科书式的课外班学习,往往学习效果更好。



陈美玲建议父母们将课外班的开销节省下来,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更好。



5.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懂得选择非常重要,从小我就训练他们。比如去买冰淇淋,让他自己选择。”



一个人懂得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剥夺了孩子的这一能力。


要从小培养孩子自我选择的能力。比如买一件小玩具,让他自己决定选择哪一种。再到后来学业上的选择,比如读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等,最好都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懂得承担。


6.不要反对高中谈恋爱


“恋爱能教我们被爱,也教我们怎么去爱护人家,所以我很鼓励他们去交女朋友的。可是我教他们一定要有责任,不可以有小孩子。”



家长不要一味地阻止孩子,这样不仅违反了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而且也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始终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科学引导孩子,教会他们正确面对萌发的情感,主动承担责任。



7.不要打骂孩子


“我是不赞成打孩子、骂孩子的,打的(效果)是特别快的,可是他真的明白了吗?”



打骂孩子不仅会在孩子的生理上留下伤痕,甚至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造成伤害,让孩子出现恐惧、被遗弃,有时还会滋生出逆反情绪。


跟孩子说清楚,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8.不要对孩子说谎


“要是小孩子不相信人的话,他一生都是很孤独的了。”



诚实是非常珍贵的品质,做父母的首先要身体力行,千万不要对孩子撒谎,说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如果父母总是说谎,会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感,在对孩子后续的教育和沟通中就会出现难以弥补的裂痕。不仅如此,孩子长大后还会对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产生怀疑,不会对旁人交出信任,他的一生都可能是孤独的。


9.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妈妈跟小孩子的时间,(哪怕)两分钟、五分钟对小孩子来说也是天堂。”



再忙碌的家长也要尽量抽出空来陪伴孩子,陪伴不仅能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变得亲近,也能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读懂孩子。


10.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


“你问得真好!等下我们一起去找答案。”



在孩子向陈美龄提问时,她绝对不会说“等一下”而忽略了孩子的提问。


学习 孩子 孩子做 家长 教育 选择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