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与环保压力驱动各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化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共识,但对于“新能源”的定义及理解仍有多重方向。
目前的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均遵循锂电池+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搭载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车的第一代言人。但与此同时,混合动力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样是国家推动发展的路线。
9月14日-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 2020)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汇聚来自国内外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和氢能燃料电池领域投资者等业内外人士,共话业界对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期待。
参加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的观众 图片来源:FCVC 2020
自上海于2017年发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成为国内第一个发布地方性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的地区以来,截至目前,国内各级政府已发布超过40个氢能产业政策,陆续建成一大批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国家部委也正在研究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政策,将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混合动力企业并列为三大路线,进一步表明国家大力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决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在政企合力下,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并且已经在商用车领域取得了规模化的效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 图片来源:FCVC 2020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进入工信部公告累计有92家企业,对应车型公告数量达到了220款,车辆的类型主要聚焦于商用车领域,我国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7200辆,累计运行里程接近1亿公里。在基础设施方面共建成加氢站72座。
作为大会东道主,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上海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其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产业链强链补链、基础设施超前布局。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 图片来源:FCVC 2020
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484辆,建成加氢站8座,集聚了一批优势的创新企业,产业链建设日趋完善。上海将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推动提升技术、产品、应用、环境四大自主创新能力。
乘用车:熟悉的陌生人
Insideevs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累计销量达到7500辆,同比增长90%。目前,日韩车企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行业领先者。作为全球第一家量产燃料电池车的企业。2018年,现代推出了首款氢燃料电池SUV——NEXO,该车型搭载了最大功率135kW的氢燃料动力系统和三个储氢罐,仅需5分钟即可充满氢气,续航里程超800公里。
现代NEXO
丰田的Mirai燃料电池轿车则是这一细分市场的销售冠军,目前已经出到第二代,累计销量在1万辆左右。
刚刚卸任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是丰田Mirai的“代言人”
除丰田与现代两强外,投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跨国企业还包括本田的Clarity以及奔驰的GLC F-Cell,不过相比前者其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相较日韩,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还处于示范运营阶段。对于占据多数的乘用车车主而言,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为使用户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大会会场外的上海汽车博览公园,主办方还为与会者安排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试乘试驾活动。
氢能大会试驾现场
现场共有现代、上汽MAXUS和一汽红旗三款氢燃料电池车型供选择。观察者网汽车频道首先试驾的是上汽MAXUS EUNIQ 7,该车型基于上汽MAXUS G20燃油版商务车型打造,除了部分细节外,在外观和内饰方面与燃油版并无二致。
上汽MAXUS EUNIQ 7氢燃料电池MPV
上汽MAXUS EUNIQ 7搭载的储氢罐能够储存6.4kg的高压氢气,仅3-5分钟即可加满,综合最大续航里程超过650km。与之相匹配的电机最大功率可达150kW。
陪同试驾的车企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氢能在转化为电能之后依然通过电机电驱输出动力,因而驾乘体验与锂电池汽车比较类似。
就实际感受来看,即便是上汽MAXUS EUNIQ 7这样尺寸较大的MPV车型,起步阶段的推背感也相当明显,同时,由于氢燃料电池车并未对汽车的其他部件及布局进行较大调整,整车乘坐的舒适性没有被牺牲。
接着,笔者又进入一台红旗H5 FCVE,该车型率先于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亮相,同样是基于传统红旗H5打造,采用66L和28L双储氢罐设计,只需3-5分钟便可完成氢燃料的加注。该车型搭载50kW电机,续航里程达到400km。
红旗H5 FCVE
由于底盘较低的因素,红旗H5 FCVE有着更加良好的操控性,在弯道偏多的试驾场地内表现得更加自如。
工作人员告诉观察者网汽车频道,相较锂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除拥有更强的续航能力外,在补能层面由于加氢的效率堪比加油,还免去了普通纯电动车等待充电的时间。
除上汽、一汽外,东风、众泰、汉腾车企都曾推出过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但多是基于传统燃油车型进行动力总成改造,并未出现完全基于氢燃料电池平台的车型。
商用车:国际竞争加剧
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的产量达3018辆。与乘用车相比,中国市场的氢燃料电池车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明朗。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便认为,传统燃油商用车油耗高、污染排放物多,用氢燃料替代效果显著。
以上汽集团为例,上汽MAXUS在EQUNI 7之前便已经推出了国内首款商业运营的燃料电池车—— FCV80。目前该车型已实现商业化运营,在上海、佛山、抚顺等地为企业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在9月13日举行的上汽集团氢能战略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即宣布,在2025年前,将实现“十、百、千、万”四大目标,即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让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使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而上汽MAXUS EUNIQ 7也在战略发布会上完成了首秀。
除上汽MAXUS外,福田、庆铃五十铃、宇通、中通客车、金龙汽车等制造商也先后推出或有意向推出基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乘用车行业领先者的丰田汽车,也于今年6月宣布与中国的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等大型车企共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开展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
图片来源:FCVC 2020
现阶段,燃料电池商用化已经迈入国际化竞争阶段。今年4月,奔驰和沃尔沃成立合资卡车公司,合作生产燃料电池发动机;7月,现代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版燃料电池卡车XCIENT;不久前,通用又出手收购新能源卡车新势力尼古拉的股份……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大会演讲中表示,国际汽车巨头深入布局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值得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引起重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也表态称,中国不能放弃到2035年以前燃料电池汽车达到100万辆的目标。
然而,在燃油车和锂电池汽车占据绝大多数份额的市场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依然面临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昂的成本是阻碍其更进一步的重要门槛。欧阳明高认为,到2025年,我国商用车燃料电池的系统成本要再降60%以上,到2030年要降约90%,达到600元左右,只有达到这一水平才有可能与锂电池相争。不过他也坚信,燃料电池达成这一愿景是有希望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