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我的小伙伴:城市进化论
城市“抢人大战”这事儿,已经炒了快一年。今天冒出来这个城市给户口,明天钻出来那个城市给钱、给房。
看了这么多以后,相信你已经审美疲劳了。心动过后还要继续搬砖的你,肯定觉得:这“人”有啥好抢的?“抢人”跟我有毛线关系?讲这么久真的有必要吗?
今天,城叔就用一个城市的故事告诉你,为什么,“抢人”这事儿能火这么久。人,对一个城来说,到底有多么重要。
厦门岛南,黄厝海岸边。细软的沙滩上,很多正在拍婚纱照的准新婚夫妇流连忘返。一套婚纱照拍下来,虽然新人们大多面露疲色,但厦门迷人的景色已经足够让他们永远记住这里。他们希望能够在厦门多待一段时间。毕竟,厦门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生幸福的见证。
厦门岛西,某幢办公楼内。弘信创业工场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强为我们倒了一杯茶,靠回到沙发上,他望了一眼窗外的天空,然后回过头用略带凝重的语气说:“现在我身边,有好多人都想要离开厦门。”
(image)
图片来源:摄图网
腾讯此前发布的QQ大数据2016全国年轻指数中,厦门的年轻指数仅为73,年轻人口新增率仅为18.09%,而年轻人口流出率则高达37.26%。在35个一二线城市中,年轻人口净增加率为-19.17%。在新一轮“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厦门,这座高颜值、气质佳、有温度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人才的难题。
一群老板的焦虑
(image)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家乡在泉州的小叶曾是厦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在厦门呆了两年多的他,2015年3月决定告别这里,去北京找找新的机会。两个月后,小叶拿到了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offer,而这家公司开出的薪酬,是原来的三倍。
其实,像小叶这样的劳动力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自由流动,是一种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现象。但是近年来,一些厦门的老板发现,招人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下,他们开始担心起来了。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的需求特别敏感。“现在,劳务招聘的压力非常大,在厦门市场的供给量其实是下降的。”来自新加坡的祁锦昌接手赫比(厦门)精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已经近八年的时间。这八年来,他带领着公司将销售额从2亿多做到了7亿多人民币。借助厦门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他的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不过这两年,招聘到足够的工人已经成为了让祁锦昌和他的人力资源总监感到头疼的事情。
“因为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加入,这两年我们对劳动力的需求其实比较平稳。虽然政府一直在帮我们提供一些招聘的渠道,但是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操作工的招聘上还是比较严峻。”祁锦昌介绍。
成熟的大企业缺人,还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同样缺人。90后创业者洪清涯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搭建了一个短视频创作者的服务平台。而与赫比公司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不同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洪清涯缺的不是熟练操作工,而是像大学应届毕业生这样的“新鲜血液”。
“做我们这个行业,本来人才就很少。厦门本地高校比较少,每年高校毕业的应届生数量本就不多,很多都去了别的地方,剩下的大部分又被大公司招走了。像我们这种创业公司,发展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可是在招人的时候,根本抢不过那些大公司。”讲到这里,洪清涯显得很无奈。
人才难觅,一些招不到合适人才的企业,也只能选择离开。厦门的RQ
SPACE是一家专门为创业公司提供服务的平台,创始人曾荣群已经在厦门的互联网圈子里深耕了几十年。据他这几年的观察,随着招人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厦门的好公司,开始逐步向北上广深以及其他大城市整体或部分转移。
弘信电子研发团队的转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强透露,招不到高端研发人才对他们企业的影响很大,只能把研发基地设到外地去。“深圳、武汉、成都、西安都会有我们研发的布局,”李强坦言,“作为企业,你只能顺应市场,你也改变不了这个城市的环境。”
两组绕不开的矛盾
(image)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缺操作工、缺应届生、缺高端研发人才,三家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渴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目前厦门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
通过采访发现,在厦门发展的人才,始终绕不开两个矛盾。一个,是低收入水平与高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相对较小的产业体量与人才对未来较高的发展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
谈到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祁锦昌则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厦门的房价:“作为一个在厦门呆了很久的新加坡人,我觉得房地产真的要控制一下。厦门的工资水平在中国不算高,属于中游,但是它的房价很高,这个比例就不对。如果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会选择一个能负担得起房价的地方,而不会选择一个工资低但房价高的地方。”
而在已经离开厦门的小叶的眼里,房价并不是他离开厦门的主要原因。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单纯依靠自己的努力,不管在哪座大城市,短时间内也很难买得到房。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小叶离开了北京,又去了杭州。在他看来,北京、杭州、厦门三地的生活成本其实相差并不大。
“老实说,租房和吃喝,三个地方其实差不了太远。当时我在北京西二旗那边,房租1500-1800左右,在厦门租一个小区内的一居室的话,可能也需要1500-2000块。现在,我在杭州住得稍微好一点,房子在2600左右一个月。”
而从曾荣群的观察上来看,很多人才离开厦门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厦门的发展机会比很多大城市要少。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一位负责人看来,厦门的社会风气好,气候环境好,生活比较舒适。“很多硅谷回来的都会觉得这里的环境太美了,出去就是海边。”不过,她也坦言,厦门确实地方比较小,产业发展没有北上广深体量大,成熟度与他们相比也有差距。“而且,厦门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还是比较少。没有像华为、腾讯这些响当当的企业。”她说。
小叶举了一个例子:“就拿互联网产业来说,2013年到2015年,我们看到了很多风口,无论是O2O还是人工智能,在北京你会看到很多企业如火如荼、热火朝天地干,但在厦门来看,美图最近上市了,好的企业其实还是那几家。”
在曾荣群看来,产业成熟度、集中度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还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再次创业的环境。“人才到了一个地方,不是说你给我高工资,给我好的发展方向就足够了。现在人才考虑的是,我到了你的公司来了以后,发现工作其实自己并不喜欢,那么,还有没有机会跳到更好的地方去?”
