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不要”很烦人? 孩子处处“听话”真的是优点吗?

编者按: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面鼓励服从观念。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浸润下,现如今早已经没有人提起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实可能已经深埋在我们的意识里面。反应在家庭教育上就是家长普遍喜欢”听话“的孩子,把”听话“这个行为本身当作优点来鼓励和推崇。


“吃个苹果吧?” ,“不要!”,“外面冷,加件衣服”,“不要!” “…………”“不要!” 这个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大多数孩子从接近两岁到三岁左右会迎来所谓人生中第一个“逆反期”而且因人而异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其实我并不喜欢“逆反期”这个词,因为它让我想到“叛逆”“反了”等等在传统等级观念下天生带有贬义的词汇。这个词的存在本身就默认为孩子就需要听父母的话,听话才是正常的,否则就是逆反,不正常。)这个时期常常让父母头疼——这种说不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强大到在成年人看起来完全满足蛮不讲理的标准,以至于对父母亲天生的或多或少的控制欲是一种强烈的挑衅。

 

但是,在漫长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困难和冲突往往就代表着机遇老父亲一直认为作为父母应该珍惜和把握好孩子每一个心理发育过程中会给大人制造一些麻烦的时期,因为这是孩子进步最快的阶段——包括生理心理

 



出现所谓“逆反期”的原因


先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出现这样一种叛逆的时期——尤其是在经历了婴幼儿和一岁多点很多孩子都有的那个蜜月期(对大人几乎是完全的服从,大人这个阶段会觉得孩子特别乖)以后。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一个阶段孩子正在经历一生中最快速的大脑发育时期,大约每秒钟会建立约700个新的神经系统连接,说“不”正是这种快速神经发育的一个表现。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大脑快速发育的帮助下,逐渐开始建立了自我意识,慢慢明白了他们不是成年人的一部分,而是独立的个体。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而这种分离对他们成为独立的个体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说“不”也是他们对成年人的一种试探。他们会很好奇,爸爸妈妈会让步吗?他们会从爸爸妈妈对于他们说“不”的反应中初步学习和理解复杂的人类社交场景。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说“不”并且达到目的来在人生中第一次建立自我边界,从而帮助他们将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比如说不算罕见的对未成年人的性侵犯)。比如说,孩子需要明白,如果他们真心不愿意被别人(孩子或者成年人)拥抱或者有任何的亲密行为,他们完全可以拒绝并且他们的意愿应该得到完全的尊重。

 



看到这里,有没有很惊讶呢?看上去孩子有点任性地说“不“,不但不是什么不好的逆反期,反而是他们树立独立强大人格的大好机会呢。这个阶段如果受到父母亲的打压或者强行镇压,不但可能会经常以哭闹收场,而且还可能会影响第一个分离期的顺利完成从而导致青春期以致成年后的性格极端化(过份唯唯诺诺或者过份叛逆)。说到那有些父母可能会想,就算这样,那也不能什么都由着孩子吧?老父亲认为,当然不能什么都由着孩子,应该怎么处理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永远不要在孩子说“不“的时候去针锋相对地讲道理,因为你肯定会输,最后肯定是孩子大哭、大闹情绪崩溃收场。


2、在没有原则性的不良后果的前提下(我认为99%都没什么原则性的不良后果,比如说就算外面零下十度,孩子不愿意穿衣服,那就不穿好了,体会到了冷,自然会穿,就冻那么一下别说还不一定有什么后果了,即使真的冻感冒了也不是啥原则问题,下次孩子自然就明白了冷还是要穿衣服的。)。老话说的好,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在这里不见得十分准确,但是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父母应该在孩子最需要支持很肯定的童年早期尽量支持孩子的“不“,等人家长大了以后还真的不见得啥事都需要你们同意了呢!这种童年早期的支持和认可,不仅会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人生中第一个分离,还会极大地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为将来可能面对的别的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打下一个健康的,非常坚强和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


3、如果实在是非要做不可的事情,尽量用求助的口气去要求孩子帮助。这样可以减少被孩子说”不“的机会。心理学上来说,儿童会想成为像父母那样的成年人,拥有那样的力量感。所以同样的一件事,用命令或者建议的方式和用求助的方式效果截然不同的。孩子会在被求助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力量感,而且对于他们能感觉到自己起了很重要作用的一件事情,他们会充满了成就感并且乐此不疲地帮忙。比如说,命令催促孩子说“快点把玩具收起来”,效果就远不如说“玩具太多了,妈妈(或者爸爸)都不知道怎么收拾了,你来帮忙一起收拾一下好不好?”


