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冤被错判27年,他过去的9778天谁来赔

一个人蒙冤错判,在不见天日的黑暗里被关了9778天。

一群人奔走疾呼,在长夜难明的绝望里坚持了27年。

这就是所长今天要讲的故事——目前公开报道中,被羁押时间最久的张玉环冤案。

张玉环的人生回忆,静止在1993年10月。

当年,他是村里的勤快人,承包着10亩地,还经常四处做木工补贴家用。

10月,正是村里的农忙季节,大人们都在地里干活。

张玉环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忽然失踪了。

不久后,村民从村旁的水库里,打捞出了孩子的尸体。

尸体脖子乌青,村医张幼玲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桩凶杀案。

报警后,警方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张玉环。

警车带着他呼啸而去,一去就是9778天。

定罪理由简单而草率:

张玉环家的麻绳与在抛尸现场的麻袋,“同属麻黄纤维”;受害人是被掐死的,而张玉环手上有两道伤痕。

因为这两个“罪证”,他被判了死缓。

对了,判刑证据还有张玉环的一份认罪供词。

当然这供词本身,一言难尽。

狱中的张玉环一直在申诉冤案,但他付不起代理费。

直到2017年,律师王飞和尚满庆,通过媒体听说了他的案子。

王飞看了判决书后,震惊又疑惑:

“这么重大的命案判决,竟然没有任何直接的人证物证?”

“因为这些简单的间接证据,张玉环被关押了27年,我觉得这个事儿超越了一种底线。”

随后,两位律师和张玉环的哥哥张民强,签订了委托协议。

走访张家村后,许飞发现了很多常识性疑点。

作案地点不成立,作案工具不成立,抛尸时间压根没有。

他说:“这是我遇到的最简单的冤案,最简单,造成的结果也最严重。”

两位律师猜测:张玉环能活着申冤,也是因为证据根本不足,当年不敢对他处以极刑。

否则,90年代严打期残杀两个孩子,怎么可能就判个死缓?

因为这些疑点,再审程序启动。

今年7月份,这桩旧案终于得以在江西高院重审。

法庭上,检察员一致认为:

原审认定的证据不足,张玉环的两份认罪供词前后矛盾,在作案地点、手段、抛尸时间等重要环节存在重大差异,建议法院改判无罪。

8月4号,法庭终审宣判:原审被告人张玉环无罪。

终于,27年,沉冤昭雪。

迟到的正义吗?

不,这只让人感到痛心。

对于张玉环本人而言,27年,从26岁到53岁,几乎是迟到的一切。

张玉环得以翻案,当然有我们法治进步的原因。

也代表着我国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勇气。

但,“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这件事,本质上首先是一个“罂粟田里的奇迹”。

张玉环本人、他的哥哥、他的前妻、他的母亲,他的律师,甚至他前妻现在的丈夫。

每个人都像是豪侠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

这些人里任何一个稍微差口气,张玉环都出不来。

好在,他们个个有情有义——

哥哥

张玉环的大哥叫张民强。

最开始张玉环被判故意杀人罪时,他是疑惑又愤怒的。

他对弟弟说:“如果是你做的,那你就该死。”

他是想替弟弟伸冤,而非脱罪。

弟弟说他没有,张民强选择了相信。

此后,他便踏上了替弟弟伸冤的漫漫长路。

最开始他走了很多弯路:家里没钱,请不起律师,只能自己不断写申诉信,写的信起初格式内容都不对……

后来,他学会了写正规申诉信,每封大概四五个小时写完,总共写了一蛇皮袋都装不下。

并且,他每周都雷打不动去一次法院,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去了6次。

其实,张玉环的刑期原本在2021年就将结束。

但这却让张民强更紧张了。

因为他想弟弟回家后,能抬起头清清白白做人,而非依旧是带罪之身。

他身上是一种朴素的亲情和正义——

杀人就该偿命,冤情就该昭雪。

并为此奔走27年,从未想过放弃。

母亲

张玉环的老母亲张炳莲,今年已经84岁了,一辈子没怎么出过村。

20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张玉环家旁边的房子里。

房子是她小儿子早年建的,没有装修,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人独自栖身于此。

房子里没人住的几间屋破烂不堪,老鼠横行,老鼠粪遍地。

张玉环刚被抓走那几年,儿媳和小儿子为了躲村里的攻击,都搬走了。

只有她独自守在村里,等着儿子。

后来儿媳宋小女去深圳打工,把两个孙子留给了她带。

一个年近70的农村老妇人,儿子成了“杀人犯”,没人愿意来往,还得抚养两个五六岁的小孙子,田地里的活也需要自己做。

其间滋味难以想象。

几年后,儿媳带着孙子改嫁到福建。

老人依旧独自住在村里,等着儿子回来。

她说,如果不是相信张玉环终有一天会回家,或许自己早就不在了。

今年年初,老人得知儿子可能会回家,便买了7只母鸡和一袋米。

她想等鸡下了蛋,给刚出狱的儿子好好补补。

结果,正式判决晚了一段时间。

7月份,儿子终于重审,她拿出了自己的米袋晾晒。南昌七月一直暴雨,米袋进水生了虫,但她也没舍得扔。

除了米,她还准备了一些硬糖。

那段时间,她家里的人络绎不绝,老人就拎着塑料袋逢人就塞糖。

她身上,有着传统受苦难者的坚韧。

在精神上,连接/支撑着这个家的一切。

本人

张玉环本人,最开始被抓走后,还曾对哥哥说:

“不用找律师,他没做过的事情,自己能说清楚。”

但后来,他却认罪了。

他在申诉信里写,自己是因为被用刑才认罪。

哥哥张民强那会儿,因此在法庭上对他破口大骂:“没有罪为什么要认,要死死你一个,也不会牵连家里人!”