三个重要的任务
(image)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注意的是,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厦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厦门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401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从厦门统计局的分析来看,2017年厦门市人口出生率在上年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死亡率略微下降,所以带动了自然增长率继续大幅提升。同时,厦门统计局分析也认为,随着生育二胎热情的全面释放,预计今后几年的生育水平将有所回落,逐步回归至往年的正常水平。
即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厦门的人才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吸引人才的适当切入点,并贯彻实施,便成为了厦门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提到,厦门规划至2020年总人口达到500万,预计远景人口800万。也就是说,从2013-2017年末,厦门五年时间内增加了28万人。而2018-2020年这三年间,厦门要再增加100万人口。厦门未来的“引人”压力,可见一斑。
吸引人口,当然是为了支撑产业的发展。早在中兴事件前,厦门就把目光聚焦在了集成电路产业上。2016年6月,《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继发布。从区域规划、资金投入、政策配套、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未来厦门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布局。
厦门要发展产业,毋庸置疑要以人才为基础。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尚有40万的人才缺口。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此前曾向《中国青年报》表示,他看到在对中兴事件与国家芯片的讨论中,关注技术差距的多,关注人才问题的少。而在他看来,国产芯片的研发和应用短缺,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头重脚轻”。
正是因为如此,厦门未来如果要想真正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人才哪里去找?对厦门来说,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除了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圈,厦门在促进对台工作与两岸关系发展中,也发挥了其独特优势和作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此前曾撰文指出,发挥厦门对台独特优势,加强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是中央赋予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殊历史使命。
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已逐步成为两岸交流中的生力军,他们对两岸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在新形势下,厦门如何做好两岸人才交流工作,为台湾同胞,尤其是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以及促进台资企业在厦门更好更快发展?则是另一项厦门需要重点考虑的任务。
“低素质人才到外面没有机会,高素质人才在外面有的是机会。”李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面对全国的抢人大战,厦门应该怎么面对?”
四项努力背后的举措
(image)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了吸引人才,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厦门也在努力。
2017年7月25日,厦门市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厦门人才新政45条”)。这项人才新政在引才上以颇大力度派送“真金白银”,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及归国留学人员,按硕士每人3万元、博士每人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
今年4月,厦门出台了《厦门市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措施”规定,2018年-2022年,厦门外商投资企业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000万美元及以上,且投资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项目,给予企业中符合具体要求的员工个税地方留成补贴、参照本市户籍人员条件在厦购买商品房住宅(即可购买2套、不受社保缴交年限限制)以及允许落户等优惠措施。
此项政策出台后,有观点认为,能够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的人才寥寥无几。甚至有人质疑,能够达到年缴纳个税8万元(含)及以上的员工还要给予个税地方留成补贴,有“补贴富人抽干穷人”之嫌。
对此,曾荣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是怎么定义人才,”曾荣群说,“前阵子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是学历高吗?我想可能不见得。后来就有人提出,企业愿意给他高工资,那肯定是人才。所以,政府就针对这一块的话那就给他一定的扶持,希望他们留下来。”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圆研究院理事长戴亦一认为,厦门的抢人策略,应该和郑州、长沙、西安有所不同。“厦门地方太小了,不像西安能抢这么多人。厦门应该抢高素质的人和高净值的人。高学历的人应该向深圳学习,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
人才终究是要与产业互动的,要以产业的方向来聚集人才。“人才到了一个地方,当地的条件能不能支撑其基本需要?能不能满足其就业和发展需要?这些都是要考量的。所以,人才政策,不是放的越开就对人才越尊重。”厦门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出于这种要把产业与人才相结合的考量,在厦门市政府出台《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中,专门在吸引集成电路方面的人才上进行了安排。据了解,厦门除了对集成电路高端人才会给予30-100万不等的一次性安家补助以外,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紧缺专业毕业生也将享有安家(租房)补助。
而厦门的另一项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以及促进台资企业在厦门更好更快发展所推出的60条具体举措,同样充满了诚意。4月10日晚,厦门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国台办“31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社会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和以往比,这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政策强调入台采购,此次厦门版60条,强调的是吸引岛内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到大陆,这体现出了对台开放重心的调整。
目标有了,政策也有了,但怎么通过人产互动真正解决人才焦虑症,依然是厦门主政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毕竟年轻人已经开始对“快播与抖音一色,房补共户口齐飞”的引才政策审美疲劳,不拿点诚意出来,恐怕很难赢得这场城市间的未来争夺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