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成-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人赵以成

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人——赵以成

赵以成(1908年-1974年),神经外科学家。福建龙溪(今龙海)人。1934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入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学习。1940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讲师,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作出重大贡献。他对神经外科各专业均有研究。他在国内最先建立单独的神经外科。他创造特制的胎膜以防止开颅术后脑组织与脑膜粘连。他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骨干,使神经外科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人”

1926年6月,赵以成考入福州市岐山的福建协和大学医科班,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医科学校。1927年,他转入北京的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1929年6月,他从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毕业,获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同年7月,他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他成绩优秀,对外科最感兴趣,曾获外科荣誉奖。1934年6月,他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8年,他获得洛克斐勒奖学金。同年12月,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世界最杰出的神经外科机构之一)为访问学者,在神经外科专家潘菲尔德(Wilder Penfield)教授的指导下研究神经外科。

图为1962年

赵以成教授和Wilder Panfield教授在北京


1939年,他与来自美国波士顿的汉弗莱斯及潘菲尔德研究成一种特制胎膜,用于防止开颅术后或脑外伤后脑组织与脑膜的粘连,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940年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上。随后,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向赵以成颁发了研究员证书。

赵以成的手术技术高超。他广泛研究了脑肿瘤、脑创伤、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病、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先天性异常等。1955年他制定脑脓肿治疗规程。他强调不仅切除病变组织,还应避免造成病人进一步的记忆力下降和生活困难,并努力研究神经纤维的再生问题。

1954年,北京医学院建立神经外科,赵以成应聘担任科主任和教授。

经过赵以成及其学生的努力,神经外科在中国蓬勃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在他建立的基础上得到蓬勃的发展。在北京建立了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天坛医院,该院有神经外科病床300多张。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规模也得到扩大,研究室发展到十多个。他在京津两地分批培养全国各省市的神经外科医师数百人,这些学生日后成为各医学院校领导、教授和知名学者,是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的支柱和骨干。

1970年,赵以成身患直肠癌,周总理亲自过问他的病情。手术后,他坚持讲学,坚持会诊,坚持给病人做脑转移瘤手术,他离不开神经外科……1974年他因病去世,终年66岁──中国失去了自己的神经外科之父。

图文来源:360百科,有删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