张玉环也怪自己,怎么就没耐住刑讯,还连累到家人。他越想越后悔,便准备以死证清白,但自杀几次一直没成功。

监狱管教干部告诉他写申诉信有用,于是他开始写信。他让哥哥每次探视自己时,带一百个信封和一百张邮票邮票来。张玉环从没有放弃过为自己伸冤,20多年写了一千多封申诉信。虽然,全部石沉大海。

终于,今年他改判无罪,洗清冤屈。可20多年过去,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家里的房子,塌了;

儿子和母亲,都认不出来:

大儿子对自己很怨恨:

因为自己被判杀人犯,儿子的童年饱受冷眼:

张玉环得到了自由,却已经失去了人生。

最宝贵的一段人生。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但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

对于离开自己的妻子,他非常理解,都是为生活所逼,他希望妻子未来能幸福。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不想和两个儿子一起住。因为自己对新时代什么都不懂,住在一起会拖累儿子。

他希望政府能在给自己安置一套住房,还有一些原本属于他家的田地。

张玉环打算在村里继续种地,陪着自己的老母亲。

村外的世界,他自知不懂。

喊冤27年,终于得以昭雪。

他现在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司法机关,追究刑讯逼供人员的责任。

是啊,该出来的人出来了,该进去的人呢?

妻子

宋小女是张玉环的妻子。

结婚前,母亲跟她说,“你是老实人,嫁人也要嫁个老实人。”

经人介绍,张玉环成了全家人心里的理想女婿。

1988年两人结婚,婚后陆续有了两个儿子。

宋小女在公开长信里说,自己根本不相信丈夫会杀人。

两人感情很好,自己身子骨弱,家里各种活都是丈夫在做。

她曾说:“相信丈夫无罪,就是自己的信仰。”

丈夫入狱后,村民很瞧不起他家。

有一次,宋小女的头甚至被人用石头砸破流血了。

她不敢再带着儿子在村里生活。

宋小女开始和两个儿子一起,辗转于娘家和几位亲戚家:

“这家待两个月,那家待两个月,就这样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更何况宋小女还希望自己多赚钱,帮丈夫找好律师上诉。

1994年,宋小女把两个儿子留给家人照顾,一个人去了深圳,做洗碗工。

工作很累,又无人倾诉。

1996年,宋小女被查出了子宫瘤。

医生让她做手术,但她不敢。丈夫还没洗冤,两个儿子还小,万一下不了手术台怎么办?

“在人前,我活得跟人一样,在背后,我活得像一只狗。狗受伤了有主人疼,我只能为自己加油。”

一系列打击之下,宋小女几乎彻底要被压垮。

1999年,为了不拖累家人,她决心改嫁。

找改嫁的男人,每次她都先约法三章:

第一,我有子宫有瘤,假如我在手术台上下不来,你就对我儿子好一点,不要你多好,你就比别人对我儿子好一点就行了。第二,我随时要能去见张玉环,不能阻拦。第三是我要能去看张玉环的母亲,只要到了江西,我要去看我婆婆。

老天开眼,她真的找到了一个这样的男人。

这个男人借钱给她做了手术,也同意宋小女去探望张玉环,全国各地为他申诉。

7月份知道她要去接张玉环时,现任丈夫还特地塞给了她5000块钱。

嘱咐她买点生活用品,也给张玉环买件新衣服。

宋小女改嫁前夕,去监狱见了张玉环——

“我说我知道你是冤枉的,但我没有办法,我的压力太大了,小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妈妈老了,他不可能听妈妈的话了,如果他在外面学坏了怎么样,我对不起你。”

两人心如刀割,对坐流泪。

但生活如此。探监结束后,宋小女带着孩子跟随现任丈夫改嫁福建。

宋小女改嫁之后,还是一直在帮张玉环写申诉信。

江西省公安厅、信访办、政法委、高院,能去的地方,她全都跑遍了。

今年最开始知道张玉环要开庭重审时,她直接开心地哭了出来。

同时,宋小女也是理智的,她知道现在的丈夫为自己和2个孩子付出了太多。

她不可能回到张玉环身边,而是要去好好的爱现在的丈夫。

当然,她还是有些私念:

让张玉环抱自己一下。

说这话时,她眼里有光,神情仿佛少女——

“他还欠我一个抱,这个抱我想了好多好多年…我非要让他抱着我转,从1993年欠到今天他应该抱。他应该抱我,我也应该抱他,要抱,真的!”

她为张玉环四处奔波了20多年,受尽世间之苦。

如今终于苦尽甘来,而她想要的就是一个他的拥抱,抱着转圈圈那种炙热的兴奋的拥抱。

在经历世事变迁命运捉弄后,宋小女回忆起最初的爱情时,那天真憧憬幸福的模样,那依旧蓬勃的生命力。

怎能不让人动容?

但因为担心宋小女的身体,张玉环没有和她拥抱。

而是克制又深情地,握了一下手。

握手时,宋小女对张玉环坦白:

“每次探监,我都说自己过得好,但你出来了,我跟你说一下,我过得真不好。”

微笑着一句话,带过了这几十年受的所有苦。

然后她接着说:

“你不拥抱不要紧,你欠我一个拥抱就可以了。”

她看着张玉环的眼神,是带着光的。

男人有骨气,女人重情义。

两人本该和和美美过一生,却永远错过了。

而他们失去的27年,也不仅仅是岁月的流逝,这些家人们经历的种种彻痛心扉,该如何弥补?

那些误判和严刑逼供的人,如今又在哪里?张玉环一家创造了奇迹,没奇迹的冤案呢?

所幸,我们还能看到一份人性本该有的美好。

这些重情重义的人,或许也是对张玉环最大的安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