4、选择性的忽略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要立刻去回应。我们必须得承认,教育孩子并不像训练宠物那样必须要当场反馈(如果不当场反馈的话以宠物的智商过后就无法联系起来了,比如排便训练,就必须当时现场惩罚宠物条件反射),人类的学习和心理发育主要也是来源于提升认知能力而不是宠物的那种条件反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当场强烈反馈只会火上浇油。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在选择性忽略一些不良行为的同时,选择性赞扬一些良好行为,用正向激励去帮助孩子学习一些人类社会中的行为准则。比如说,短时间把几张卫生纸撕了一地,这时候父母如果去当场阻止,很可能效果很差并且哭闹收场如果这时候孩子有自己开始收拾的意图,老父亲会立刻说,“大宝打扫卫生可厉害了,玩过了就会自己清理”,假如没想起来自己收拾,那可以用侧面赞扬来提示,比如老父亲会故意跟孩他妈说“你别看大宝现在搞得乱,一会她自己肯定会收拾好”。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经常有效。同时,别忘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可能指望他们收拾得很好或者完全独立地很快弄完,只要他们表露出了收拾的意愿和主动的初始行动,大人不要袖手旁观(因为如果大人不去帮助,孩子很可能收拾了一下没干完又不干了那这个教育机会就没了,毕竟还小。),而是应该去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这个清洁行为从而让孩子获得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形成潜意识里的正向心理暗示。

 



上面的几点原则是老父亲总结归纳出来的一些心得,老父亲也经常跟孩他妈交流这些想法,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孩他妈要一下子完全做到并不容易。这是因为父母首先需要能够努力地跳出当事人的角色来观察孩子的行为才可以做到自己的情绪不被过多地带入。



 

从老父亲内心来说,真心不认为孩子”听话“这个事情本身是个优点,(”听话“或者”乖“这个词在老父亲这里撑死了也就是个不褒不贬的中性词,所以老父亲从来不在口头上用”听话“”乖“这种词汇去暗示孩子或者用“真听话”“真乖”来表扬孩子。)即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了,老父亲也希望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跟父母一致而不是只是因为父母说啥就是啥。因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独立思想的人(哪怕思想不全对,人无完人嘛),而不是培养唯唯诺诺的只会听大人话的“乖”孩子。因此每次在孩子说“不“或者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老父亲都如获至宝,会问孩子理由,会抓住一切机会去让孩子用他们还有限的语言能力来支持自己的想法,只要按照孩子的意见去做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危害,老父亲都尽量支持孩子去体验这种有不同想法——敢于提出来——尝试说服别人——最后达到目的循环来锻炼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和提升自信心。说来也怪,当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要求被尊重了以后,孩子并没有变得很任性,而事实证明老父亲的权威也并没有被削弱。因为在极少数的老父亲认为有原则性的问题不能听孩子意见的时候,老父亲说出的”不“在孩子那里就显得重如泰山,孩子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是问“为什么呀?”然后基本都会耐心听大人的解释,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哭闹不达目的不罢休。

 

落基山老爸


“育儿,育己,育人生”

作者简介

 

毛毛猴,北大本科,美国 Top 50 硕士。现居于加拿大西部牛仔城卡尔加里。目前家有两孩并且老三正在路上,码字初衷是结合北美所学从父亲角度分享各方面育儿心得,做一个“中国式父亲家教缺位”的反面例子。

最喜欢的名言: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声明: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