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有时看起来与实际不符?

上周,位于中国阜阳的一条卡车组装线。许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强劲反弹之际,仍有一些理由对中国第二季度的增长幅度保持怀疑。

在疫情大流行和更加激进的外交政策之后,北京方面又遭遇一种中国怀疑主义,那就是外国人对中国经济数据抱有的怀疑态度,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公布第二季度经济强劲增长3.2%,进一步加剧了相关争论。

最近的研究为这一长期话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其中包括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一份新报告,标题比较委婉:“中国:第二季度反弹令人印象深刻,但可能高估了。”

正如标题所暗示的那样,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结论是,第二季度的反弹是真实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不如数据显示的那么强劲。这一结论与近期金属价格、进口和其他难以伪造的增长指标的大幅上涨相吻合,但同样反映出一些表面看来相互矛盾的官方数据情况。

经济学家们早已注意到,中国的官方名义增长数据与其他周期性指标的一致性远远好于“实际”增长数据。此类周期性指标包括货运量和企业利润等。官方名义增长率未根据价格变化的影响进行调整。

牛津经济研究院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该咨询公司指出,与美国和德国使用更精确的通胀指数来调整国家账目中的工业产值不同,中国依靠的是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PI受到重工业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强烈影响。例如,如果钢铁和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但电子或制药等利润更高、增长迅速行业的价格变化不大,那么就可能会带来问题。全球能源和金属价格在2020年初暴跌,就像2014年和2015年一样,当时就有许多经济学家怀疑中国的实际增长数据看上去过于乐观。

另外两项数据尤其引发了质疑。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投资部分却增长了1.5%。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对新资本财货和土地等的投资。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库存的迅速增加。库存没有包括在固定资产中,但计入整体投资。

由于生产超过需求,中国上半年的库存大幅增加。2020年前五个月的工业库存较上年同期增长4.3%。此外,库存迅速增加的同时价格出现快速下跌,这一不寻常的现象表明,库存的“实际”增幅确实很大。

库存的增长或许有助于解释总体投资保持得相对不错的原因;中国企业在2019年底削减了库存。不过,这对未来并不是个好兆头,因为价格仍在下跌,企业不可能永远增加库存。除非中国消费者再次开始花钱,企业开始投资厂房和设备,而不是继续持有大量商品库存,否则3.2%或略低一些的增长率可能难以维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